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把握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1.相关基础知识



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原来的题目是“吴用智取生辰纲”,生辰,即生日、诞辰。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是: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设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入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节选的这篇课文,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2.内容理解



《智取生辰纲》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第1—6段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了解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是这部分的学习重点。



第7—12段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理解杨志与晁盖等人如何斗智斗勇则是这部分的学习重点。



3.形式把握



本文构思十分精巧,写了两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两组性格鲜明的人物。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艺术特色。



先看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虞候、老都管等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明防一方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再看故事里的两组人物: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首先是故事的主人公杨志,由于出身三代将门,所以一心只想当官。为了当官,他甘心依附贪官污吏,接受押运生辰纲的危险差使。在这以前,他也估计到外部和内部的困难,曾多次推托;等到接受任命之后,为了预防“强人”,又伪装成客商。这些做法都显示出他的老练和精明。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他时,他就彻底孤立了。在黄泥冈这场智斗中,仍然可以看到杨志的谨慎和精明的性格特征。例如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有强人埋伏,不准军健们到此歇凉;看到军健要买酒解渴,马上就想到**的危险,断然禁止;看到卖枣子的客人喝了酒之后没有出事,才放心让军健去买酒喝;就连最后自己跟着喝酒,也都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再看以晁盖为首的八条好汉:他们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于向贪官污吏挑战的群体。作品描写的,主要是他们的英雄群像。为了夺取生辰纲,他们早就集结到一起。他们认为生辰纲完全是不义之财,取之无碍,于是决心把它夺到手。由晁盖组织**,吴用出谋划策,刘唐和公孙胜传递情报,三阮和白胜等积极参加,共同定好在黄泥冈下手的计划。同时,他们也做了两手准备:“力则力取,智则智取,”针对杨志一伙采取伪装客商妄图“智送”的做法,他们也巧妙地扮作小贩,来个“智取”。他们充分利用天时(气候酷热)、地利(山冈松林)和押运队内部的不和,以假对假,以智斗智,紧密配合,机智地采取麻痹对手、引诱对手、迷惑对手、动摇对手、瓦解对手等一连串的攻心战术,使杨志一伙终于进入圈套,而不费一刀一**,夺得这十一担金珠宝贝,获得全盘胜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4.语言揣摩



阅读时要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表现杨志的精彩语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这些句子简洁传神,句式灵活,长短搭配,节奏活泼,将一个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人物活托托地刻画了出来,值得欣赏时认真品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节选自《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选自《茅盾评论文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原载《文艺报》1950年2卷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人物和情节







《智取生辰纲》只占了一回的篇幅,结构紧凑,作者用极为精练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复杂的内容。杨志的小心谨慎的神态,老都管的倚老卖老的架子,众军汉挨打受苦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可怜相,无不写得生动细致。天气的炎热,山路的艰险,环境气氛的描写,加强了故事发展的真实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暗写吴用等人的定计,明写杨志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杨志和吴用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杨志和老都管、虞候、众军汉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选自《中国文学史》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智取生辰纲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波澜迭起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2.赏析刻画细腻入微的人物形象。



3.欣赏逼真简练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读: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生辰纲》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杨志事迹(学生概述):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二、熟悉课文,把握故事线索和主要情节。



课前要求:①参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或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改写这个故事)。②在规定时(六月初四)空(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



三、比较:探究《智取》结构、人物、场面与改写文字的不同。



1.悬念:读完最后一段补叙文字,吴用妙计始真相大白。以杨志失陷生辰纲为主线叙写,令读者在阅读紧张曲折的情节时,始终留有不解之谜。最后悬念解除,出乎意料之外,又本乎情理之中。



2.人物:小说充分展示出杨志这一人物在押、丢生辰纲中表现出的性格。作者从杨志对形势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上,写出其人之机警干练。表现在:①押运时间的选择,“辰牌起身,申时便歇”。②深知黄泥冈乃“强人出没之处”,不许军汉在此歇凉。③看到形迹可疑之人,“赶人松林”,进行盘查。④军汉们要买酒吃,坚持不允。像杨志这样精明强干的人,却一步步陷入吴用预设的圈套,用杨志之“智”来映衬晁盖一行之“智”,正是“水涨船高”之法。如此写,也不至于贬低杨志英雄本色——尽管此时杨志还是梁中书的奴才。



3.场面:小说写两个场面,即押送场面和失陷场面。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写杨志与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盖一行有机可趁,而且写出杨志失败之必然。



四、讨论、欣赏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的艺术。



1.小组讨论:题为“智取”,具体说明吴用之“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集体交流:



制订“软取”策略。充分考虑时、地、人三个因素:天气炎热,押运者必有懈怠之处,利用“天时”,以药酒作武器;黄泥冈为必经之途,人烟稀少,易于动作,于此设伏,占有“地利”;杨志为人精细武艺高强,“硬取”一时未必得手,得手未必顺利脱身。实施“软取”计划。①乔装歇凉黄泥冈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②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迷惑杨志一行。③在另一桶饶酒,一人抢吃一瓢,另一人再来舀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④白胜赌气不卖,贩枣人“好心”调解,提酒与众军汉吃,引诱杨志一行——以上计划,皆吴用精心设计。精明如杨志,亦不能不入其彀中。



2.讨论:《智取》如何表现“天热“?对”天热“的描写有何特点?有哪些具体语句?



集体交流:



《智取》写“天热”有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热”是智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志一行败于“天热”,而晁盖一行成于“天热”。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五、评点人物描写艺术。在书中空白处对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示例:



1.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个性化语言)



评点: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2.“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精彩的细节)



评点:“瓢”是“道具”,布设文中,绝非闲笔。“瓢”有瓢的妙用,无瓢如何舀酒?舀酒,正为相机下药。“椰瓢”多次出现,不是凭空布设,游离情节之外,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成为“软取”的有机组成部分,令情节摇曳多姿。



3.“只见这边,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便盖了桶盖,望桶里一倾,持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戏剧性动作)



评点: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药,用了一系列动词。吴用拿瓢舀酒,白胜夺瓢倾酒,药已瞒天过海下于酒中。动作连贯紧凑,瞒过了杨志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眼睛。到底如何中计,想杨志那厮上了梁山方可明白。



六、学生自己小结全文,总结学习得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智取生辰纲》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根据语境推断方言语汇的意义;正确地理解文意,完整地复述课文。



2.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



3.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明暗两线的妙处。



4.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同学们:你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请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要求不说重复内容。







生l:《水浒》又叫《水浒传》《忠义水浒传》。



生2:《水浒》是明代长篇章回小说。



生3: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生4:它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有进步意义。



生: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师:不错,同学们简介了《水浒》多方面的知识。看来大家课外查阅了资料,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前要求大家浏览《水浒》中有关杨志的章节,不知同学们阅读后对杨志的身世经历有哪些了解。你能给大家说说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大致情节吗?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不时点拨,气氛颇为热烈)



师:大家简要勾勒了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很不错。老师将同学们说的按时间顺序归纳了一下,并将主要情节制成了图片。



(出示课件一: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出示图片:A.杨志失陷花石纲B.汴京城杨志卖刀C.杨志杀牛二被充军D.杨志北京斗武E.杨志押送金银担)



师:这里强调一句:杨志的人生理想,用书中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



生:老师,“封妻荫子”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通俗地说就是渴望建功立业,以名垂青史,为家人造福。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杨志是怎样押送金银担的,他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又遭遇了怎样的变故?



《水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大家阅读时将不懂的圈出来,结合注释理解,再不懂的提出来共同讨论。



(出示课件三——注意下列语词读音及在语境中的意义:纲权且趱行端的须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学生读课文,查阅字典,相互讨论;教师巡视)



师:请就文中疑难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l:“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中的“担子”是什么意思?



生2:就是挑担子的人,这里是借代的手法。



生3:“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中“打将”是什么意思?



师:想想,学过的。



生: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一样,“将”只是个动作助词。



生:文中有这么一句:“这干系须是俺的!”句中的“须”,我认为不是“应该”的意思,而相当于“难道只是”,这样才说得通。



师:为什么?



生:这是杨志反问责怪虞候的,意思是“你们不替我打这夫子,却在背后慢慢挨,这责任难道只是我的?”这样更合理。



师:好。确实,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文中比较生僻的词义;甚至可以纠正注释中不甚妥当的地方。



理解词句,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查阅工具书,结合我们刚才的方法,在课后自主完成。下面我们做另一项工作。读过全文,你能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大家先自由讨论。



(学生先前后桌讨论,然后在班级发言,共同梳理主要情节。在讨论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师:请大家据这主要情节复述故事。



(学生复述,师生共同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智取生辰纲》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第二课时



师: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对杨志这个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一直在想:杨志曾经杀牛二、战林冲、败周谨、斗索超,是个武艺超群的壮士;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首领。但在押送途中面对十来个挑担的兵士,他却仰天长叹“苦也”,这到底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结合课文来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1:我认为,是因为天气太热了,他对天气非常担忧。



生2:军健们太累,要停下休息,他鞭打已不起作用了。



生3:这个地方周围无人烟,很荒僻,太危险了。



生4:经常有强人出没,抢夺过路人财物。



师:说得好,这“苦也”看来是杨志身陷矛盾重围,内心焦灼的反映。



生: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老都管之间的矛盾。



师:请具体说说。



生:十一个军健,这个赶起来那个又躺下,他并非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之所以不敢再往死里打,是因为他知道老都管会给他们撑腰。



师:从哪里看得出?



生:在这之前他们曾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已经表现出对杨志的不满,对他们的同情。这时天这么热,人这样累,连空手的老都管都要停下来休息,杨志这时如果又来打他们挑担子的,老都管会干涉的。



师:你的意思是杨志怕老都管?这些兵士才有恃无恐?



生:是的。



师:杨志是押送的首领呀?他怎么怕老都管?



生:表面是,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师:请举例。



生1:课文第2段写军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在表明他才是生辰纲的主人。



生2: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军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老都管喝道: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欺人。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师:说得太好了!前人对这一细节也有评价,我读一读:“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同学们与前代评论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生:对老都管这种咄咄逼人态度,杨志只是说:“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轻声细语地解释,说明他不敢得罪他。



师:好,分析得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条证据。当初受命之时,杨志曾对梁中书说:老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的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与他争执得?”说明他确实对老都管心有余悸。



师:怎么一个武艺高强的提辖怕这样一个年迈的老都管?



生:老都管背后有后台。如果得罪了他,他可能到梁夫人面前讲小话,梁夫人又可能到梁中书甚至蔡京那里进谗言,杨志怕影响自己的前途。



师:分析得有道理。



生:杨志并不仅因为众军健都到松林树下睡倒了而喊“苦也!”而是怕再狠打他们,老都管就会出来说话,自己就可能与老都管发生尖锐冲突。这样就会得罪他,就可能危及自己的前途。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苦也”是他置身多种矛盾之中备受煎熬的集中释放,是被官僚所逼发出的悲怆之音,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的凄凉挽歌,是残酷的现实与强烈的官欲在杨志头脑中矛盾的反映。



师:怎样理解他粗暴机警等表现呢?



生:表面看来他对那些军健很残酷,其实不是。在人家比较多的地方他还是要他们趁早凉赶路,日中时休息,说明还是关心他们的。



师:对,不能简单看问题。



生l:他鞭打那些士兵,是他们不配合。他的粗暴,是想完成任务,好得到提拔,也是当官愿望的反映。



生2:他在押送途中机警地改变行走时间,是想保护生辰纲的安全。保证了安全就立了功,就有可能得到升官的机会。



生3:他见松林中有人影晃动,“拿了朴刀,赶入松林”,机敏而又勇敢,也是与他内心深处的官欲联在一起的。



生4:他不准军士们凑钱卖酒,对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仍然是受当官思想的支配。



师:同学们挖掘深刻。杨志心中确实有着强烈的官欲,他对军健的粗暴强悍,对老都管的回避忍让,在押送途中表现的精明机警,都与此紧密相连。他想抓住押送生辰纲这个机会,来改变自己罪犯的身份,实现命运的转折,实现“封妻荫子”的理想。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生辰纲终被智夺,理想终成泡影。大家想过没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



生1:说明杨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与那些当官的有关。



生2:生辰纲被夺后,杨志走投无路,被迫落草,似乎在说明他是被当官的逼上梁山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有道理。确实,杨志的遭遇从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浒》中官逼民反的主题。他与小说中林冲等人的描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幅封建社会中人们不堪重压奋起反抗的壮丽画卷。



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能不能说说作者刻画杨志这个形象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呢?



生1:我觉得主要是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生2: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在激烈的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师:说得好。这是作者在《水浒》中最杰出的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比如写林冲、写武松、写鲁智深,都表现出这种创作艺术,为后人所称道。大家在课后可以读一读,一定会有深刻体会的。



大家讨论了半天,与课题什么关系呀?从标题看,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图啊?



生:写吴用他们。



师:你认为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生:“智”。



师:太好了。我们看看吴用等人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我认为首先表现在他们将夺取的时间安排在非常热的天气之中。



师:能否具体说说?



生:吴用他们一定认真分析过,那些挑担的军士们在大热天一定会歇凉休息,一定会非常口渴,在他们焦渴难忍时把酒挑上来,一定会吸引他们。



师:我懂得你的意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晁、吴之所以采用智取,就是充分利用了酷热之利。智用天时,彰显卓智,说得好。!生1:他们的“智”还表现在把夺取的地点选定在黄泥冈上,这里有松树林,正好引诱军士们休息。



生2:松林还可作掩护。



生3:书上说:“这里下冈子去,七八里没人家……”说明这个地方非常隐蔽,正好夺取。



师:对,在黄泥冈下手,是吴用等人智用地利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们的智谋。



生:最突出的表现在他们多次使用计策麻痹对手。



师:请具体说说。



生l:他们把自己巧扮成贩枣的客商。



生2:他们安排白胜装卖酒的来蒙骗敌人。



生3:自胜还假装不卖,用这种方式进一步麻痹杨志。



生4:他们下**的手段非常高明。



师:怎么高明?



生:先是豪爽地买酒喝,做给杨志他们看。接着要白胜将另一桶的再添一瓢给他们,这又是做给杨志看的,目的是要他明白另一桶酒也没问题,诱他上钩。刘唐和吴用先后强行从另一只桶里舀酒,前者是故意造成紧张气氛,吸引众人视线,为吴用下药作掩护。当白胜没追到刘唐再回来抢夺吴用那一瓢酒时,吴用已把药放进了瓢中,白胜抢过瓢来就倒进桶里,**就成功投入酒里了。可见他们非常聪明。



师:确实,顺理成章,天衣无缝。计策构思巧妙,假戏表演逼真,他们真是聪慧过人,胆识过人。智借天时,智用地利,屡设**阵、巧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生l:高度赞扬吴用等人的才智和胆识,热情讴歌农民起义英雄。



生2:我觉得吴用他们不该捡别人的东西。



师:啊?大家说说该不该?



生1:我认为应该,他们夺取的是不义之财。



生2:他们打击的是封建官僚的利益。



生3:劫富济贫,他们的行动是正义的。



生4:我觉得这样写好像有点贬杨志,杨志后来也是一个起义将领,这不是与歌颂起义英雄的主题矛盾吗?



师:问得好。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生:说不清楚。



师:其实刚才已说过了,杨志押送的是不义之财。也就是说杨志此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是非正义的,因此他必然要失败。作者是有着鲜明的爱憎观的。这正是《水浒》积极意义之所在。



《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梁山好汉第一次向贪官“出手”,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紧接这件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运动。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水浒》故事,它一定会给你增添许多知识,带来无穷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智取生辰纲》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第三课时



师:上节课的讨论,展现了同学们的欣赏水平。这篇文章还有一些令人称道的地方,下面我们以微型话题讨论的形式,再给同学们一个合作的机会,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看能否与古人对话,成为古代艺术家的知音。老师先拟了四个题,我们以自然组为单位讨论——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小组。每组重点议一个话题。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展示探究式微型话题:①品一品刻画八雄的艺术手法。②说一说文章的叙事特色。③假若从晁吴角度叙述故事。④我看文章的环境描写)



(学生围成圆桌,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师:先讨论第一个话题。



生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似乎应以吴用他们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文章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这反映了本文的一个写法,就是用杨志来衬托吴用等人。我们认为杨志押送路途中所表现出的谨慎和智谋,有衬托吴用等人的作用。像杨志这样能干的人,却一步步陷入吴用的圈套,有力地反衬了吴用等人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智谋,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的赞美之情。



生2: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杨志押送金银担”不应该删除,因为文章主要写了这个内容。



师:哦,有道理。你这样一说倒提醒了我,这样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章回小说回目的特点,是不是?



生:是的。



师:好,敢于向权威挑战。你可以把你的意见写出来,反映上去,



关于第一个话题还有补充的吗?没有的话请下一组说。



生:全文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杨志押送金银担是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暗线。



师:说完了?谁再补充?想想两条线索是怎样交互作用的?



(学生又沉默)



师:我来说说看。明线似主实副,暗线似副实主;相互紧紧勾连,并行发展,在黄泥冈上交汇一处,矛盾冲突正面交锋,护夺在高潮处才见分晓,这样就将一个多头绪的故事叙述得有条不紊。



这样叙述还有什么好处?我们请第三组代表发言。



生:把“智取”这条主线置于暗中,增加了悬念。如果正面描写吴用等人,他们的计谋在开始就将说出来,这样就不吸引人了。可见课文的描写更富有悬念。



师:对,说得好。前人在评价这个情节时也说:这“不但瞒过了杨志的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的眼睛。”确实,这样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性,趣味性。可见在安排情节方面是颇有讲究的。



师:请第四组的同学谈谈第四个话题。



生:文中关于天热的描写很多,共有二十多处。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通过人物的感觉来写,有的是作者叙述的,可以称作间接描写。这些描写非常生动,它们对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比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师:还有其他作用没有?从情节的角度考虑试试?



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师:试举例说明?



生1: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生2: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取的描写之中,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师:对。可以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看来作者很会借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其实,许多文学大师都擅长这一手,这类例子太多了。这对我们写作应该是个启示。



这篇小说还有其他一些颇值玩味的艺术美点。比如用词精当准确,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尤其是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下面我们将在课后再独立进行一次微型话题探究活动,就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作一番探讨。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好。本文语言既有古汉语的典雅,又有方言的亲切,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粗豪泼辣的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了人物性格,很值得学习。作研究是要下工夫的。大家可以在一周之后交卷。这期间,你应该广泛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图书馆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可供查阅,网络中也有这方面资料。要求同学们在你的研究文章中标明资料来自哪里,希望不少于两处。通过努力,你就会揭开研究这神秘的盖头,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收获知识的宝藏。衷心祝愿同学们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