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蔡少军



一、主旨



轻风染绿嫩柳,暖阳催开娇花,看远山含情人欢笑,听莺歌燕喃水丁冬,让心儿在无边的春色中慢慢沉醉,朱自清的《春》把我们带入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春,本来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色,满怀赞美、热爱之情,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活灵飞扬、生动曼妙的江南春景图。



文章结尾写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人们充满了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的最后,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朱自清笔下的“春”,仅仅是季节之春吗?我想还有人生之春!从而把写实和写意巧妙融合。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它与美,与生机,与生命,与希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结构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领的作用。第三、四、五、六、七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将竞相开放的春花写得栩栩如生;第五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混合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把空灵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声、有情;第六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夜景图;第七节写了在此优美背景下的人也充满了春意,他们走进大自然,一个个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构成了一幅“迎春”图。第八、九、十节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使人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春天的新意、娇美和活力,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



三、延伸



1.诗情与画意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1)意境优美。让人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文章第二节的语言是多么富有节奏!“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其中扑面而来的春意,不正像渐强的乐音吗?第三节春风中的各种气息,混合着鸟儿歌唱的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把读者带入了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的美妙境界。第四节描绘的春雨美景,简直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淡彩画。你看,那柔风细雨,闪闪发亮的绿叶青草,一点点黄晕的灯光,悠闲的行人,劳作的农民,不正活脱脱是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画么?这幅画使连绵不断的春雨不再令人烦恼,读者可以静静地欣赏,体味春天雨景的无穷韵味。



(2)寓情于景。在朱自清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不难想象,在一个春风吹拂的日子里,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在草地上戏闹。风美草美,而孩子们的龙腾虎跃则是锦上添花,美中之美。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怎能写出这等精彩之笔!在朱自清笔下,春风、春雨都显得那么美。风中的柳枝是多么温柔,风中的乐声是多么动听,风中的气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雨丝柔情万丈,雨雾迷离缥缈,雨夜安静和平,农民披蓑戴笠,物人同构,水乳交融,作者对春天真挚的赞美之情,已不留痕迹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让我们读来回味无穷。



(3)景中寓理。文章先描绘春天美景,再写春天里的人们。我们在春天里的“人”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这气息,能让消沉的人振作精神,让懒惰的人勤奋工作,让失望的人充满希望。特别是文章的第八、九、十节,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不错,春天是新生事物的象征,是美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不正是劝告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时机,好好干一番事业吗?



2.形象生动、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



朱德熙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作为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值得挖掘的精彩之处很多,比如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句式的巧妙变化,口语的穿插,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妙用,各种感官的调动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形象表现春草破土而出的爆发力,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受,使小草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前面,而放在句末,单独从句中拿出来,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触觉,形象描述了春风带给人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真是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 拟花为人,注神入花,把花的静态美活化为一种动态美,赋予春花以勃勃生机,生动地突现了春花怒放,百芳争艳的动人景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名家赏析  



吴周文 陈孝全






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



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



《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   吴周文(《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绘态状物常在“活”字上下功夫



《春》为什么有那样大的艺术魅力?关键就在作者善于体物写真,他以为“逼真等于俗语说‘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唯其如此才能“气韵生动”。从以上可以看出,朱自清绘态状物就常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写“活”,就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体察,品味其“细端未节的千差万殊”,咀嚼出其中独特的风味。譬如同是写春草,晴天的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绵软软的”,这是被初阳蒸融的缘故;雨天里的春草则是“青得逼你的眼”,这是细雨滋润的结果。再如写春雨,以“像牛毛”形容它的细密,“像花针”形容它的纤洁,“像细丝”形容它的绵长,而“密密地斜织着”,更把微风吹动细雨的景状写得惟妙惟肖了。这种雨景确是不同一般,只有春天才有的。要写“活”,还需要融情入景,可以说,在《春》里,句句是景语,句句也是情语,通篇绘景,也通篇抒情,那花草、树木、风雨,无不渗透著作者对春天到来而勾起的无限喜悦的情绪,而显得“气韵生动”。可见在作者笔下的自然,全是人化了的自然,那自然境界满蕴着的正是作者的情思世界。读了之后令人奋发,令人振作。



《 朱自清作品欣赏》  陈孝全  (广西人民出版社)



风格演变痕迹鲜明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蔡少军
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赏析课文优美的语言,品味比喻句、拟人句等句式表达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情景交融,感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4.在感悟春天的基础上尝试再创造。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形象生动、清新隽永的语言,品味比喻句、拟人句等句式表达的精妙。

教学难点

在感悟春天的基础上尝试再创造。

教学方法

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情境教学法”,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境、导语创设情境、以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诗图文相结合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老师导学基础上,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地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情,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背景音乐轻微。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绚丽的春光里陶醉,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春天,吟诵春天,现代作家朱自清用诗一般的笔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

学生交流“我所知道的朱自清”。

朱自清( 1898-1948年),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诗人,杰出散文家。朱自清著作有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其中散文创作是主要的,代表散文作品有《匆匆》《背影》《儿女》《悼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二、整体悟情,梳理思路

1.感知性听读:这篇散文一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春天的画面?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按课文内容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听了朗读,你能感觉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吗?

2.学生自由朗读最喜欢的课文片段,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

三、研读品情,自主探究

(一)教师导学,以春草图为例

1.春天的草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知道古诗里有哪些描写春草的诗句么?

学生自由回答:

第一问如:嫩、软、绿、富有生机等等。

第二问如: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2.作者笔下的春草是怎样的?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教师用钢琴曲给他配乐,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体会写法。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一个漫长的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追求以及冲破泥土阻隔的惊喜。

4.语言品赏,设计两题。(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呢?

②比读: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B: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第1题意在使学生领悟“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大大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2题欲通过比较朗读,体会一些叠词、数量词在语言中的独特魅力,通过比读,体会语句节奏。

5.男女看画面赛读、背诵。

6.小结学法。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欣赏图画:特征、写法、语言。方法:读、画、议、品。

(二)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运用自读、互动交流的方法,自学4-7节。

这五幅图都很美,你最喜欢哪幅图画?说说喜欢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整理如下:

生:我喜欢春风图。我觉得作者写出了春风的柔和,用了比喻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非常贴切。

生:我也喜欢春风图,因为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来感受春风。“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春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是嗅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是听觉。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描写:“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成天嘹亮地响着”,这句也是听觉。这样,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把没生命的春风写活了。所以,假如配以背景音乐,我认为钢琴蛮适合,但仅仅钢琴还不够,笛声似乎不可少,最好还有葫芦丝。

生:看着这幅春风图,由 “杨柳风”我又想起一首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我喜欢春花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躺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老师我来读一下,好么?(声情并茂朗读)



生:我也喜欢春花图,桃花、杏花、梨花“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得特别形象。可明明是在写春花,为什么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看到春联想到的,由春天的花想到秋天的果实,是不是老师平时讲的虚实结合?



生:“春雨贵如油”,文中写到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生动地表现出春雨又细又密还很亮的特点。



生:“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形象写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被春雨洗礼后,非常干净,绿得发亮。



……

四、结课化情,开拓延伸

1.教师小结

今天这堂课,同学们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美文。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2.仿句练习,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生:春天是画家,以春风为画笔,以春雨作颜料,把浓浓的绿意渲染在大地上。

生:春天是一列载着乡村的小孩开往城市的火车

……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3.延伸作业。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②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五、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蔡少军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读者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听过好几节《春》,教师口吐莲花,将春天的几幅图景分析得入情入理,但多数学生只是激动一时,学生收获了什么?不过是教师对课文的阅读体验。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按教师的提示理解课文,在教师的感召下喜怒哀乐。学生只是教师的配合者而已,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有多少能真心投入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陈凡老师的这堂课或许能给我们这方面的启发。



首先,教师能大胆取舍。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教学双方都很熟悉的“老”课文。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熟悉,就可能丧失新鲜感与探究欲,更容易顺着“老路”走下去。怎样让学生从这篇“老”课文中读出“新”的风景呢?陈老师将“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等阅读环节一掠而过(只花了五六分钟),重点放在“品味语言、诵读感悟” 上,这样给了学生较为充足的自主品读时空。作为一篇经典美文,《春》的语言极具表现力,是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小学时虽然已学过《春》,但很可能是老师讲析为主,学生缺少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而且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阅历的丰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领悟能力也应“更上一层楼,”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领略它的韵味,使它散发出真正迷人的光彩,在学生的心中植下一片芳香。



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能集合个体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以自主的学习方式形成一股认知合力,来感知散文的语言、情感,对文本形成感性的认识。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一个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他们在个性化的自主阅读中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而且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产生精彩的看法。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发现学生不仅善于亮出自己感悟,而且敢于大胆质疑,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也由此开启了其他同学的思维之门。



再则,教师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阅读离不开老师积极引导,引导学生由字词扩展到句段,由语言文字深入到思想情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等等,如在学生品析“闹”字的精妙时,教师恰到好处地引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红杏枝头春意闹” 以“诗”意解读“诗意”,引领学生由文字深入到内在的意境。当对“春雨图”中“傍晚时候”的赏析有了不同的“声音”,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了异议,陈老师能尊重、肯定学生的看法:“说得很好,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对于作品,师生都是读者,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尽管会有争论,但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气氛依然是和谐的。我想,这也是这堂课上学生能畅所欲言,成为阅读主人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2-20 13:34: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3: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