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