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9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1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自制弹簧测力计;
(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 重力1课时
第二节 弹力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1课时
第四节 杠杆1课时
第五节 物体的惯性1课时
复习和总结4课时
§12 .1 重力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具、学具:大小不同的几个砝码、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的物体受到和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46 —— 2、3
六.教学后记:
§12.2 弹力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学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19 —— 2、3、4
六.教学后记:
§13 .3 摩擦力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