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综合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反思与点评



詹静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有两点明显的不足:



1.人文性体现得不足。整堂课教师都很注重语言的学习,但人文性也多是体现在文本之外的教师言语、行动和表情中,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多,导致文本语言的学习缺少文本情感的关怀。



2.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小组讨论前,由于教师没能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导致小组活动中少争辩,少合作,结果小组的发言便成了小组代表“个人”即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言。这是变相的“一言堂”!这是变相的“灌输”!只是先前是由教师一言灌输的,而现在,则是由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言灌输。



这便是我这次教学中的最大败笔,也是我这次教学后的最大收获!



                                      (执教者:湖北阳新县排市中学   詹静)



专家点评



“诗不好教。”这是许多老师曾有的教学困惑。《钱塘湖春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中的一首小诗。有的教师想当然地只讲完字词,接着让学生背诵,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这位老师的这堂课却让我们看到了古诗教学的春天。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抓住“早春”二字设置了“读诗—说诗—改诗—背诗”等系列环节,其中重点突出“说诗”和“改诗”等主体部分,环节设置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



“读”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感性认识的第一环,本堂课采用自由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将学生引进诗歌的殿堂,进入诗歌的语言,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妙。



“说”与“改”是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尤其是“改诗”这一环节,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代诗歌的教学,最高的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如何引导学生再创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改中品”这一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对字词的反复比较、推敲、锤炼让学生体味诗境、诗趣,运用得相当成功。



“背诗”这一环节又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但诚如执教者本人在教学反思中提出: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够。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才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更准确地看到诗词的精妙所在。(蔡少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