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讲习惯、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等)作为主要内容。教师应牢固地树立一种意识:从小处着手,从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注意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这会对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产生的内驱力。这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科学的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和实践中能加强生活积累和知识的积累,采用多种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发展能力,就应注重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拓展生活的外延。加强与各门学科的沟通,使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样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资源。营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学习和使用语文,看到的、听到的、及社会交际都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 建构平等互动、师生交往的学习关系。要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社会、家庭、网络等渠道,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教会学生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化课程教材改提高课堂。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才会使学生有效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以及初步欣赏与评价的能力考虑。这就要求老师们熟悉年段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找准目标、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读、思、议”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运用,以提高速度和效益。 重视“语言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变为“学习课文语言”。在理解语言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体验、感悟及其运用。不能仅仅停留于提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层面上。要引导学生围绕他们自己的学习问题积极参与回忆、想象、讨论、朗读、练习,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语言”问题。要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关注语言,让学生在寻求“收获”中,明白问题可以提在内容上,更可以提在词、句、段、篇上。 要努力构建有效的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使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过程的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