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3 杜甫写“诗史”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
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
流满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
“李杜”。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
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
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
    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
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
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
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径,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折,懊丧的心情就不用
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
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
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
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想到在半
路上碰到叛军,被抓到长安。
    长安已经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
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军解送到洛阳去。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不
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从长安逃了出来,打听到唐肃宗已经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
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
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
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谏官。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
起事来,过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
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
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
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
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
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
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
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
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
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
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
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
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
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
“诗史”。
    第二年,他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
去,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在
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靠,又带了全家向
东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贫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
“杜甫草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4 段秀实不怕强暴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威望很高,他怕唐肃宗猜忌他,自己要求解除兵
权,连手下的亲兵也遣散了。唐肃宗死去后,他的儿子李俶(又名李豫)即位,就是唐代
宗。吐蕃贵族趁唐朝西部边境空虚的机会,纠合了吐谷浑等几个部落共二十多万人马打了过
来,一路没遇到什么抵抗,一直打到长安。唐代宗被迫逃到陕州(今河南陕县)。
    唐代宗赶快请郭子仪出来抵抗吐蕃兵的进攻。那时候,郭子仪身边已经没有兵士了。他
临时召募了二十名骑兵赶到咸阳,长安已经陷落。郭子仪派出将士在长安附近虚张声势,白
天打鼓扬旗,晚上点起火堆;又派人进城找了几百个少年在大街上打鼓,大叫大嚷,说郭令
公(对郭子仪的尊称)带了大军来了,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吐蕃将领听了害怕了,抢掠了
一些财物,就逃出长安。
    郭子仪又立了一次大功,唐代宗回到长安后,重新封郭子仪为副元帅。过了一年,吐
蕃、回纥兵又逼近邠州(今陕西彬县,邠音bīn),郭子仪派他的儿子郭晞(音xī)带兵
去协助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防守。
    郭晞仗着他父亲的地位,滋长了骄傲情绪。他部下的兵士纪律松弛,有的兵士在外面欺
负百姓,干了坏事,郭晞只当不知道。
    邠州地方有些地痞流氓,觉得在郭家军里当个兵士,既没有约束,又有个靠山,就纷纷
找熟识的兵士,在郭晞军营中挂个名,穿起兵士的服装。那批流氓和兵士勾结起来,大白天
成群结队在街上为非作歹,遇到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就动手殴打,甚至把人打成残废。街上
的商铺,也常常遭到他们的抢掠。
    邠州节度使白孝德为这件事很头痛,但是他自己也是郭子仪的老部下,不敢去管郭家的
人。
    邠州旁边是泾州(今甘肃泾州北)。泾州刺史段秀实听到这情况,特地派人送信给白孝
德,要求接见。
    白孝德把段秀实请了来。段秀实说:“白公受国家的托付,治理这块地方,现在眼看地
方上弄得乱七八糟,您倒若无其事。这样下去,我看天下又要大乱了。”
    白孝德知道段秀实是个有见识的人,就向他请教。
    段秀实说:“我看到您这里这样乱,心里也很不安,所以特地来,请求在您部下做个都
虞候(军法官),来管理地方治安,怎么样?”
    白孝德拍手说:“好啊,你肯来,我真求之不得哩。”
    段秀实在邠州当上了都虞候。这件事并没有引起郭晞手下将士的留意,一些兵士照样胡
作非为。
    有一天,郭晞军营里有十七个兵士在街上酒店里酗酒闹事,酒店主人要他们付酒钱,他
们就拔出刀刺伤主人,还把店堂里的酒桶全部打翻,酒全流到水沟里去了。
    段秀实得到报告,立刻派出一队兵士,把十七名酗酒闹事的人统统逮住,就地正法。
    老百姓看到这批害人的家伙受到惩罚,个个称快,人人高兴。
    这消息传到郭晞军营。兵士们一听到有人居然敢杀郭家的人,都大吵大嚷起来,一下
子,大家都穿戴好盔甲,只等郭晞发出号令,就跟白孝德的兵士拼命。
    白孝德害怕了,直怪段秀实给他闯了祸。段秀实说:“白公不要害怕,我自会去对
付。”说着,就准备到郭晞军营里去。
    白孝德要派几十个兵士跟随段秀实一起去,段秀实说:“用不着了。”他解下佩刀,选
了一个跛脚的老兵替他拉着马,一起到了郭晞军营。
    郭晞的卫士们全身盔甲,杀气腾腾地在营门口拦住段秀实。
    段秀实一面笑,一面走进营门,说:“杀个老兵,还用得上摆这个架势!我把我的头带
来了,叫你们将军出来吧。”
    卫士们看到段秀实泰然自若的样子,呆住了,报告郭晞,郭晞连忙请段秀实进来。
    段秀实见了郭晞,作了一个揖,说:“郭令公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大伙都敬仰他。现在
您却纵容兵士横行不法。这样下去,能不大乱才怪呢!如果国家再发生大乱,你们郭家的功
名也就完了。”
    郭晞听了,猛然惊醒过来,说:“段公指教我,这是对我的爱护,我一定听您的劝
告。”他边说,边回过头对左右兵士说:“快去传我的命令,全军兵士一律卸下盔甲,回自
己营里休息。再敢胡闹的处死!”
    当天晚上,郭晞把段秀实留下来请他喝酒。段秀实把带来的老兵打发走了,自己在郭晞
的营里过了一夜。郭晞怕坏人来暗算段秀实,自己不敢睡,专门派兵士在段秀实宿营地巡逻
保护。第二天一早,郭晞还跟段秀实一起到白孝德那儿道歉。
    打那以后,郭家的兵士军纪肃然,没有人再敢违法闹事。邠州地方的秩序也安定下来。
但是,不到一年,长安又紧张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郭子仪手下有一名大将叫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立过战功。他不满意唐王朝对他的待
遇,发动叛变,派人跟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
们联合反对唐朝。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带引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仆固怀恩到了半途上,
得急病死了。回纥和吐蕃大军继续进攻,唐军抵抗不住,回纥、吐蕃联军一直打到长安北边
的泾阳(今陕西泾阳),长安也受到威胁。
    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动了。宦官鱼朝恩劝代宗再一次逃出长安。由于大臣反对,才没
有逃走。大家都认为,要打退回纥、吐蕃,只有指望郭子仪。
    那时候,郭子仪正在泾阳驻守,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一面吩咐将士构筑防御工事,不
许跟敌人交战。一面派探子去侦察敌军的情况。
    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虽说是联军,但是也在闹不团结。他们本来是
仆固怀恩引进来的,仆固怀恩一死。谁也不愿听谁的指挥,两股力量捏不到一块儿去。
    郭子仪知道这个情况,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回纥的将领过去跟郭子仪一起打过安
史叛军,有点老关系。郭子仪就决定先把回纥将领拉过来。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到了回纥的大营,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
    李光瓒跟药葛罗说:“郭令公派我来问你,回纥本来和唐朝友好,为什么要听坏人的
话,来进攻我们呢?”
    药葛罗奇怪地说:“郭令公还活着?听说郭令公早已被杀,你别骗人了。”
    李光瓒告诉药葛罗,郭令公现在就在泾阳。但是回纥将领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说:要
是郭令公真在这里,那就请他亲自来见个面。
    李光瓒回到唐营,把回纥人的怀疑向郭子仪回报了。郭子仪说:“既然这样,我就自己
去走一趟,也许能劝说回纥退兵。”
    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又认为让元帅亲自到敌营去太冒险。有人提出,派五
百个精锐的骑兵跟郭子仪一起去,万一回纥人动起手来,也有人保护。
    郭子仪说:“不行!带了这样多兵去,反而会坏事。我只要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就可以
了。”
    说着,就命令兵士给他牵过战马来。
    郭晞上前拦住他的马说:“您老人家现在是国家元帅,怎么能这样到虎口去冒险呢。”
    郭子仪说:“现在敌人兵多,我们兵少,要真的打起来,不但我们父子两人生命难保,
国家也要遭难。我这回去,如果和他们谈判成功,那就是国家的幸运;即使我有什么三长两
短,还有你们在嘛!”
    说着,他跳上了马,扬起鞭子把郭晞拦马的手打了一下。
    郭晞一缩手,马就撒开蹄子跑了。
    郭子仪带着几个随从兵士,骑马出了城,向回纥营的方向走去。兵士们一面走,一面叫
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
    回纥兵士远远望见有几个人骑马过来,又隐约地听见兵士的吆喝声,连忙报告药葛罗。
药葛罗和回纥将领们大吃一惊,命令兵士摆开阵势,拈弓搭箭,准备迎战。
    郭子仪带着随从兵士到了阵前,他们摘下头盔,卸掉铁甲,把枪扔在地上,拉紧马缰,
缓缓向回纥营靠近。
    药葛罗和将领们目不转睛望着来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啊,真是令公他老人
家!”说着,大伙一起翻身下马,围住郭子仪下拜行礼。
    郭子仪跳下马来,走上去握住药葛罗的手,和气地对他说:“你们回纥人曾经给唐朝立
过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错,为什么要帮助仆固怀恩闹叛乱呢。我今天到这儿来,就为了劝
你们悬崖勒马。我现在是单身到这儿,准备被你们杀掉,但是我的将士会跟你们拼命的。”
    药葛罗很抱歉地说:“令公别这样说。我们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以为皇帝和令公都已经
死去,中原没有主人,才跟着他上这里来。现在知道令公还在,哪会同您打仗呢?郭子仪
说:“吐蕃和唐朝是亲戚关系,现在也来侵犯我们,掠夺我们百姓财物,实在太不应该啦!
我们决心要回击他们。
    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退吐蕃,对你们也有好处。”
    药葛罗听了郭子仪的话,连连点头说:“我们一定替令公出力,将功补过。”
    郭子仪和药葛罗正在谈话的时候,两边回纥将士听着听着,慢慢都围了拢来。郭子仪的
随从一看回纥兵靠近,有点紧张起来,也挨到郭子仪身边,想保护他。
    郭子仪挥了挥手,叫随从让开,接着就叫药葛罗派人拿酒来。药葛罗的左右送上酒,郭
子仪先端起一杯,把酒洒在地上,起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军将领万
岁!打现在起,谁要违反盟约,叫他死在阵上!”
    药葛罗也跟着郭子仪起了誓,洒了酒。双方订立了盟约。
    郭子仪单骑访回纥营的消息,传到吐蕃营里,吐蕃的将领们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
击他们,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6 颜真卿刚强不屈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大兵力,造成了
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音kuò)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
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
而蔓延开来了。
    公元782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
帅,向唐境进攻。
    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说:“不要紧。只要派一位
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劝导他们,用不到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唐德宗问卢杞说:“你看派谁去合适?”
    卢杞推荐年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唐德宗马上同意。
    颜真卿是当时一个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乱前,他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发动叛乱
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没有陷落。后来,他的堂
兄颜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响应,大家公推颜真卿做盟主。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
大功。唐代宗的时候,他被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
    颜真卿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力,表现了他的刚强
性格。后来,人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
    颜真卿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诬陷排挤,只是因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
尊重他。宰相卢杞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颜真卿,平时没法下手,这一回,趁藩镇叛乱
的机会,派颜真卿去做劝导工作,是成心陷害他。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那里去,
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
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
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要杀他的架势。颜真卿
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的养子退出。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
图慢慢软化他。
    过了几天,四个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
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
    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
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
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兵士监视着。兵士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
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
“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
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向李希烈回报。
    李希烈想尽办法,没有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颜真卿自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7 浑瑊和李晟


    李希烈发动叛乱以后,派兵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襄城危急,洛阳也吃紧了。公元
783年,唐德宗从西北抽调泾原(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的人马去增援襄城。泾原节度
使姚令言接到命令,带了五千人马到了长安。
    泾原兵士听说朝廷下令调动,本来认为一定有什么犒(音kào)赏。到了长安,正碰
上下雨,兵士们浑身透湿,冻得发抖。第二天,朝廷官员带着军粮去劳军。兵士们一看,都
是些粗饭冷菜,大伙十分失望,气得把饭罐子踢翻了,嚷嚷说:“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打
敌人的。连饭都不让吃饱,还打什么仗呀?”
    有个兵士站了出来,说:“他们当官的不给,咱们自己去拿!长安有的是钱和绸缎。听
说皇宫两边有两座官库,里面的钱和帛多得放不下。大家去拿吧!”
    经过这样一鼓动,兵士们更激怒了。大家不管将领们的拦阻,乱哄哄地往城里拥去。
    有人报告唐德宗,德宗慌了神,赶快派宦官带着二十车钱帛,去慰劳兵士。激怒的兵士
根本不理,他们杀了宦官,一股劲儿往皇宫冲。
    唐德宗听到乱兵快要进宫来,想召禁卫军抵抗。但是那些禁卫军腐败得很,听说泾原兵
士闹起来,不敢出头。德宗没办法,只好带着纪子、王子和公主从后花园逃到奉天(今陕西
乾县)去避难了。
    兵士们进了官,听说皇帝跑了,就打开官库,拿钱的拿钱,取绸缎的取绸缎,整整闹了
一夜。最后,他们找到节度使姚令言,要他拿个主意。姚令言说,还不如请太尉朱泚(音c
ǐ)来做个头吧。
    朱泚原来也是泾原节度使。因为他弟弟朱滔反叛唐朝,牵连到他,被唐德宗解除了兵
权,留在长安,挂个太尉的名。他本来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现在泾原将士拥他做头领,怎么
不愿意?
    朱泚接管了长安兵权,就有一批失意政客和藩镇将领拥护他。朱泚有了兵力,就在长安
立起新朝廷来,自称大秦皇帝,并且亲自带兵进攻奉天。
    唐德宗逃到奉天,刚刚喘了口气,朱泚已经打过来了。幸亏禁卫军将军浑瑊(音jiā
n)赶到。浑瑊本来是郭子仪手下大将,是个很有威望的将领,由他来统率将士抵抗朱泚,
人心才安定下来。
    朱泚督率叛军攻打奉天城。浑瑊带领将士日日夜夜血战。朱泚使尽力气攻了一个月,还
没有攻下来。朱泚着急了,派人造了特别大的云梯攻城。浑瑊在城墙边掘通了地道,地道里
堆满了干柴,还在城头准备好大批松脂火把。叛军兵士纷纷攀着云梯往上爬,城外的箭像雨
点一样射到城里,眼看城快被攻破了。忽然云梯一架架都陷进地道,地道里烧着的干柴冒出
烟火,城头上的唐军又往下扔火把,把云梯烧着了,大火熊熊燃烧,云梯上的兵士被烧得焦
头烂额,掉了下去。
    浑瑊率领城里守军从各城门一起杀出,把朱泚叛军杀得大败。
    这时候,奉天外围又来了两支援军,一支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的,一支是神策军大
将李晟(音chéng)率领的。朱泚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撤了对奉天的包围,退回长安。
    唐德宗命令李怀光和李晟乘胜收复长安。哪料到李怀光到了咸阳,却和朱泚暗中勾结,
一起反唐。李晟到了长安城外,前有朱泚,后有李怀光,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极其危
险。
    李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激励将士,使唐军将士士气始终很旺
盛。长安附近的唐军都自愿接受李晟指挥。李怀光想命令他部下将士袭击李晟,将士们都不
答应。李怀光害怕起来,先逃到河中去了。
    李怀光一逃,朱泚就孤立起来。
    浑瑊守住了奉天,也跟李晟彼此呼应,进逼长安。唐军声势浩大,吓得朱泚龟缩在长安
城里不敢出来。
    李晟召集将领商量怎样攻城。将领们说:“当然是先打下外城,占领街坊,再进攻皇
宫。”
    李晟说:“街坊狭窄,如果我们跟敌人在街头作战,就要伤害百姓。听说敌人重兵在皇
宫后面的御苑里。我们不如从北面打开城墙,集中兵力向御苑进攻。这样,宫室不会遭到破
坏,百姓也不受惊扰。”
    大家都佩服李晟想得周到。接着,李晟就分派部将出击,先消灭城外的敌军。最后,打
开了城北城墙,大批步兵骑兵一起猛攻御苑。朱泚没法抵抗,不得不丢了长安逃走。来不及
逃走的士兵也都缴械投降了。
    李晟进了长安,向全军将士下了命令,说:“长安居民,受够了叛军的苦,不能再去惊
扰他们。”唐军进城以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公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朱泚被杀。唐德宗回到长安。过了一年,浑瑊又进攻河
中,消灭了李怀光。那个自称楚帝的李希烈打了几次败仗,也被部将杀了。
    李晟、浑瑊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立了大功。吐蕃贵族害怕他们掌握兵权,对他们不
利,就采用离间的计策。唐德宗本来猜忌功臣,又中了吐蕃贵族的计,把李晟的兵权撤了,
神策军归宦官掌握。从此,藩镇割据没有解决,宦官的权力倒越来越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8 东宫里的棋手


    唐德宗宠信宦官。那些贪得无厌的宦官,想尽办法来欺压和剥削百姓,不择手段地掠夺
财物。他们设立了“宫市”,让一批太监专门到宫外采购宫里需要的东西。这些太监见到老
百姓在市上出卖货物,只要他们需要,就强行购买,只付十分之一的价钱。后来,索性派了
几百个太监在街上了望,看中了什么,抢了就走,叫做“白望”。
    还有一些宦官在长安开设“五坊”。五坊是专门替皇帝养雕、养鹘(音gǔ)、养鹞、
养鹰、养狗的地方。有一批太监在五坊里当差,叫做五坊小儿。这批人吃饱了饭不干正经
事,到处向百姓敲榨勒索。他们要敲哪家的竹杠,就把鸟网张在人家的门口或者井架上。谁
要是在家门口进出,或者到井里去打水的时候,碰到了鸟网,就说谁吓走了供奉皇帝的鸟
雀,围住他痛打,直到这家人出钱赔礼,他们才扬长而去。
    五坊小儿常常在酒店里要酒要菜,大吃大喝,吃得醉醺醺的,七歪八倒地扬长走了。酒
店主人向他们要酒钱,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有一次,五坊小儿喝了酒不付钱,他们把捉来
的一袋蛇交给店主说:“大爷没带钱,把它放在你这里做个抵押吧,过几天我拿钱来取。不
过这些蛇都是宫里捉鸟雀用的,你得小心饲养,要是饿死了一条,小心你的脑袋。”
    店主人吓得要命,苦苦哀求五坊小儿把蛇带走,至于酒钱,当然不敢再要了。
    宫市和五坊小儿的胡作非为,引起了长安百姓的痛恨,但是在宦官掌权的日子里,有冤
往哪儿去诉呢?
    那时候,在太子李诵的东宫里,有两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官员。一个叫王叔文,是个好棋
手;另一个叫王伾,写得一手好字。李诵除了读书之外,喜欢下棋写字,王叔文、王伾就经
常在东宫陪太子读书下棋。
    王叔文出身下级官员,多少懂得一些百姓疾苦。他利用跟太子一起下棋的机会,向太子
反映外面的情形。太子听到宦官借宫市为名在外面为非作歹,很不满意。有一次,几个侍读
的官员一起在东宫议论起这件事,太子气愤地说:“我见到父皇,一定要提出这件事。”
    大家听了,都赞扬太子贤明,只有王叔文在一边一言不发。等别的官员走了,太子把王
叔文单独留下来谈话,说:“你不是常谈起宫市的坏处吗?刚刚谈到宫市,你为什么不说
话?”
    王叔文说:“我看殿下眼下还是少管这些外事为好。如果坏人在皇上面前挑拨是非,说
殿下想收买人心,皇上怀疑起来,殿下要辩白也难了。”
    太子恍然大悟说:“不是先生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一点。”
    打那以后,太子更加信任王叔文。王叔文认为德宗老了,太子迟早要接替皇位,就暗地
里替他物色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员,跟他们结交。他私下对太子说,这个人将来可以当宰相,
那个人将来可以担任将军。
    不料过了一年,太子得了中风病,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老年的唐德宗为了这件
事,急出病来,先咽了气。公元805年,太子李诵带病即了位,这就是唐顺宗。
    唐顺宗不能说话,只好靠原来在东宫伴他读书的官员王叔文、王伾来帮他处理朝政。王
叔文知道自己声望不够,不便公开掌握朝政大权,另外请一个老资格的官员韦执谊出面做宰
相,自己当一名翰林学士,帮助顺宗起草诏书。他和韦执谊、王伾里外配合,又起用了刘禹
锡、柳宗元等一些有才能的官员,总算把朝政大权抓了过来。
    王叔文掌权后,第一件要改革的就是整顿宦官欺压百姓的坏风气。他替唐顺宗下了一道
诏书,免了一些苛捐杂税:把宫市、五坊小儿一类欺负百姓的事,统统取缔了。
    这个措施一实行,长安百姓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快,一些作恶多端的宦官却气歪了脸。
    王叔文又把财政权拿了过来,进行了改革。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永贞革新”(“永
贞”是唐顺宗的年号)。
    王叔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当然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宦官头子俱文珍认为王叔文的权力
太大了,用顺宗的名义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务。
    王叔文知道要想跟宦官斗争,还得把他们手里的兵权夺过来。他就派老将范希朝去接管
宦官掌握的神策军。但是那些神策军将领大都是宦官的亲信。范希朝去接管人马,一些将领
不来理他,只好空手回来了。
    不到一个月,俱文珍勾结一批附和他们的老臣,宣布顺宗因为病重不能执政,由太子李
纯监国。又隔了一个月,太子正式即位,这就是唐宪宗。
    顺宗一下台,俱文珍等一批宦官立刻把王叔文、王伾革职,贬谪到外地去。第二年,又
把王叔文处死。永贞革新不到一年就全盘失败,那些支持王叔文一起改革的官员也受到了株
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
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
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
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
    “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擅长散文,刘
禹锡善于写诗,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刘
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
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人,心情是够难受的。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
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
水,写写诗文。在他们的诗文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一些人民的疾苦,像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是在永州写的。
    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
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
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
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那时候正是
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
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
    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
后就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挺出名,这篇新作品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有一些大臣对召回
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也不知
道哪个说,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的。
    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便说话
了。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
是播州地方比朗州更远更偏僻,那时候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呢。
    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
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
    这可叫刘禹锡太为难啦!
    这时候,柳宗元在长安也呆不住了,朝廷把他改派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得知刘禹锡的困
难情形,决心帮助好朋友。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
让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诚,使许多人很受感动。后来,大臣裴度也在唐宪宗面前替刘禹锡
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了好
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心旧地重游。到了
那里,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
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
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想到这里,他就
又写下了一首诗,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
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15: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