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本教材的编写思路。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经过去年一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一年级的学习重点百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们都比较好的掌握了计算的技能和解题的技巧,理解了算理。每分钟都能完成六题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也初步经历了一些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统计中数据的整理过程。但是也存在了不足,有一些孩子,有少数孩子,缺少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另外有孩子对于上学期繁杂的计算存在一定的厌烦情绪。这一册计算主要集中于乘法的学习,但是在学习乘除法的同时,百以内的加减法还要进一步的巩固。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的不同,上课的精力投入等原因,学生间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快的孩子早就好了,而慢的孩子却可能在要求的时间内都完不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未能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自己没有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