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6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教师暑假读书笔记选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1,在发布指令时无论是布置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她都不允许有任何噪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学生确实理解她的指令,她建立了一个常规,即让他们重复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当她的要求比较复杂或她注意到有学生不专心的时候。

2,对课堂事件的判断上,要正确判断学生是故意破坏还是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和他们的背景有所了解。

学习组织:

1,小组活动时,有时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急于解决的事情留到课后,给每一件小事情规定一个时间,如数数)

3,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

珍妮在课堂管理上的教训:

对于处在尝试使用准则和常规阶段的珍妮来说,与许多新手教师一样,她在执行这些准则和常规的同时前后不太一致。这种不一致反映了她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所遇到的两难境地:她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权威人物,同时她又要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她没有认识到引入课堂中的一系列规约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合适,也没有意识到倡导学生相互监督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把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小组的同学监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读《哈佛的“成人”和“成才”教育》有感



叶筱玲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读了这篇文章,颇有感触。



哈佛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才基地,哈佛的精英群体历来是美国社会最具主宰性的力量。美国人通常会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这与其说是哈佛的历史早于美国,还不如说.是哈佛创造了美国,是哈佛的人文精神导引了美国的成长,在这个意义上:人才决定社会。



成才需得先成人,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倘使一个人才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义,这个人才又对于社会而言,最多只是工具,不可能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只有对成人有自觉意识,对人的含义有深刻理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成为人才的人,才能原以为社会精英,从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的发展。 哈佛的教育以“成人”为基础,“成才”为目的,其教育理念以人文境界为本培养下一代,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可以保证美国健康发展的精英栋梁。坚定不移地突出人文教育,这是哈佛的传统,是哈佛教育理念的核心。



强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哈佛的校门上刻着这样一句铭文“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在美国,学校会使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有多长,他终究是属于社会的,终究要回到社会,用所学去回报社会。因此,从各个方面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会使他的所学更加积极、更加自觉、更加有目的。



以综合素质为录取标准。哈佛乃至美国的教育是把学生当作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对象来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各种潜力;是把服务于社会而不只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当作成人的目标来塑造人才,让每一个天才都在社会的源头活水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动力。 这个教育理念是在大学和社会教育的互动中形成的,哈佛以综合素质为录取标准,使得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视对孩子的综合培养;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进入哈佛,使得哈佛能够培养出顶尖的精英,成为社会的典范;这些典范又导引了社会对人的培养方向。



记得一次区教育局的一位领导来我们学校作报告,举了个例子。说到他在英国,遇见一位我们的同胞,这位同胞批评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我想,这位同胞是通过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从哈佛的人才培养来看,反思的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也应把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人的教育放在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读《成吉思汗》有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名扬全球的世界伟人。作为崛起蒙古大草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朔漠之雄奋其神武,纵横捭阖,首创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使当时的欧洲统治者闻风丧胆,惊恐万分地称其为来自于东方的“黄祸”。成吉思汗凭借枪矛和血腥,征战一生,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确实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辉煌的伟业。终其一生,建立的不朽业绩,对于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206-1227),蒙古国的创建者。蒙古乞颜部人,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1162-1227),贵族也速该之子。九岁时,父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成年后,先后依附克烈部主王罕、札答兰部主札木合,逐渐招集旧部,称汗建窝耳朵(宫帐)。后与札木合分裂,爆发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年),出兵协同金军攻败塔塔儿部,被金朝授予察兀忽鲁(部长)。金泰和初年,与王罕联军击败札木合的各部联军,乘胜灭塔塔儿部,降服弘吉剌部。随后,攻灭克烈部、乃蛮部、统一漠北草原。泰和六年(1206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台(大聚会),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意即大海,引伸为伟大的意思),建蒙古国。此后,倾全力发动对外战争。元太祖四年(1209年),成吉思汗降服畏兀儿后,长驱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夏襄宗纳女求和。六年,大举攻金,兵分三路,横扫华北。九年,金宗室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攻占中都(今北京)。十四年,率主力西征中亚,攻灭花剌子模。



“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如两岁的犊儿,但在厮杀时,又似老鹰的搏击。在筵宴和娱乐之中,无忧无虑有如小驹,但在战斗时候,又似海东青之扑仇敌。在白天,像老狼的俟机,在昏黑之中,像乌鸭的守夜”十三世纪,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游牧部落。这个后期的游牧部落,以其空前的武功,使当时的世界各地的统治者为之震惊。这一事件的主角,就是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而它的总导演,则是那个最初叫做“铁木真”。后来被称为“成吉思汗”的千年最伟大的人物,或者说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天才的军事家。没有伟大的人格,坚定的个性,超人的天才,在历史上不可能完成超人的事业。成吉思汗花刺子模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具备这三种条件而无愧于天之骄子:是他顺应历史的潮流,用战争的手段,把灾难深重,动乱不止的蒙古高原个部落,统一在蒙古帝国的旗帜下,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之上,对蒙古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他,顺应历史的潮流,用战争的手段,将从唐代安史之乱以来的四百年陷入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引上了全国统一的轨道。成吉思汗不愧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推动民族融合和历史前进的伟人。是他,用战争的手段,,严惩了妄图吞并中国,肆意杀害蒙古和平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帝国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是他,率大军西征,并西夏,灭花刺子模国,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把蒙古帝国的疆域由亚洲东部扩张到欧洲东部。这个帝国在规模上,在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与他相比的国家。它不仅在亚洲,而且也远远超出了被欧洲人赞不绝口的那些征服者们的业绩-----亚力山大的马奇顿重骑兵的铁蹄。罗马军的剑和拿破仑的大炮所到的警戒线。日本原陆军大学校长饭村穰写道“蒙古远征欧洲后,东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游记促进可伦波探险,美洲大陆被发现,所以成吉思汗的诞生改变了世界方向”。



每当人们翻开有关成吉思汗的书籍,差不多总是敬畏,震撼。神秘和感叹的复杂思情,一齐涌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岳彩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的教育体验、感悟,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读这本书时,我可以说是越读越惊讶,越读越佩服。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虽然历史的车轮已迈进了21世纪,但他的教育思想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苏霍姆林斯基确实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生的爱渗透在每字每句中,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而又精辟,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同时,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他的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意锻炼孩子健壮的体魄,他绝不主张为了所谓的知识学习而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例如,在第82条,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把我在小学4年期间对儿童的全部关心和操劳都计算一下,那么起码有一半的操心是花在他们的健康上面。”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每天跑步,做各种运动,假期就整天呆在户外,他甚至还请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睡觉用的小窝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他还经常和孩子们的家长联系,请家长注意孩子的营养,早睡早起,并开着气窗睡觉。此外,他还注意不给孩子们布置过多的作业,避免孩子们过于疲劳。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可怜,为了几个分数,孩子们被迫整天呆在教室里做作业,近视的上升率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到了初、高中,那简直是拿孩子的健康换取分数。还是让我们想想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吧:“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格外重视德育,力求让孩子从小就有鲜明的是非观和羞耻感。他说:“羞耻心是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强有力的抗毒剂;形象地说,它是能浮载荣誉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利用一切小事鼓励孩子们善良的念头,帮助孩子们体验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的心情,当然,他也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个别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小女孩摘下花园里最美丽的玫瑰花要去送给生病的奶奶时,苏霍姆林斯基又采下了两朵,一朵送给小女孩,因为她美丽又善良,另一朵送给女孩的妈妈,因为她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女儿。当玛娅提出大家应该走回半公里路,去收拾他们丢下的土豆皮时,苏霍姆林斯基给予了支持,并和孩子们一起走回去收拾了垃圾。而当小调皮鬼罗曼总是欺负同学时,他又和罗曼一起用绷带捆住自己的右手,体会失去自由的痛苦。就这样,在生活中,在一件件小事中,苏霍姆林斯基耐心地培养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和道德信念,始终坚持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



第三,在智育领域中,苏霍姆林斯基自始至终屏弃死记硬背,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他带着孩子们到自然界“旅行”,上思维课,做“环球旅行”,建议我们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告诫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对照素质教育,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吗?可我们今天做到了多少?一节课40分钟,全班40几个学生始终肃然端坐,你提问,只有几支手臂在你眼前晃动,他们并不违反课堂纪律,但就是不动脑子,只等你开始报作业或练习的答案了,学生们就像突然开动了发条,他们动起来了,拼命的记着,仿佛只为正确答案而存在。看来,我们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让我感动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差生的态度和转变差生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 基本理论,在从事教育事业的35中﹐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13人进入大学学习。他说:“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他认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灵魂。如果认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未免太天真了。因此﹐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他说﹐做到“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师教育技巧的“顶峰”。那些经常给差生的作业判“两分”的教师是不人道的。那样只会给学生带来这样的心理负担:“我得的是两分﹐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他们就会耍滑头﹐说谎话﹐把“记分册”看成一条鞭子。苏霍姆林基从来不给学生判两分﹐他经常告诉差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他的体会是﹐“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朵。他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他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说:“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象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因此﹐他主张让“差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到田野﹑树林﹑河岸上去﹐到工厂车间里去﹐到实验室里去﹐在这些地方﹐一个有好奇心的﹑喜欢钻研的人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疑问。“这种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工作﹐就在于使周围世界的物品﹑事物和现象经过思维和情感的棱镜的折射﹐变成使儿童的昏昏欲睡的大脑苏醒过来的一种刺激物。”“在上这些‘思维课’的时候﹐我努力在儿童的头脑里唤起惊奇和赞叹的情感。”搜集针对“差生”的妙趣横生的习题集和推荐适合“差生”阅读的图书﹐对于转变“差生”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形象地把“差生”阅读的书籍称之为“第二套教学大纲”。此外﹐对“差生”思维的萌芽进行及时地表扬﹑可以治疗“差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有利于唤起他们“思维的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对我们成功转变“差生”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差生”教育理念。其次﹐了解分析形成“差生”的原因。最重要的要对“差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和值得一读的好书,而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所以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一定会再读一读这本书,并相信我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黄景良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给教师的建议》摘感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 "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这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学生智力的不同并不能用聪明或者不聪明这样简单粗暴的词语加以评判.除了类型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智力上的早发育和迟发育的问题,还有一个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一句话,"笨蛋",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尚未被开发的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聪明不在你教的这一门学科上,也许他的聪明要在十五周岁以后才会被身体发掘出来.]……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常常做的是,为了使一个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三分的学生达到期望的四分或者五分的目标,而结果把它留在了两分上我们的期望往往扼杀了孩子心中的唯一的一点自尊.]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学生的不满意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够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虽然,他确实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任何一门学科的我们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有些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干:也就是说,不仅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相同的,他们的方法,途径,评价尺度都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这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麻烦的地方,这正是它不能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这并不难啊,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我们无视一个人的尊严,我们还认为,尊严和学业上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说,应该允许学生不完成某些作业,但不应该让学生用抄袭的方法来"完成"这些任务.][合作学习法中提高分的计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达到鼓舞学生信心这一点.]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