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外家长教育之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望子成龙”与“望子^***”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虽然由于历史保守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自然形成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首先就是家庭教育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国从老子、孔、孟时代起就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道,礼-仁,仁-政),这其中的道理十分明白。千百年来,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的教育思想,绚烂辉煌,如:励志正德,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精忠报国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优秀思想,延伸至今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了许多变化,也逐渐发生了许多误区,有的甚至发生了脱变。尤其是中国经济文化与世界接轨后,就凸现出自身的某些弱点。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也逐渐偏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认识上的盲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假如适当借鉴国外在家庭教育中的范文,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某些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下面我只想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特别是在“望子成龙”与“望子^***”的育人观念上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中外家庭教育差别的原因,进而悟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某些启示。我们不能断言日本、美国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也许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遇到的迷惘和瓶颈。
一、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看当今两国青少年素养
首先应该肯定一种观念: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小朋友的“生长较量”,是鉴别一个国家教育胜利的试金石。先让我从中国社会问题^专家孙云晓教授《夏令营中的较量》谈起。
1993年7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月刊主编孙云晓教授发表了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该文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沛暴露出中国小朋友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救救教育”、“救救小朋友”的呼声此起彼伏,全国教育大讨论由此掀起。最大的效果是促成了中国“素质教育”的问世。
1992年8月,77名日本小朋友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小朋友一起举行了一个50公里草原探险夏令营(日本队原计划是100公里)。
A、中国小朋友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小朋友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中国一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小朋友也是小朋友,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小朋友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惨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羞耻,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第二天早上动身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小朋友。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小朋友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可中国的家长呢?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身的小朋友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C、日本小朋友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小朋友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小朋友:“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小朋友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自己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小朋友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在这群日本小朋友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民族。
D、中国小朋友的表示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自己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考虑却是繁重的。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小朋友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日本小朋友留下了大和民族的保守美德,可咱们中国小朋友却走一路丢一路,给美丽的蒙古草原留下的是什么呢?只有遗弃与埋怨……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小朋友的许多弱点:一是某些干部子弟是用小车送子女到动身地点的,日本学生一个也没有;二是不到一半路程,中国学生的水和干粮全部吞食无余,日本学生几乎没有动一下;三是中国学生乱吃乱扔,日本学生全部用塑料袋子装好带走;四是中国小朋友病了就退出,日本学生是病得再厉害也必需坚持到底……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国家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我们究竟要要培养的是什么人?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自己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小朋友的能力和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示为让小朋友不受磨难,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自己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小朋友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我们究竟要怎么培养自身小朋友的问题。是温室培育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80代90代的新一代青少年,敢不敢为此承当一些民族风险和历史责任?
故事并没有结束:2000年8月5日,即《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在中国发生整整8周年的日子,孙云晓教授应邀来到日本,参与了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一次登山探险活动。8名中国队员加入到750人的夏令营队伍中,用1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与奋力攀援,去征服2053米的原始野山——黑姬山。
A.登山之前,日本小朋友准备充沛,中国小朋友缺东少西;日本小朋友悄然入睡,中国小朋友亢奋嬉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B.登山途中,中国小朋友引吭高歌,高谈阔论,日本小朋友默默不语,埋头走路;日本小朋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中国小朋友却总想休息。
C.日本小朋友不到目的地决不把水喝光,中国多数小朋友半路上早已壶干杯空,口干舌燥地望着人家有滋有味地饮水。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小朋友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黑姬山夏令营,因为有孙教授亲自参与,中日总算打了一个平手。但较量并未结束,2004年的中日韩三国青少年探险夏令营较量中,中国仍然落败。
2004年8月,中、韩、日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又一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进行。正值北方罕见高温,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为野外生存作了充沛准备。中国小朋友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时,都是在向家长诉苦。行程不到一半,中国小朋友的水喝干了,干粮吃完了,而日本韩国的小朋友,水基本未动,干粮没有开封,中国学生问:“你们不渴吗?”他们回答:“水是救命的,现在还没有生命危险,所不不能喝!”,又问:“你们不饿吗?”他们回答:“干粮是救命的,不到爬不动的时候,也不能吃!”这就是日本韩国的学生!活动结束时,日本、韩国小朋友对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加赞赏,留连忘返,而中国小朋友却迫不和待地盼着早点回家。
人们不由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存在这些严重道德缺陷的新中国的下一代,能否承当得起国家的未来?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吗?中日两国国民对待小朋友和教育的态度的差别,或许正是两个民族的真正差别。一个让小朋友置于死地而后生,一个让小朋友置于蜜罐而知乐,这不是生与死的较量又是什么呢?一个值得我们全民族反思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还是传授知识?教育是人的解放还是给人以枷锁?
非常倒霉:中国的错误教育正在扼杀小朋友的生命活力。好多中国的家长没在一起开过会,却几乎都会说一句话:“小朋友,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近乎国民共识的话,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真正隐患。难道这正是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的劣根性”么?教育是爱的事业,可爱心既能造就未来,也能葬送未来,两种爱心,两种命运。许多家长正在辛辛苦苦地孕育小朋友悲剧的命运,正在用自身的奋斗去摧毁自身的目标。错误的教育正加紧制造着21世纪中国的灾难。
黑姬山探险夏令营虽然中国小朋友也取得了胜利,但并不说明中国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尤其是行程中中国学生暴露出来的一系例问题都是我们学生的致命弱点。中国的家长有相当人数反对小朋友探险,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则经常把学校告上法庭;日本的家长则普遍支持小朋友探险,发生意外自身负责。就在黑姬山探险结束的那天晚上,由于暴雨造成山洪,冲走7个夏令营的小朋友,其中一个死亡。孙教授问女主人原田真知子,说:“发生这样的事,谁来承当责任?”不料,这位大学毕业的日本母亲疑惑地看着孙教授,耸耸肩回答:“自然灾害呀!”他们说,一旦发生了意外事故,日自己会认为是自身给集体添了麻烦,应当由个人负责,严重伤害靠安全解决,一般不会追究组织者的责任。他们对中国家长常把学校、老师告上法庭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
下面无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家长是如何状告学校的案例吧。
《学生意外伤害,学校防不胜防》:深圳市罗湖区景贝小学学生龚某,在从三楼到五楼去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摔倒,导致脾脏破裂被切除,造成五级伤残。家长要求学校赔偿326.5万元。学校虽然把赔偿金额从2万提高到10万,但离家长的最低赔偿要求100万尚差90万。
湖北省武昌市某中学八年级女生郭某在冬季长跑中猝死。学生家长要求学校弥补小朋友14年的养育费9万元,并弥补安抚费和调房补贴共5万元,实报实销治疗抢救费、殡葬费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推出的蓝皮书《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介绍:1994年6月24日下午,上海五十四中七年级全体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一位名叫肖某的学生不小心将排球踢出学校围墙,为了将球捡回来,肖某在两名同学的协助下爬上了围墙,却不料从墙上摔了下来,成了瘫痪。1996年8月,肖母将五十四中告上法庭,并提出94万元的索赔金额。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在4年里学生家长将学校老师告上法庭的经济赔偿案件就有200多起,这尚不包括学生家长和学校私下调解解决的。
这是早已经见诸网络报纸的陈年往事。我地一中、侨联、城关中心小学等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家长向学校索赔叫人惊心动魄,尤其是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假期溺水身亡而找学校索赔事件不是让人匪夷所思么?
看着这些寒心的数字,我就是不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中日之间家长思想意识竟然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可以这样说,16年来北京市青少年与日本等国三场学生夏令营探险较量,绝不只仅是中日学生之间的较量,而是学生背后的家长、教师、社会的较量。是不同国家的民族气质与民族命运的较量!中国教育也应同世界各国教育一样:教育的核心应该不只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首先应该是学会做人!因此,教育是人的解放,决非是给人以枷锁。一个文明的、现代的社会,纵然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解放小朋友,更要振救小朋友。“小朋友是社会的镜子。”只有彻底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独木桥的桎窖,才干真正解放小朋友,才有可能把中国小朋友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才干把中国的小朋友也培养成日本美国小朋友那种具有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二、从美、日“逆境生存”教育看我国“顺境阳光生长”教育
根据相关资料,我们无妨把日本美国的“逆境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七分饱、七分暖是日本家长对小朋友培养的基本原则。他们一般不让小朋友吃得太饱,也不怕小朋友穿得太少,秋天小朋友穿个单衣在外面玩水他们也不怕小朋友受凉,小朋友生病一般不打吊针,他们认为小朋友有很强的自愈能力。所以日本家长认为小朋友只有自小培养在逆境中求生存的能力,才干勇敢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培养具有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基于这种观念,美国家庭十分重视小朋友从小的自身锻炼。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个性特长,增加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的优良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3、理财教育是日美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对此十分重视,每个家庭都有家庭记账本。其家长一般不会无原则、无计划的给小朋友钱,而是定期发给小朋友一份固定基金。并协助小朋友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他们的家长教小朋友制定预算计划,学会合理的花钱;鼓励小朋友出外打工,靠自身的劳动获取收入;教育小朋友贮存钱财,不乱挥霍;协助小朋友学会捐赠,协助他人;教育小朋友养成在金钱面前应当老实,金钱面前要有自尊;简朴节约是美德等社会人意识。
4、从不为小朋友考大学劳累。美国家长一般只给小朋友学习提出建议,因为小朋友与家长是平等的,所以小朋友整天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和生活。家长也决不会因为陪小朋友读书而放弃自身的约会、看^电.影和休假等。同时年满18岁的小朋友,家长不再行使抚养的义务,一切由小朋友自身独立生存,哪怕还在读书,家长也决不再过问。由其自身寻找工作挣钱养活自身,自身挣钱完成学业(包括出国留学)。
5、家长主动承当学生意外伤残事故责任。小朋友在学校或者校外因故发生意外伤残等事故,家长主动到学校向老师道歉,认为给学校带来了麻烦,还协助学校找动身生意外的原因,教育小朋友如何克服这种意外,一般不向学校索赔。
再看中国家庭的“顺境阳光生长”教育情况。
1、努力为子女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国许多家庭往往着眼于小朋友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能给小朋友多少幸福就给多少幸福,即使挖出心肝给小朋友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小朋友的生长过程中,除了学习,除了给小朋友最优惠的生活待遇,什么都不让小朋友干;至于小朋友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以和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2、再苦也不能苦小朋友,为小朋友花钱值得。中国家长宠小朋友,有求必应,没有理财意识。家长们认为,挣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大人的事,小朋友离这些还很远。他们没钱时便伸手向家长要。即使是成家立业后还可以向家长伸手要钱。中国家长总是无偿的向子女提供钱财,一味无条件的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放纵小朋友过分的消费欲望。有的家长为了小朋友读上一个好中学好大学不惜花重金买学校,连眼睛皮都不眨一下。
3、“一切为了小朋友”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流行的教育理念。中国家长以此作为最大的幸福和殊荣。一生最大的工作就是为小朋友考上一个好大学劳累。同时还为小朋友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乃至成家立业煞费苦心。可以这样说,从读幼儿园接送到小朋友成家立业找工作买房子买车子,一生辛劳全为小朋友,一生积蓄也为小朋友。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小朋友幸福不惜犯罪赚黑钱。所以中国的小朋友始终生活在家长呵护的幸福甜蜜之中,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自然经受风雨的抵抗力就特别差。
4、“学校应该负责”这是中国家长溺爱小朋友的一种特殊方式。中国小朋友在学校读书,就等于把学生放进了安全箱,生死存亡全由学校负责。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意外事故,只要还是学校的学生,家长无条件地找学校麻烦,并且兴师动众,索要钱物。把学校完全变成了为其生财之道的企业和能够生息的银行。因为他们只认一个理:只要还是学生,无论发生什么,那都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哪怕是小朋友死在自身的家里,向学校理赔成为社会的必定。
造成我国家长无原则地呵护子女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所以只要读好了书,其他都不重要了。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的学生就自觉遵循老祖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行为准则,不可能融入大自然于逆境中而求生存;二是经济的原因。中国农民,过去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家长几辈人读不起书,现在都盼望着自身的小朋友多读点书,再苦再累家长扛着,再苦也不能苦小朋友,所以只有一个心愿:只要小朋友读书,家长做牛做马也不悔;三是政治上的原因,过去不搞计划生育,一个农民家庭可以生一大堆小朋友,当然读不好书,现在农民家庭一般也是一个小朋友,最多两个小朋友(个别家庭多子),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当然希望子女多读书,以期待子女成龙成凤,光宗耀祖。因此中国小朋友从伊呀学语到大学毕业,基本上是完全依赖家长,在温暖的阳光下长大,只要遇到风和雨,自然都有家长替他们遮着挡着。所以在小朋友的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上,则为中国教育之败笔。
三、从美国日本“望子^***”教育看中国“望子成龙”教育
美日教育之目的是“望子^***”,中国保守教育之目的是“望子成龙”,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名言:美国的小朋友是爬大的,中国的小朋友是抱大的。也就是说,自小朋友从会爬的那一刻起,美国家长就已经把小朋友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给他独立生活的权力;在中国,小朋友是家长的一局部,且从属于家长,有的小朋友终身没有独立的权力。在美国,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小朋友在前面走,家长只在后面跟着看着,任他如何往前走,即使摔倒也不论,让他自身再爬起来。而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小朋友假如在前面走,那后边恐怕就不只是家长了,祖辈父辈几代人跟着牵着最后抱着,哪怕放手也寸步不离。美国人的观点是:脚再小,它是用来走路的,要有距离的亲密、呵护,别在背后推(Stand behind,don't push)。中国人则说:小朋友还小,抱着应该。
假如我们细心品味,日本、美国的“望子^***”教育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培养逆境而求生存的人,二是张扬个性,培养具有天才般的创新能力的人,三是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美国教育目标十分明确: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好公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1、“逆境生存”与“张扬个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日美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望子^***”,即平等独立处变不惊而能于逆境求生存的社会人,他们从来不苛求家长教育学生为考大学而努力奋斗,在他们的意念中,凡具备了生存能力的人,不可能没有大学读,考大学是开放式的。如美国小朋友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范文以和社会活动的表示,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小朋友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条条道路通罗马。尤其是象美国大学教育,前两年一般在州市大学学习生存课程(求职所必需的专业课程),三小学四年级还可以转到更高级学校考学位,整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都是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一个大学生考几个学位(如化学专业的除考取化学博士外,再考取数学博士等)。学习与生存密切关联。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美国中学教育比较注重教育过程,而轻视教育结果,即不为考大学而学习,只为掌握技能和科研方法而学习,中国哲学家老子有一句话,自身没有用上,倒让美国人用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中学教育不给学生有结果的“鱼”,而要给学生以技能方法的“渔”。用美国人的话说,美国家长“给小朋友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小朋友开门”。如美国加州某中学的一堂化学课(略)。所以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比比皆是,中国还不知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才会有一次提名的机会。
3、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朋友“实现自我价值”,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就是要把小朋友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家长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很少去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等,但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却发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中。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极其容易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在美国,小朋友从小就独立睡觉,当会行走时,就自身玩耍,很少家长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身的空间,房间内的陈设、安排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小朋友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和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学费和生活费。美国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也就在不经意中培养出来了。
再看美日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象我们中国,天天打雷要教育学生爱国,各种爱国主义教材汗牛充栋,就是不能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教育中去。我们无妨先看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的两个例子。
1、爱国先从校服抓起。日本校服分类春秋两季,在每一个地方都能见到穿校服的日本中学生,他们认为国家是神圣的,因此国旗神圣而不可侵犯。校服同样代表一所学校的尊严,因此热爱学校所以应该热爱校服,无论何时何地,穿上校服是一种荣耀。在日本学生的理念中,校服能让人不要忘记自身的身份。现在日本各地的学生都有同一个理念:一个人穿上校服,就是要告诉他:永远不要忘记自身的学生身份。任何一个人穿校服干坏事,内心总有一种不安,总觉得自身有愧于家于国,爱校服就是爱国的一种具体体现。
2、爱国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先看日本某中学的一道考试题:“鉴于中国与日本在各方面形成竞争的架势和历史问题,你认为下一场中日战争在什么时候可能迸发,是由于什么原因?”你们看日自己就是这么实际,所以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干脆把二战中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一笔抹掉,改成日本为谋求“东亚共荣”而在无私援助,侵略者反成了历史功臣,那种张扬大和民族的爱国精神昭然若揭。
日本这样,美国亦然。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充满学校、家庭,而且在社会各个层面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爱国,从讲桌开始。在美国的学校里,到处都能看见美国的国旗,地图,美国的杰出人物和美国总统的画像,到处都能听到美国国歌。尤其在讲桌上,左上角是国旗,右上角是地球仪。
2、爱国,从幼儿园开始。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第十二学年依次学习以下课程:家庭、家族、学校、近邻、社区、州史、社区、地理、美国史、世界文化(西半球)、世界地理或历史、美国史、美国政治、公民或世界文化、世界史等。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家庭到国家到世界,而且地理、历史占最大比例,旨在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家乡,自身的祖国,让美国精神和爱国理念深入人心。
3、爱国,从“公民科”教材开始。美国“公民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都涵盖几方面的内容,即美国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作为美国公民应承当的社会责任,作为美国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历史科”是美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授美国精神的重要途径,美国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我们美国人》向中学生讲述了美国的起源、发展和强大,增强中学生对自身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4、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培养“美国精神”,二是培养“美国好公民”。其切入点就是美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其内容丰富多彩,它通过宗教,媒体,节日活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多样的渠道,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地全方位、多维时空地渗透在美国人的生活之中,反复向全美学生灌输“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作为一个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不要问祖国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祖国作了什么”的观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人有那么强烈的自豪感了。
我常想,二战以来,美国以“金元加大棒”的世界警察身份横行霸道于天下,依靠的是什么呢?应该在美国的经济强盛的背后,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强国的渗透式爱国教育功不可没。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这就是美日“望子^***”教育的精髓,再看我国家长“望子成龙”教育,除了泾渭分明,恐怕感慨颇多了。假如说美国家庭教育以培养个性张扬、有发明力、生存力的“人”为教育目标,那么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成才”教育为目标。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全社会认可而进行几千年“应试教育”的结果,
1、功利性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最终目的,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紧密地融为一体。这种具有功利性的教育目标,其期望值之高,功利性之强,并不是全体国民所能接受的。要想每一个子女都能实现“有出息”、“好职业”、“一生顺境”的兴家之目的,谈何容易!出于这个目的,中国家长特别关心小朋友的学业成果,对小朋友的唯一要求就是静心地坐下来读书学艺,从而忽视小朋友的天分,限制了他们的发明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导致“有心栽花花不发”的负面效应。 由于在小朋友接受教育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考虑其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道德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果再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相反往往使家长期望值完全落空。如1989年天安门“**”事件(华容的钱某)就是最好的例证。
2、“清除枝叶,突出主干”,是中国家庭教育乃至农村学校教育的突出特色。为了突破中国保守的应试教育的樊篱,中国教育改革曾经几度春秋,从“双基达标”到“新课程规范”,从“研究型学习”到“校本教研”,雷声大雨点小,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在中国农村中学,真正意义上有多少学校的全体教师懂得什么叫“研究型学习”、“校本教研”吗?更不要说“校本研修”是什么玩艺儿了。家长们就更难懂得什么“新课程”并还要去“改革”。他们只有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小朋友考大学!一切为了小朋友成龙成凤!这就天大的理,没有什么能够胜过这个理!为了小朋友考大学,家长要陪读,教师要加班,学生进行生与死的较量,用时间与生命拼搏,力争达到“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披荆斩棘当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境界。最终农村中学针对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内容的教材全部删减,甚至连音乐、美术乃至科技活动课也给删减了,大多数学校九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年级连体育课阵地也被其他学科占领。因为这才叫清除枝叶,突出主干,确珍重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就个道理。学校这样做,家长是支持的。在中国农村许多家长的理念中,花钱读书就要读“正经”的书,甚至认为读职业高中都颜面无光,至于什么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乃至生存能力等只能全部抛在脑后。他们认为:只要考上了大学,以后还会有什么不会的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
3、家长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超职责延伸。中国家长所持的“成龙”价值观,导致了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小朋友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失去了机会。同时中国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完全把小朋友拴在自身身上,导致家长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小朋友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代替小朋友规定学习内容,代替小朋友定下发展方向。这样完全扼杀小朋友生长个性,使小朋友除了书本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依赖就会茫茫然而手足无措,只好怨天尤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我县魏某的“少年大学生”的教训(大学四年,不会洗衣做饭,日常生活必需母亲陪着料理),至今让人心寒。
4、爱国主义教育,对农村家长而言,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料,岳飞“精忠报国”的母训那也只能成为遥远的故事。更不说还在中学里大学里读书的学生了。2004年,当小日本鬼子企图强占我东海钓鱼岛时,香港江浙人民自发组织起一支民间“保钓”队伍,来到钓鱼岛,结果被日自己非法抓捕,2004年3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紧急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原田亲仁,就中国公民登钓鱼岛遭日方非法扣留问题,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时,我们湖南省的中学生大学生们在做什么?我们湖南卫视的节目主持人又在做什么呢?当此之时,全湖南全中国的学生们都在情不自禁地兴高采烈地为“超级女声”喝彩!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不是在呐喊“全中国有良知的人们,团结起来,声讨小日本,放回我国民!”而是操着嘶哑的男中音为“超级女声”鼓嗓:“市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请您为超女投上一票:可乐一元钱一瓶!”试想我国国民的爱国意识还能有多少呢?还不说目前农村许多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统一添置校服,都持有相当大的异议,甚至有的学校为收校服费而被家长状告,已经是令人匪夷所思了,更不说许多学生随意毁坏校服,如同漫不经心地掐碎一朵花瓣一样,其心是否有一丝半缕爱校如同爱国的理念呢?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为“五分加绵羊”的纯智育式的低能教育,那么今天中国式的“望子成龙”的应试教育,虽然不能称之为高分低能,也确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但较之美国日本的“望子^***”教育,用“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概括应该不为过吧。我们中国的农村家长,更应该正确面对,学他人之长,克服自身弱点,为中国明天的辉煌精心培育好自身的子女,实在刻不容缓了。
有关^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社会必需予以重视。我们不只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生命、生活,首先必需培养小朋友们成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激情的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孙宏艳认为:要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从尊重与体验两条原则做起。在体验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对此,他作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等很多精辟论述。美国心理教育学家杜威说“学校即生活”,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让我再一次记得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专家孙云晓教授的那种话吧: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付诸行动,中国青少年的明天一定会雄鹰展翅,鹏程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7: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