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北师大版(2010-2011学年度上)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第五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
                                             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钟燕
一、    对本册教材的简要分析——编写意图和特色:
(一)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如在学习“千克、克”的认识时,教材让学生去感受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这些单位的观念,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1)“称一称,掂一掂”2袋盐的质量,1枚硬币的质量和寻找生活中约重1千克的物体;(2)“估一估,称一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3)选2-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4)实践活动:“先估计,再称量”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的质量,我的书包的质量。(5)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这样五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过程,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具有思考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思考”也是我们《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目标领域之一。本册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如在专题学习活动“时间与数学(一)”中,教材首先呈现一个情境“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一天后休息1天。”要求学生从9月1日开始,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母亲和父亲的休息日,而飞飞是周六和周日休息,思考:母亲、父亲和飞飞分别是哪几天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接着教材要求学生(1)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教材中印有一张9月份的日历,)(2)讨论并填图,要求学生讨论并写出父子、母子、父母和全家的共同休息日;(3)观察9月份日历找规律。这些问题不但层次清楚,而且思考性强。当学生建立模型后,要求进一步去解决“1路车每隔3分钟发一次车,2路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从早上7时第一次同时发车,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有哪几次?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度,问题的呈现有一定的坡度和梯度。学生容易逐步的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又具有思考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十分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现实世界、现实的生活动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所谓学生的实际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解决问题”是实施数学课程四大目标领域之一,本册教材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十分的关注。本册教材所学内容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建立数学模型,并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预告:18:30大风车,19:00新闻联播,19:33天气预报,19:38焦点访谈……,从这份节目单中去认识。又如教材出现一个邮箱,上面写着取信时间:第一次8:40,第二次14:00,第三次18:30;然后要求学生填空:第二次取信是下午----时;第二次取信与第三次取信间隔-----时-----分。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教材注重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学习乘法时,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并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把椅子12元,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这个不进位乘法的问题,建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件羊毛衫的价格是132元,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这样的应用问题。再如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去游乐园”的情境,通过学生解决“每人坐太空船的价钱是4元,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这个进位乘法的问题,建立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而要求学生解决去海洋馆时买票“成人每人 15元,儿童每人8元,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逐步的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之一。在第一学段中,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在教材的正文中和习题中都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估计和测量,120步大约走多远?在教室里,120步能走几圈?又如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另外还专门安排了 “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做到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本册教材运用了图片、游戏、卡通、故事、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继续引入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灵狗”。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小栏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整理与复习部分,让学生对前一段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课本中画面的提示,说一说学到了什么,通过“我的成长足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又如,设立“问题银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不会解,可以放在“问题银行”,等以后能解决时取出,这样做,不仅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二、    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我所担任的班级是305和306两个班,一共有71人,这些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三年级,我对他们比较了解,他们也非常了解我。课堂上已经比较有默契,我的一些行为或指令他们能够比较快的明白,学生的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305班的有些小朋友想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常常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倾听,发言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过两年的教学,我也发现了问题。有一些问题从一年级就开始存在,由于课堂常规在建立上的问题。有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随意,注意力不够集中。两个班都有这样的情况。对于作业我的关注的重点也有一点偏差,什么都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忽视了有些题目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没有加以适当的辅导。使得学生在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上都有影响。错的多了,学生做作业的态度也不够端正。从而导致考试时也呈现出许多孩子不够细心,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解答问题上对于学生指导过于宽松,学生做题也不够严密。回家作业,关注的不够,学生对于回家作业的态度比较随便,作业的质量也不高。

三、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领域
(1)    数与运算:
包括:第一单元“乘除法”
第四单元“乘法”
第六单元“除法”
在第一单元“乘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四单元“乘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第六单元“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    常见的量:
包括: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第七单元“年、月、日”
在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探索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第七单元“年、月、日”中,学生将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会判断简单的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包括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周长”
在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将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第五单元“周长”中,学生将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根据周长的意义,测量或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度量、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的知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包括第八单元“可能性”
在第八单元“可能性”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或游戏,进一步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结合经验,通过实验操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包括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二)、生活中的推理。
在“搭配中的学问”中,学生将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能运用实际操作、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简单的搭配;能运用符号表达一些事物,体会符号的简洁性;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交通与数学”中,学生将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在“时间与数学”中,学生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和统筹思想,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体验“观察特例——归纳规律——举例验证——尝试说明理由”的过程;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体会数字在现代生活中的用处;体验实验的过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的推理”中,学生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能运用列表整理信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又如让学生在分桃子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摸球游戏中学习可能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意味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合作交流前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之上的交流会更有效而深入。如让学生解决“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朗诵规定为3分。一位学生选了一篇840字的文章,在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话的速度快点就行了,删掉几个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解决问题,但他们都有了尝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表达和倾听。
3、关注计算教学,进行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以课堂为营地展开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不能脱离课堂。预期设计四节以计算能力为重点的自我研究课。1、以自己所教的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掌握基本算理之后的尝试练习和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分别进行及时反馈和课后反馈两种方法,观察学生对于相同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的程度和次数。2、对于计算的重要性在进入重点学习之前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强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3、在估算教学中,关注学生估算的方法及在估算过程中受精算的影响程度。4、开展一节专门的错误分析课,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和整理。有比较有系统的进行错题分析。
(2)从学生的课堂作业来看实效。本学期计算教学是这一册的重点,课堂作业中有大量的练习,所以作业能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的作业情况,并从整体和个别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从整体的情况,主要看班级的正确率有多少,错误的题中,哪一类型的错误出现的最多,从整体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效。个别主要关注学生出现某一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这一个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情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看,关注问题出现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本学期从每一次作业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改进问题,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三次(暂定),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班里学习落后的学生或者课堂常规不好的学生,专门制定表格《我的数学在进步》表格中分星期一到星期五五格,每天都从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加以评定,有笑脸,平脸,哭脸,为三个等级,由老师评定。给这些学生请一个小老师。小老师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并每天加以评定。表上有爸爸妈妈的话和家长签字,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这一周在学校里的表现。并对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说明,更有利于教师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持之以恒,教师强化检查。
我的数学在进步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课表现                    
作业情况                    

爸爸妈妈的话:


家长签字:
5、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班里有些学生上课比较懒散的情况,这学期进一步强化课堂常规。首先从整体上加以引领,明确提出课堂要求,聚精会神,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发言。再从个体上加以强化,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开始阶段,做到课前谈话,课后评价。一有进步就表扬,一有问题就提出并批评。让这些学生时刻感觉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我,从而促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双管齐下,努力加强课堂常规。只有课堂的常规做好了,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5——9.10    始业教育(1)、一、乘除法(1-3)    4   
2    9.11——9.17    一、乘除法(4-8)    5   
3    9.18——9.24    二、观察物体(3);三、千克、克、吨(1-2)    5   
4    9.25——9、30    三、千克、克、吨(3-6);单元测试(1)    5   
5    10.1——10.7        0    国庆假期
6    10.9——10.15    四、乘法(1-4);机动(1)    5   
7    10.16——10.22    四、乘法(5-8);机动(1)    5   
8    10.23——10.30    四、乘法(9-10);五、周长(1-2);机动(1)    5   
9    10.31——11.5    五、周长(3-6);机动(1)    5   
10    11.6——11.12    五、周长(7);单元测试(1);六、除法(1-3)    5   
11    11.13——11.19    六、除法(4-7);机动(1)    5   
12    11.20——11.26    六、除法(8);七、年月日(1-2);机动(2)    5   
13    11.27——12.3    七、年月日(3-6);机动(1)    5   
14    12.4——12.10    七、年月日(7-9)、八、可能性(1);机动(1)    5   
15    12.11——12.17    八、可能性(2-3)机动(2);单元测试(1)    5   
16    12.18——12.24    总复习    5   
17    12.25——12.31    总复习    4    元旦假期
18    1.1——1.7    总复习    4    元旦假期
19    1.8——1.14    总复习、期末测试    5   
20    1.15——1.23    期末结束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单元(章、节)计划
单元名称    一、乘除法    二、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2、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3、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    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1、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    加强算理理解,注重算法的探索。2、    注重多种形式的交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算法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3、    多提供一些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渗透数学的思维训练。    1、把实物观察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2、实物操作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3、提倡一个图形的多种实物摆放。
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单元(章、节)计划
单元名称    三、千克、克、吨    四、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秤物体的轻重。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在购物、乘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4、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克、千克、吨。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数学学习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教学时,结合具体的生活 情境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对1克、1千克、1吨多一些亲身感受。2、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克、千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    体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同伴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对于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辅导和帮助。
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单元(章、节)计划

单元名称    五、周长    六、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经历观察、操作、试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5、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亲历“做中学”的过程。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1、充分利用具体情境.2、加强估算,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单元(章、节)计划

单元名称    七、年月日    八、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找到有关的信息。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4、    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5、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接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伙伴交换想法。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6、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1、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有大有小。4、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伙伴交换想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能判断平年闰年,认识24时记时法,培养时间观念。难点: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2、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掌握新知。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有大有小。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