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3 八王混战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
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
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
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
    晋惠帝即位以后,外戚杨骏用阴谋手段,排挤了汝南王司马亮,取得单独辅政的地位。
一些诸侯王当然不甘心,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动手反对他。
    晋惠帝不懂事,但是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她不愿让杨骏操纵政权,秘
密派人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贾后有了楚王玮的支持,就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围了杨骏
的家,把杨骏杀了。
    杨骏被杀之后,汝南王亮进洛阳辅政。他想独揽大权,可是兵权在楚王玮手里。两个人
之间就闹起矛盾来。贾后嫌留着汝南王亮也碍事,就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
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当天晚上,又宣布
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楚王玮知道上了贾后的当,大
叫冤枉,已经没有用了。
    打那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
    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太子司马遹(音yù),不是贾
后生的。贾后怕他长大起来,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就千方百计想除掉太子。
    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贾后把太子
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
    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大臣们
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大家一看果然是太子的亲笔,不敢再说。
    贾后就把太子废了。
    朝廷大臣对贾后的凶狠本来十分不满,现在见她废掉太子,背地里十分气愤,议论纷
纷。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起兵反对贾后,但他又怕让太子掌了权,
也不好对付,就在外面散播空气,说大臣正在秘密打算扶植太子复位。贾后听到这个谣传,
真的害怕起来,派人毒死了太子。这样一来,赵王伦抓住了把柄,派禁军校尉、齐王司马冏
(音jiǒng)带兵进宫逮捕贾后。
    专门玩弄阴谋的贾后,这一下也中了别人的计。她一见齐王冏带兵进宫,大吃一惊,
说:“你们想干什么?”
    齐王冏说:“奉皇上的诏书,特来逮捕你。”
    贾后说:“皇上的诏书都是我发的,哪里还有什么别的诏书!”
    贾后大叫大闹,指望惠帝来救她。赵王伦把她抓起来杀了。
    赵王伦掌握了政权,野心更大。他当了相国还不满足。过了一年,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
来,自己称起皇帝来。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党,不论文官武将,或是侍从、兵士,都封了
大大小小的官职。那时候,当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音diāo)的尾巴做装饰。赵王
伦封的官实在太多太滥了,官库里收藏的貂尾不够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来凑数。所以,民间
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叫做“貂不足,狗尾续”。
    各地的诸侯王听说赵王伦做了皇帝,谁都想夺这个宝座。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
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音yóng)、长沙王司马乂(音yì)、东海王司马越。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
王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八王中的七个都死了,留下的最后一
个东海王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了惠帝的弟弟司马炽(音chì),这就是晋怀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
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
“流民”。
    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
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个氐(音dī)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
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间有挨饿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济他们,照顾他们。流民
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离开中原地区比较远,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进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给
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
    益州刺史罗尚,却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他们还在要道上设立关卡,准备抢夺流民
的财物。
    流民们听到官府要逼他们离开蜀地,想到家乡正在闹饥荒,回去也没法过日子,人人都
发愁叫苦。
    流民们向李特诉苦,李特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听到这个消息,感
戴李特,纷纷投奔他。
    李特在绵竹地方设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个月,流民越聚越多,约摸有两万
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设营收容了几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后,派使者阎彧(音yù)去见罗尚,再次请求缓期遣送流民。
    阎彧来到罗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营寨,调动人马,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他见
了罗尚,说明了来意。罗尚对阎彧说:“我已经准许流民缓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吧!”
    阎彧直爽地对他说:“罗公听了别人的坏话,看样子恐怕不会饶过他们。不过我倒要劝
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来是软弱的,您若逼得他们无路可走,众怒难犯,只怕对
您没有好处。”
    罗尚假惺惺地说:“我不会骗你,你就这样去说吧!”
    阎彧回到绵竹,把罗尚那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李特,并且对李特说:“罗尚虽然这样
说,但是我们不能轻信他,要防备他偷袭。”
    李特也怀疑罗尚的话不可靠,立刻把流民组织起来,准备好武器,布置阵势,准备抵抗
晋兵的进攻。
    到了晚上,罗尚果然派部将带了步兵、骑兵三万人,偷袭绵竹大营。
    晋军进入李特的营地,李特故意镇静自若躺在大营里。晋将自以为得计,一声号令,叫
兵士猛攻李特大营。
    三万晋军刚进了营地,只听得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震耳的锣鼓声。大营里预先埋伏好的
流民,手拿长矛大刀,一起杀了出来。这批流民勇猛无比。一个抵十个,十个抵百个。晋军
没有料到流民早有准备,心里一慌,已经没有斗志,被流民杀得丢盔弃甲,四散逃窜。两三
个晋将逃脱不了,被流民们杀了。
    流民们杀散晋军,知道晋朝统治者不会罢休,就请求李特替他们作主,领导他们抗击官
府。
    李特和六郡流民首领一商量,大家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将军,几个流民首
领都被推举为将领。他们整顿兵马,军威大振。过不了几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广汉,赶走了
那里的太守。
    李特进了广汉,学汉高祖刘邦的样子,宣布约法三章,打开了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
贫苦百姓。流民组成的军队在李特领导下,纪律严明。蜀地的百姓平时受尽晋朝官府的压
迫,现在来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来,怎么不高兴。民间编了一个歌谣说:“李特尚可,罗
尚杀我。”
    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
之后,战败牺牲。他的儿子李雄继续率领流民战斗。公元304年,李雄自立为成都王。过
了两年,又自称皇帝,国号大成。后来到李雄侄儿李寿在位时,改国号为汉。所以历史上又
称“成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5 匈奴人称汉帝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
汉王。
    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
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
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
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
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
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们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开会商量。有个老
年贵族说:“我们匈奴从汉朝开始跟汉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
然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
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啊!”
    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
当单于挺合适。
    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
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
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
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
领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
军呢?
    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
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
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刘渊称汉王后,很快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势
力比较小的各族反晋力量也都来归附刘渊。
    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集中兵力进攻洛
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
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时候,八王中最后的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留下的
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来刘渊死去,他儿子刘聪接替做汉国皇帝,又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
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
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
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晋怀帝死后,在长安的晋国官员拥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愍(音mǐ
n)帝。
    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
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
起义,他们中间的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十六
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旧称五胡十六国,胡是古时候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6 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
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
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
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
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
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
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
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
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
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
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
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
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
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
(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
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
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
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
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7 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
(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音láng yá)王司马睿(音ruì)继承皇位。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的时候,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
去了一批北方的士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对王导言听计从,把他看作知心
朋友。
    司马睿刚到建康的时候,江南的一些大士族地主嫌他地位低,不怎么看得起他,也不来
拜见他。为了这个,司马睿心里不踏实,要王导想个办法。
    王导有个堂哥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把王敦请到建康,两个一商
量,想出一个主意来。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音xì)节,百姓和官员都要
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
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
分威武的队伍。
    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
动了。
    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
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
路旁,拜见司马睿。
    这一来,提高了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
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
    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殷勤
地接见了他们,封他们做官。
    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发生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
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在
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
十分感激王导。他对王导说:
    “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这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
在建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
    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
    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事的。王
导忙不迭推辞,他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
的照耀呢?”
    王导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晋元帝也不再勉强。但是他总认为他能够得到这
个皇位,全靠王导、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
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
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
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
现了裂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8 石勒读汉书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
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
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
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
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会逃走。
    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
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
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采取了许
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力更加强大。到了
公元328年,终于消灭了刘曜。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
刘氏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做了后赵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读
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
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也没有执行禁
令。
    有一次,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的时候,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
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家里连一件像样
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来替他们赔偿
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我不怪你们。”
    说着,真的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还随时
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历史。他就
说:“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
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才对啦。”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
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
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
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119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
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
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
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
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
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
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
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
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
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
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
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
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
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
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
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
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
(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
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
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
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
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
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
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
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
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
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
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
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
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
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
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02: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