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卡罗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乌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