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构筑有效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尝试“软性”思考模式 构筑有效语文课堂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小捷滘小学 卢沛成



  [摘要]



  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常用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一类思考模式称为“硬性”思考,往往具有静止的、直接的、肯定的、唯一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但我认为,身为师者,应同时教给他们创造性思考方式。这种思考具有发散性、动态性、灵活性,也称“软性”思考。经过教学实践,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思考模式,合理地运用到阅读教学课堂,能起到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软性”思考 阅读 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是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体验的关键环节。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软式”思考,进行“读思”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然后发表对文本比较深入的看法,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阅读教学中“思考”的程度也不要过分、过细。我们看到有些公开课中,老师一味强调“精思”,就一个细节反复研磨,甚至不惜东拉西扯地去发挥“微言大义”,这样的“思悟”,反而有可能把好端端的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应重在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教师来说,应重在教给学生创造性思考方式。那么怎样将“软性”思考这种模式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将“喻思”“推思”“变思”“反思”“异思”“疑思”合理、恰当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不但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喻思——使难点迎刃而解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费解处,思不明又查不到,怎么办?不妨向自己提出“……好比……”问题,去寻找与之类相类似的事物,以它打比方,做解释。这种喻思属于类比思维,是一种迂回性的思考。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都是靠喻思获得创意,取得发明硕果。以喻思理解难点,也会触类旁通,化生疏为熟悉。



  如在《养花》一课中,学生不明白既然“有忧”“有泪”,为什么会对养花产生乐趣呢?此时,若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种苦中有乐好比自己生活中的什么事?”就会激发他们搜寻身边熟识的类似的情况,就不难想到:做游戏、参加竞赛,输了可能要伤心,但不会因此而放弃玩和比赛,反而对它更有兴致。再如学生在学习《金色的脚印》时,在学生体会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后,理解课题是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深刻的含义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有独特的含义。”于是我顺水推舟,将《金色的鱼钩》的最后一句话与《金色的脚印》一起拿到课堂上:“‘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好比‘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金色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好比‘金色的脚印’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教师这样的触类旁通,这样的化生疏为熟悉,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难点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二、推思——诞生新见解



  世间万物都处于发展中。囿于中心及篇幅,课文不可能将所有事物的发展均体现在文字上。为了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推思”——“将会怎样……”的方式,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考。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课文的相对静止状态。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初读课文,学生对狐狸的认识大多定格在狡猾、专说奉承话等不良的印象,至于乌鸦,大部分学生认为它本性老实,由于骄傲才上了狐狸的当。能有这样的理解,基本上已读懂了课文,但如果到此为止,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事物只求片面理解的不良定势。所以教师要突破这种对课文的相对静止状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表演角色:“面对狐狸的奉承,我是乌鸦,将会怎样?”“乌鸦嘴里的肉很好吃,我将会怎样得到呢?”学生兴趣盎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精彩的表演。讨论、表演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其实狐狸挺聪明才能骗到乌鸦嘴里的肉。”“乌鸦爱听好话却笨,它完全可以放好肉再唱歌。”……诸如此类的理解还有很多。这种新见解来源于“推思”的作用。



  三、变思——创造想象触角的阶梯



  课文精彩处比比皆是。只有通过比,才能显示出精妙处。比,就要借助“变思”,即抓住课文某处做出假设,有意将课文做动态变化,提出“假如……”一类问题,设置对比面,再作对照,文中蕴含的妙处即可跃然而出。做哪些假设呢?一般可采取把课文删一删、添一添、换一换、调一调、变一变的技法,再行对比理解。



  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看图习作《小鸭子得救了》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小鸭子是怎样得救的进行深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敢于创新,想出更好更巧妙的方法:“如果当时你在场,你能想出更好更巧的方法吗?”“假如是现在,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救小鸭子?”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潜力,从多种的假设和想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



  再如《黄河象》假想黄河象陷淤泥灌水而死的来历是重点内容。“这种假想是凭空想象吗”?则是难点。破难的优化思考提出“假如……”的一些假想,再逐一结合课文比较。假如黄河象由于饥饿而死呢?不对,发掘时化石插入泥沙、脚踩砾石就无法解释;假如老黄河象被猛兽咬死呢?也不对,发掘时骨架的完整就不能自圆其说;假如黄河象因严寒冻僵而死呢?还不对,发掘时骨架呈站立的姿势说明不可能站着冻死……这样不断地自设自否,显露出课文推理严密,假想有“事实”;有依据,推测很科学。虽然几种假设是错的,但它是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这不仅为深刻理解课文的垫脚石,而且成为练就创造想象触角的阶梯。



  四、反思——融会贯通,富于新意



  所谓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属于逆向思维。它是可贵的创造素质,首先需要有冲破传统观念的胆识。缝衣针是针尾有孔穿线。反其道,在针头上凿孔穿线,就发明了缝纫机的机针。阅读也应学会“反思”,才能融会贯通,富于创意。如会从语言文字抽出中心;反过来,还要能根据中心在语言文字中找体现,会给文中词语做出准确解释;反过来,还要会根据解释准确说出文中词语,均是常见的“反思”。以《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情节为例,如理解到盲姑娘欣赏到贝多芬美妙的钢琴曲,陶醉在想象之中,这只是表面的理解,还需反过来想:“贝多芬从盲姑娘那里得到了什么?”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所感动,自己遇到了知音,还被在清幽月光下被穷兄妹俩的形象所感动,才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即兴演奏了著名的《月光曲》;同时,贝多芬自己也陶醉得如痴如狂,飞奔回到客店,记下这首名曲。这才触到了文章的要旨,此乃“反思”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五、异思——训练思考的发散性



  阅读时,通常在教师提问、学生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后,就不再寻求其他可能的正确答案了。这种习于“单一答案”的倾向,会严重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纠正的最好办法是养成勤问“还有别的吗?”的异思习惯,训练思考的积极性。



  如教学《跳水》一课,为了启迪学生的智慧,可以这样设问引思: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最危险的横木?孩子遇到危险时水手们是怎么做的?除了让孩子跳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救孩子?然后谈谈学了这一课你得到了什么启迪?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经过一番议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与人开玩笑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头,以免产生不良后果;遭人嘲笑,伤了自尊时,千万不要赌气想不开,更不要做只顾眼前,不思后果的傻事;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不要袖手旁观,而要搭手相救;遭遇意外事故时,一定要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千方百计去化险为夷;一帆风顺也不全是好事,容易让人思想麻痹,丧失警惕,因而容易发生意外。像这样探究文本肯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增长了人生的智慧,将关照着人生的航程。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将相和》后,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蔺相如、廉颇吗?还有别的让你喜欢的人吗?”作为课后拓展项目,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胸怀宽广。也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知错就改。可这时,有一个男生却说秦王也有可取之处,全班哗然。这一观点也出乎老师的预料,有几个学生已在偷笑,大家不由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教师没有否定这位同学的观点,而是鼓励他说出理由。有了老师的支持,这位同学更加自信,他说:“虽然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心,而想骗取和氏璧,但当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后,秦王没有杀掉蔺相如,说明他还有取信于天下的良知和志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伟绩。”说毕,全班同学不由自主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啊,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的个性体验,允许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地思考、发现和表达。独特的见解,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无论他们的个性体验是多么地出人意料,甚至“荒唐”,教师都应该真诚地理解和鼓励,从而点燃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由表及里,以理服人,学生的见解趋向于多面化,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而且有理有据,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疑思——让创造性思维大放光彩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许多的发明创造,知识的更新,常从怀疑引起。对小学生来说,即便“疑错”,也不能“因噎废事”。由“疑错”到“疑对”应有个摸索过程,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常有“这样对吗”的生疑习惯,这样,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大放光彩。



  一日,我在讲《月光曲》这课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质疑教材。学生在读到“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时,有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课文前面不是说盲姑娘家里很穷吗?为什么她家里还有一架旧钢琴呢?课文这样写对吗?”“这样写对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的脑力劳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地努力去获取的。”“课文这样写对吗?认为是对的要用理由来说明,认为不对的,也要有理有据。”我将这个问题推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辩证来解决疑问。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意见,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他们的汇报及意见:



  第一小组的意见是“钢琴是旧的,在国外钢琴很普及,正是因为她家穷,所以只能有一架‘破钢琴’了,课文这样写没有错。”



  第二小组的意见是“在德国,很多人都喜欢、甚至会弹钢琴,每户每家有一台钢琴也不奇怪。盲姑娘她家的钢琴可能是最普通的那种,较为常见,就像是现在的美国人一样每家都有一两台电脑,每个人就会上网聊天一样;虽然钢琴可能贵了点,但是在她们那样的环境下,可能不是很贵。课文这样写并不前后矛盾。”



  第三小组的意见是“她的哥哥皮鞋匠知道妹妹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妹妹失明了,可妹妹仍然喜爱音乐,并且可能每天为了听音乐而费劲了心思。于是,皮鞋匠将自己辛苦打工攒的钱为妹妹买下了一台富贵人家嫌弃的旧钢琴。这说明盲姑娘家里穷,课文这样写是为了表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首又一首作铺垫。”



  第四小组的意见是“由于盲姑娘勤学苦练,一台崭新的钢琴都被弹旧了!说明盲姑娘酷爱音乐。但由于家里比较穷,没有钱将旧的钢琴换成新钢琴了。这足以说明了盲姑娘家里的确很穷。”



  第五小组意见是“这架钢琴可能是上面传下来的,现在变得陈旧了,而且在德国,被称为音乐国度,每户每家有架钢琴没什么不正常的。正是因为他家穷,所以只能有一架‘破钢琴’了。”



  ……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有理有据,辩证有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以辩证的思维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得到解放并发散,思路得到拓展并延伸,知识由消极地掌握的,变为主动的获取。这些都是靠他们自己积极地努力去获取的。



  “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思”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动力。“疑”与“思”的恰当结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以“思”解“疑”,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广开言路,使学生置身于以“疑”启“思”,以“思”解“疑”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问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我觉得,作为老师,较高的境界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这一思想,明确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我们不可能给学生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只能引导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思考,根据文本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正确的思维方法。尝试“软式”思考模式,要求我们要开放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考成为习惯,让思维放飞课堂,真正地为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