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化学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用楼梯外,还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下水管、避雷线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楼脱险。千万要记住,高层楼着火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第六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此时,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达到。
  第七诀:传送信号,寻救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既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时砸伤自己。
  第八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的楼层或地面逃生。即使跳楼也要跳在消防队员准备好的救生气垫或4层以下才可考虑采取跳楼的方式,还要注意选择有水池、软雨蓬、草地等方面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教学目标】
    l、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化石燃料的不
可再生性,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实验准备】
试管、滴管、镁带、铝片、盐酸、(煤炉、蜂窝煤、热水壶)
【背景资料】
访问 http://news.tom.com
①广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建筑群定向爆破成功(组图)2003年11月01日13时48分??来源:南方都市报
②人民网-图片-经济图片2003年4月16日11:20
组图:重庆炸毁不合环保要求的“小火电”
③网上下载MPG格式的资料片(MPEG Video):石油的炼制、石油的现状及前景、石油的形成、石油的开采;
④天然气;
⑤煤的存在、成因与开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自由谈话:
    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
用情况。
可借助课本的图7-25、图7-26、图7-27,学生、老师共同交流。
    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是没有燃烧现象的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
二、学生分组实验7-4:
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填写课本136面的实验记录。
    回忆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你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让学生对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来一次年终大盘点。学生自己凭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学生对于煤的燃烧,始终想不清楚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因为在燃烧之前必须先供热引燃。正好借此机会进行激烈讨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反应之前的“引燃”,套用学生的话叫做让煤“点个燃”,只是为了达到煤的着火点。反应究竟是吸热还是放热,应该从燃烧发生以后来考察。
意即: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是特指“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不能只考虑反应前是否加热,来判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三、Flash动画解释: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始终在高温条件下,才能持续的发生。不仅不放出热量,还要从外界吸热。
教学建议1: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这样的:如果在刚刚加过蜂窝煤的煤炉上,放一壶水,短时间内水壶的表面温度不仅不会升高,反而会在外表面凝结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水珠。
学生讨论:针对以上现象,想一想,水壶内的水有可能透过水壶而出来吗?那么这些水珠从哪里来?让我们从化学反应的热量观来考察以下这个反应:
C+CO2=点燃= 2CO
①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 结合物理、化学知识,说说你是从什么现象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考虑到某些城市学校的学生有可能只对管道煤气、天然气做燃料的燃烧情况比较熟悉,对煤做燃料的煤炉中发生的情况不太了解,也可当堂展示上述情景,方便学生的仔细观察。值得一提的是,课堂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以确保安全!
教学建议2: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始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还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因此现场进行实验可能不太方便。所以选择多媒体技术解释该问题,不仅是简易可行的,也是切合实际的。
动画脚本:①红热的煤炉里,蜂窝煤充分燃烧,闪出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 CO2,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明显上升;
②从外面加入一个黑色的蜂窝煤,闪出化学方程式:C+CO2=点燃= 2CO,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有所下降;
我们己经知道: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甚至我们自身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食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四、大胆设想:
    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世界将会怎样?
五、化学 技术 社会: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开采、现状、深加工、利用,你知道多少?
六、视频点播:
如果校园网络设备允许,老师用网上下载MPG格式的资料片(MPEG Video)做成资料库,学生可以随时自由点播:
1、有关石油:①石油的形成、②石油的开采、③石油的炼制、④石油的现状及前景;⑤石油的利用;
2、有关天然气:天然气的形成和应用;
3、有关煤:①煤的存在、②煤的成因、③煤的开采、④煤的利用。
七、课外拓展:
    尽可能收集较多样的石油产品的各种样本。了解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点评】
现行的初中实验新教材,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求学生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的相互关系。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还特别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以往对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有些轻描淡写。罗老师将该课时的目标准确定位在: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上,非常及时、必要。实际上课的过程,采取了自由谈话、讨论、实验、Flash动画解释、视频点播、课外拓展等多种灵活形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索的广阔舞台,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如果在本课中还适时渗透方法论的教学,将会是更加上乘之作。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罗  燕
点评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A)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2、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验准备】
药品:二氧化硫气体,蒸馏水,石蕊试液,镁条,大理石,汽油,酒精,树叶         
仪器:塑料瓶,集气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画面1: 展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画,并配上一曲   优美的音乐

【点评】
优美的自然环境,悠扬的乐曲使人耳目一新!让学生产生一种自然环境不容破坏的美好情怀。
教师: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鸟儿也不再欢叫。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点评】
“工业革命”这一关键词使用非常恰当,很自然地使学生将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与煤和石油大量使用联系在一起。
学生1: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特征,而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煤的燃烧会污染空气。
学生2:工厂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3: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影响空气的质量。
学生4:工厂的废水和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水污染加剧。
教师:对!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会污染空气,今天我们就探究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点评】
教师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 新课引入自然!
探究项目1: 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教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煤的成分是什么?2 :书写煤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燃烧的产物是什么?3煤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
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探究课题由浅入深;新旧知识联系密切,使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
探究小组1:煤是复杂的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氮,硫等元素。
探究小组2:煤的大量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
探究小组1: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它们漂浮在空气中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教师:那么煤的大量燃烧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呢?
探究小组1: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探究小组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使全球的气温上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小组还没有结论。
教师演示:将一支装有二氧化硫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1:塑料瓶变瘪了。
学生2: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硫溶解在水里了。
学生3:二氧化硫溶解到水里后,也许与水发生了反应。
教师演示:打开塑料瓶的瓶盖,向其中滴入一滴石蕊试剂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4:溶液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硫溶解到水里后,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
【点评】
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的补充很恰当,使学生对酸雨的形成有很感性的认识;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植物叶子,镁条,大理石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如果天上下的雨与这种溶液的酸性一样,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
【点评】
问题设置较为深入,注重了实验结果向生活实际的迁移。  
探究小组1:我们观察到,镁条会很快溶解到这种酸性溶液中。这说明酸雨会造成如铁路,桥梁,机器等金属制品的腐蚀。
探究小组2:我们小组观察到,大理石会与这种酸性溶液反应,产生少量的气泡,同时他立石的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大量的酸雨会造成建筑物的腐蚀,比如天安门城楼的汉白玉栏杆如果受到酸雨的袭击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教师:同学们的探究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我国部分地区酸雨造成的危害已相当惊人!大量的金属制品被腐蚀,大量的建筑物受到酸雨的侵袭。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保存了千百年的户外文物如碑林,石刻等已经受到了酸雨的腐蚀,有些已经面目全非。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见不到这些文物古迹了。
    【点评】
    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赞扬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强调了人类保护自然的责任;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课件画面2: 展示被金属腐蚀的金属制品,建筑物以及被腐蚀得面目全非的古代石制文物。

【点评】
生活中的实例最具说服力。
探究小组3: 我们小组在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以及文物的腐蚀方面的结论与其他小组没有区别,但是植物的叶子在酸性溶液中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似乎酸雨对植物没有什么影响,也许植物比较能耐酸。
教师演示:展示浸泡在二氧化硫溶液中的树叶
教师:老师也作了酸雨对植物叶子影响的实验,不同的是植物叶子已经浸泡了五个小时,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点评】
教师的演示实验弥补了学生课堂探究受时间因影响的缺陷,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1:啊!树叶便枯黄了!
学生2:植物长时间受到酸雨的腐蚀会变得枯黄,甚至死亡。
教师:非常正确!我国某些地方由于大量燃烧煤,从而引起大量酸雨,造成成片森林死亡,令人痛心。

探究项目2: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画面3:展示环境监测部门在城市中心交通干道监测到的一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并请大家探究其中的原因。
    【点评】
     探究课题设置方法科学,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CO 的含量





            
         
0        6       12       18      24 时间  

同学1:我观察到早上7点至8点,中午12点以及下午5点半到6点之间一氧化碳的含量在一天之中最高,形成了三个峰值。
同学2:我发现深夜3点左右一氧化碳的含量最低。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似什么呢?请大家讨论!
【点评】
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一氧化碳含量最高的三个时段正好是早,中,晚三餐吃饭的时间,这时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燃料做饭,煤的燃烧量大。我们认为是煤的燃烧造成了一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教师:你们认为有道理吗?有不同的意见的同学请谈一谈你们的观点。
探究小组3:我们小组不这样认为。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只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才产生,何况现在做饭用煤的家庭并不多!
探究小组2:我们赞成3小组的看法,我们认为一氧化碳含量最高的三个时段正好是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这个时段有大量的汽车行驶,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一氧化碳含量上升的真实原因。
探究小组3: 深夜3点左右由于汽车行驶量小,同时白天产生的废气已经扩善到大气层中,因此,这个时段的一氧化碳的含量最低。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大家得出了的结论与环保部门的结论是一致的,你们完全可以做环境监测中心的新闻发言人了!汽车尾气中除了含有一氧化碳以外,还含有未燃烧的碳氢化和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和物以及烟尘等。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点评】
通过对学生的肯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反思:如何减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燃料的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有义务减少它们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吗?
众学生:有!
教师: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引导学生由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过渡。
学生1: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量,控制汽车的拥有量。
学生3:给汽车都装上净化器,让它们排放的尾气中不再含有有害气体!
学生1:使用煤之前先除去硫元素,这样就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了。
教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2:能不能改进发动机,让汽油燃烧后不产生一氧化碳。
教师:可以!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1:好像没有了。
教师演示: 点燃一支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块白色的瓷片。用棉签沾上一点汽油点燃,再火焰上方罩上相同的白瓷片。观察现象。
【点评】
恰如其分的演示实验使清洁燃料的好处让学生一目了然!改善环境的良策自然导出。
众同学: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而酒精燃烧没有烟雾。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同学1:我们可以使用酒精作为燃料,因为酒精的燃烧对环境没有污染。
同学2:我们也可以使用氢气为燃料,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也没有污染。
同学3:宜昌市是世界电都,我们有充足的水电资源,使用电能对环境没有危害。

小结:学完本课的感想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同学们有何收获?
同学1:燃料的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学2:正确而有节制的使用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同学3:大量的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量。
同学4:使用清洁燃料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课件画面4: 展示一幅更加优美的自然风景画面并配以优美的旋律。


【点评】
首尾呼应!置身于美好环境中的人们更懂得关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教师:优美的自然环境要靠人类共同来保护!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总评】
本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角效果,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创设出问题的真实情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氛围。
本课题探究内容明确具体:课的开始用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音乐引入,继而提出问题,非常自然地转入到三个要探究的问题:其一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其二是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三是如何减少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在问题的设置上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处处围绕中心课题——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展开探究活动。
在探究的方式上,既有教师的演示引导,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争论,又有合作,相互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多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   何忠斌
点评: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附: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探究手册
班级         姓名        合作者        时间      
(一)课外探究部分
⒈查阅各种资料,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原因。
⒉复习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并了解其形成过程和可使用年限。
⒊查阅各种资料,了解目前可发开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并了解其优点。
(二)课堂活动与探究
⒈煤是复杂的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氮、硫等元素,试讨论分析,大量燃烧煤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我会动手,更会动脑]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表中物质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加入的物质        现象        对环境的危害
植物叶子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
⒉下图是某环保组织监测到的位于宜昌市一主干道交叉口处空气中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0~24时,纵坐标表示CO的含量。
⑴你从此监测结果中获得了什么信息?⑵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CO的含量









0      6      12     18     24      时间
⒊讨论:与煤和石油相比,酒精和氢气作为燃料有什么好处?你还知道其他什么新能源?
(三)小结:
学完本课你了解了什么知识?把它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四)作业:
    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并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B)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3.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和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烧杯,酸雨、植物叶子或果皮,金属粒或条(如铁、铝等),小石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燃料?它们分别用于哪些方面?
生1:家庭生活用的煤、煤气。
生2:液化石油气。
生3:汽车用的汽油,柴油,煤油等。
生4:实验室用于加热用的酒精灯内的酒精。
生5:农村用的沼气、天然气。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有同学提到沼气、天然气。同学们知不知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预习的同学回答是甲烷)那么甲烷存在于什么地方?
多媒体展示:甲烷的存在(录像)
师:甲烷除了存在于上述物质中,还存在于可燃冰中,可燃冰是什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135页,阅读“海底可燃冰”。
天然气既然是一种燃料,甲烷燃烧有什么现象?
多媒体展示:甲烷燃烧的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师: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外,还有煤和石油。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用途?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32页,自学煤和石油,完成投影上讨论。
投影:
讨论:1、石油可直接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的燃料?
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煤        石油
组成        主要元素               
        其他元素               
炼制方法               
主要产品               
用途               

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讨论。
师:煤和石油除了可作燃料外,还有什么用途?
多媒体展示:
















师:既然煤和石油有这么多用途,那么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学生根据课本P135页表7-3完成柱形图。
多媒体动画展示:
同时可以给学生举例:漫画:
1、画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冻的瑟瑟发抖,向妈妈求救, 妈妈说世界上的煤已经用完了。
2、同学们以后如果发达了,想回来感谢老师,,开车来接老师下班,结果老师上了车,你们却不上,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上车?你说:“因为没有石油了,我得到前面去用马车拉。”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将煤和石油作为燃料,将它们燃烧后会产生什么物质?下面我们以煤为例,想一想,含硫的煤在煤炉中燃烧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请大家写出化学方程式。(点同学到黑板上去写。)
   C + O2          CO2
2C + O2          2CO            S + O2       SO2
CO + O2                  CO2            C + CO2        2CO
师:同学们想一想,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6:煤中含有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
生7: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生8:煤等化石燃料中含有氮元素,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氮。
生9: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对环境有污染。
生10:还有未燃烧的碳的小颗粒,会扩散到大气中。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正是因为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形成酸雨。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演示实验:课前在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硫,向这瓶二氧化硫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硫溶于水;用一支试管取出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学生实验: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加入的物质        新鲜的树叶        锌粒        大理石
现象                       
启发或结论       

由于树叶的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教师可在前一天,用一个锥形瓶中装一酸雨,放一片树叶,树叶的一半浸入到酸雨中,一半在外面,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你又发现了什么?

【点评】
本课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学生有话可说,也非常有兴趣。整个设计打破教科书原有顺序,将“课题2”和“课题3”融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要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地使用教科书。本课题设计顺序为:通过介绍燃料——天然气、煤、石油三大矿物燃料,以及煤、石油的用途及其开采年限,让学生知道,煤和石油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有限的,将它们仅用来燃烧是很可惜的。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书写在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知煤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引出酸雨的危害,通过学生实验,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引起学生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文  军
点评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第七单元    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共20分)
1、我市政府于今年初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化学污染的防治。以下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
A、NO                B、CO                C、CO2                D、SO?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2、“绿色化学”的一个含义是指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化学过程。据此,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氢气
3、人们通常所说的化石燃料是指(    )
A、木材、柴禾、煤气                          B.汽油、柴油、煤油
C.酒精、沼气、氢气                         D.煤、石油、天然气
4、2008年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了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H4                         C.CH3OH           D. C2H5OH
7、2004年5月,我市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A、水                        B、甲醇                        C、乙醇                        D碳酸
8、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用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9.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末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10、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商厦发生特大火灾,53人葬身火海,100多人受伤。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二、我会填:
1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         。
12、涂改液有毒,常会影响健康。某些涂改液背面的文字说明中常有一个 标志。说明这些涂改液还是一种             物质。其中,有一种涂改液的主要成分是二氯甲烷(CH2Cl2),则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二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3、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4年底“川气”将进入宜昌市。宜昌市40万管道煤气用户2年内将全部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就(填“增大”或“减小”)            。
14、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其中的4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KClO3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磨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物:                                                             。
(2)生成的氧气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
                                                           。
(3)红褐色物质和O2反应,并产生白烟。                                 。
(4)S和O2反应。                                。
三、我会说明:
15、“喜玛拉雅山的雪化了,南极的冰化了,海平面上升了,地球变暖了”,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在“关注”栏目中聘请专家全方位透视“温室效应”。面对大自然发出的警告,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16、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
(1)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17、“爆竹一声辞旧岁”,欢乐的鞭炮声,为传统春节增添了喜悦的气氛。爆竹为什么会响呢?看一看它的结构就知道了(如右图所示)。最外头,是一层红纸,做装饰之用。中间是一层层包裹得很紧密的草纸,最里面是黑火药。它的成分是木炭粉、硫粉和硝酸钾(KNO3)的混合物。点燃导火线,黑火药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气体。试回答:
(1)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结合鞭炮图及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鞭炮会爆炸?



(3)在城市,为什么要提倡禁放烟花爆竹?



四、我会分析
18、从2004年6月1日起,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将坚决取缔“电麻木”(即正三轮摩托车),原因之一是电麻木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据测算,每辆电麻木产生的尾气远远超过小汽车的排放量。余娟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有CO2、CO、SO2、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含有碳以及少量的氮、硫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2C+O2 2CO(不完全燃烧)  C+O2 CO2(完全燃烧)  S+O2 SO2
(1)该同学推测              (正确可不正确),
其理由是:


(2)请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


19、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发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此前,贵州木冲沟煤矿、山西孟南庄煤矿、辽宁孟家沟煤矿等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1)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以上,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2)淮北芦岭矿难发生后,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探测仪器(完好)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没有发现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
   


   (3)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我会计算:
20、在能源消耗日益增长,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建造的三峡水电站,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将现有的水能转变为电能;同时人们还以水为原料,积极开发氢能源。
(1)下表是长江三峡工程的部分设计数据(为了便
大坝        坝高/m        185
        长/m        2335
        最大蓄水位/m        175
水库        总库容量/ m3        3.930×1010
        防洪库容量/ m3        2.215×1010
        平均年流量/ m3        4.510×1011
电站        总装机数/台        26
        总装机工作时的发电总功率/kW        1.800×107
        年平均发电量/kW?h        8.640×1010
于计算,个别数据作了近似处理)。若26台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按设计要求年发电时间为          天。
(2)自2003年6月1日开始,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以“见证三峡135”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白色污染  ③SO2排放  ④烟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已知氢气的燃烧值为1.43×108j/Kg,比煤和石油高出许多,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蒸气,排到大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氢在地球上含量很多,主要以化合物存在于水中。如何把氢廉价地提取出来,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资料表明:在20kV、500A的条件下,通电24h可电解9t水。请你从能源的角度,通过计算分析这种方法获得氢能源是否有价值,并提出一种更好的氢能源开发设想。



第七单元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A   5、A   6、B   7、B   8、C   9、C   10、B
二、11、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12、易燃;三;85
13、(1)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2)CH4(或甲烷)  (3)增大。
14、(1)2KClO3 2KCl+3O2↑  (2)2Sb2S3+9O2 2 Sb2O3+ SO2
(3)4P+5O2 2P2O5                        (4)S+O2 SO2
三、15、(1)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纸张,就可以减少造纸所需的木材用量,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等。
16、(1)便于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
(2)C+H2O CO+H2
(3)便于早发现煤气是否泄漏。
17、(1)2KNO3+S+3C K2S+3CO2↑+N2↑
(2)火药被引燃后,迅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空间有限,所以会爆炸。
(3)烟花爆竹都是易燃易爆物,容易发生火灾,给人们生命和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00: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