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49 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
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
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
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驄”,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
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
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
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
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
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
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
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
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
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
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
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
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
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
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
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
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
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
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
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
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
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0 请君入瓮


    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决心除掉那些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谁在暗
中反对她,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
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许自己查问,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备好
车马,供给上等伙食,派人护送到太后行宫,由武则天亲自召见。如果告密的材料属实,告
密人可以马上做官;查下来不符事实,也不追究诬告。
    这样一来,四面八方告密的人当然越来越多了。
    武则天收到许多告密材料,总得有人替她审问。有一个胡族将军索元礼,就是靠告密起
家的。武则天派他专门办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一个极端残忍的家伙,审问案件,不管有没
有证据,先用刑罚逼犯人供出同谋。犯人受不住刑,就胡乱招了一些假口供,这样,他审问
一个人就会牵连到几十个几百个人。株连越广,案情就越大。索元礼向太后一汇报,太后直
夸他办事能干。
    有些官吏看到索元礼得到太后赏识,就学起索元礼的样儿来。其中最残酷的是周兴和来
俊臣。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
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
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
    周兴、来俊臣办起案来,比索元礼还要残忍。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
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
招认了。
    周兴、索元礼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
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
丘神勣,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太后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勣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
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太后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
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
    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
(音wèng)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连连称赞说:“好办法,好办法。”他一面说,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
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
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
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
    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她也有点怀疑,就
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去。
    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武则天发现索元礼害
人太多,民愤很大,就借个因头,把他杀了。
    留下的一个来俊臣,仍旧得到武则天的信任,继续干了五、六年诬陷杀人的事,前前后
后不知道杀害了多少官吏百姓,连宰相狄仁杰也曾经被他诬告谋反,关进牢监,差一点被他
整死。
    来俊臣的胃口越来越大,他想独掌朝廷大权,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和女儿太平公主势
力大,索性告到他们身上去了。这些人当然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先发制人,把来俊臣平时诬
陷好人、滥施刑罚的老底全都揭了出来,并且把来俊臣抓起来,判他死罪。武则天还想庇护
他,一看反对来俊臣的人不少,只好批准把他处死。
    来俊臣被处死刑那天,人人称快。大家互相祝贺,说:
    “从现在起,夜里可以安心睡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1 狄仁杰桃李满门


    武则天对于反对她掌权的人,进行无情镇压;但她又十分重视任用贤才。她经常派人到
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格深浅,破格提拔,大胆任
用。所以,在她的手下,涌现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当豫州刺史的时候,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武则天听说他
有才能,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
    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告诉他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
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狄仁杰说:“别人说我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应该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
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
    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器量大,更加赏识他。
    来俊臣得势的时候,诬告狄仁杰谋反,把狄仁杰打进了牢监。来俊臣逼他招供,还诱骗
他说:“只要你招认了,就可以免你死罪。”
    狄仁杰坦然说:“如今太后建立周朝,什么事都重新开始。
    像我这种唐朝旧臣,理当被杀。我招认就是了。”
    另一个官员偷偷告诉狄仁杰说:“你如果供出别人来,还可以从宽。”
    狄仁杰这下可生了气,说:“上有天,下有地,叫我狄仁杰干这号事,我可干不出
来!”说着,气得用头猛撞牢监里的柱子,撞得满面流血。那个官员害怕起来,连忙把他劝
住了。
    来俊臣根据逼供的材料,胡乱定了狄仁杰的案,对他的防范也就不那么严密了。狄仁杰
趁狱卒不防备,偷偷地扯碎被子,用碎帛写了封申诉状,又把它缝在棉衣里。
    那时候,正是开春季节。狄仁杰对狱官说:“天气暖了,这套棉衣我也用不上,请通知
我家里人把它拿回去吧。”
    狱官也不怀疑,就让前来探监的狄家人把棉衣带回家去。狄仁杰的儿子拆开棉衣,发现
父亲写的申诉状,就托人送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诉状,才下令把狄仁杰从牢监里放了出来。武则天召见狄仁杰,
说:“你既然申诉冤枉,为什么要招供呢?”
    狄仁杰说:“要是我不招,早就被他们拷打死了。”
    武则天免了狄仁杰死罪,但还是把他宰相职务撤了,降职到外地做县令。直到来俊臣被
杀以后,才又把他调回来做宰相。
    在狄仁杰当宰相之前,有个将军娄师德,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是狄仁杰并
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不大瞧得起他。
    有一次,武则天故意问狄仁杰说:“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
    狄仁杰说:“娄师德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守卫边境,还不错。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
知道了。”
    武则天说:“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
    狄仁杰说:“我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
    武则天微笑说:“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
    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的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
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
    狄仁杰说:“不知陛下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武则天说:“我想要找个能当宰相的。”
    狄仁杰早就知道荆州地方有个官员叫张柬之,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办事干练,是个宰
相的人选,就向武则天推荐了。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推荐,提拔张柬之担任洛州(治所在洛
阳)司马。
    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说:“上次我推荐的
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
    武则天说:“我不是已经把他任用了吗?”
    狄仁杰说:“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的人选,不是让他当司马的啊。”
    武则天这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
    像张柬之那样,狄仁杰前前后后一共推荐了几十个人,后来都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臣。这
些大臣都十分钦佩狄仁杰,把狄仁杰看作他们的老前辈。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
出在狄公的门下了。”
    狄仁杰谦逊地说:“这算得上什么,推荐人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私利啊!”
    狄仁杰一直活到九十三岁。武则天很敬重狄仁杰,把他称作“国老”。他多次要求告
老,武则天总是不准。他死去后,武则天常常叹息说:“老天为什么这样早夺走我的国老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2 张说不做伪证


    狄仁杰死了以后,魏元忠当了宰相。那时候,武则天宠幸两个官员,叫张昌宗、张易
之。这两个人权势大得不得了,满朝文武官员见到两张,都让他们三分。可是,宰相魏元忠
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魏元忠是个有名的硬汉,在周兴、来俊臣得势的时候,他三次被诬陷遭到流放,有一次
差点被处死。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过。后来他担任洛州刺史的时候,张易之的仆人在洛阳大
衔上仗势闹事,欺压百姓。洛阳官员因为闹事的是张府里的人,不敢奈何他。这件事传到魏
元忠那里,魏元忠把那个仆人抓了起来,一顿板子打死了。
    魏元忠做了宰相后,武则天想把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任命为长史,一些大臣迎合武则天
的意思,都称赞张昌期能干。魏元忠却说张昌期年青不懂事,干不了这样的大事。这件事就
只好搁了下来。
    为了这些事,张昌宗、张易之两人把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计想把魏元忠除掉。他们
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
    武则天一听就火了,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准备亲自审讯,并且要张昌宗他们两人当面
揭发。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部下官员张说(音yuè),要张说作
伪证,并且说,只要张说答应,将来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魏元忠说什么也
不承认有这回事。两人争论了半天,没有结果。张昌宗说:“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说过这些
话,可以找他来作证。”
    武则天立刻传令张说进宫。跟张说一起的官员听说他要上朝作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官员宋璟(音jǐng)对张说说“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保全自
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为这个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脸上也光彩。”
    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说:“不要玷污你的历史,连累后代子孙啊!”
    张说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两张的权势,思想斗争得挺厉害,头上直冒汗,听了
宋璟他们的一番话,才觉得胆子壮了些。
    张说进了朝堂。武则天问他说:“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
    魏元忠一见张说进来,就高声叫起来说:“张说,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人吗?”
    张说回过头来哼了一声说:“魏公枉做宰相,竟说出这种不懂道理的话来。”
    张昌宗一看张说的话不对头,就在旁边催促他,说:“你别去管他,快来作证。”
    张说向武则天说:“陛下请看,在陛下面前,他还这样胁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
样作威作福了。现在我不能不实说,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宗逼我
做伪证罢了。”
    张昌宗一见张说变了卦,气急败坏地叫了起来:“张说这小子是魏元忠的同谋犯。”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听了张说的答话,知道魏元忠的确冤枉,但是她又不愿给张昌宗他
们下不了台阶,就骂张说说:“你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说着,就命令侍从把张说抓起
来。以后,武则天又派人审讯张说。张说横下一条心,咬定他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谋反的话。
    武则天没有抓到魏元忠谋反的证据,但是还是撤了魏元忠宰相职务,又把张说判了流放
罪。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她的侄儿武三思和张昌宗、张易之勾结起来,把持政权。
宰相张柬之和一些官员趁武则天病重,夺取禁卫军军权,把两张逮捕起来杀了,迎接唐中宗
复位。不久,那个显赫一时的女皇帝武则天病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3 姚崇灭蝗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
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
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
    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一心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他任用姚崇为宰相,整顿
朝政,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扭转了过来。唐王朝重新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正在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广阔土地上,到处
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
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
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
点没有办法。
    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
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
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
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
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
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
    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可是在长安朝廷里还有一批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
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
“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
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
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
    “依你说,该怎么办才好?”
    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
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
    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
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
    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
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
    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
于平息下来。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
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
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
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唐玄宗在他即位以后的前二十多年里,除了姚崇以外,还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相,像
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还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
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都跌了价。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开
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
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
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
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
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
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
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
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
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
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
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
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
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
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
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
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
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
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
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
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
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
“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
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
“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
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
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
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
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
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55 李白蔑视权贵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见的美人,而且生
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
个远堂兄弟杨钊(音zhāo,后来改名杨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到他堂妹封
了贵妃,就带点礼物到长安找杨贵妃。杨贵妃在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杨国忠就当上了一
名禁卫军参军。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连每
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杨贵妃想要什么,他就总想方设法给她办到。杨贵妃爱吃新鲜
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西北,哪来的荔枝?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
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
安。荔枝到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
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
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
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
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
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
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
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
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高兴地说:“你是
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
    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这个
习惯,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
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
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
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
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
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
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
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
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
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
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
    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
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
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
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
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
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
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
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
不朽名作。
    正当李白热情地讴歌祖国山河的时候,由于唐王朝的腐败,中原地区遭受了一场浩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