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每课反思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15   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课后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玩出了名堂》时,我是这样谈话导入的: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爸爸、妈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玩耍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课件:玩出了名堂)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出: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师评价:你们真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水平!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读文打好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出示)边说边猜:它是一种动物,寿命可达50年,体毛一般是褐色的,也有浅黄色、灰白等色型。它的胃里要水囊,能贮存很多水;它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驼峰里储存一百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的能量,它可以在沙漠里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看看这节课需要我们解决沙漠问题?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默读课文,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5、从哪些地方找到的?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理解“是的”、“不错”、“对极了”的表达的好处,理解“忿忿”,指导有感情朗读。

  6、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呢?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这样清楚?读第十自然段。

出示: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填表

  7、汇报。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指读第十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

  8、说一说,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

三、想象说话

  1、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谁说?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解决了。我利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商人和老人的心情,学生也明白了要学习老人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我太放松,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而且太死板,不灵活,随机应变能力不足。到最后我做总结时,没有让学生说自己的收获,而是自己一带而过,如果让学生再说说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我想效果会更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引: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教师评价(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现在是三年级——学习就完了吗?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3.老子怎么教?





4.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5.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下联——                    横批——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反思:
一开课对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对课题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葛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如一开始让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对两位圣人做与学的评价,以及对他们的赞美,尝试用名言,对对联等语言形式,大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趣味。   

葛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恰当的评价语言也是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来做个练习。(出示小黑板)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尘(chénɡ  chén)仆仆   迎(yínɡ yín)候

等(děnɡ  děn)候         品(pǐnɡ  pǐn)行

(完成后齐读)

(2)给下列词语找到意思相近的词。

迎候(        )        拜访(        )

【以复习导入,简洁明了。“温故而知新”,教师运用旧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特别是这些所学的知识是容易错的,而第2题的复习又与课文内容相关。这个练习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2、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_____拜_____为师的事?(投影出示:_____拜_____为师)

生:课文讲的是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板书:孔子  老子)

二、学习课文。

1、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师:是呀,你们说人们会敬重他们的什么品行呢?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孔子有什么品行呀?老子有什么品行呀?

生:孔子谦虚好学老子尊重他人(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师:那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__”划出有关句子,用“~~”划出有关体现老子品行的句子,然后又和同桌交流交流。(学生读课文划有关句子教师巡视)

(1)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孔子谦虚好学的?

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埠,去洛阳拜家老子为师。(学生说师出示该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孔子很好学。

师:那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呢?

生:还不够渊博,拜洛阳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是呀,那孔子真的是知识不够渊博吗?

生:不是的。

师:是地,此时的孔子已经是

生: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是呀,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孔子还是要去洛阳拜师学习,可见孔子是一个

生:谦虚好学的人。

师:那你能用朗读来体现孔子的这种品行吗?请大家先去试一试。

(学生练习师巡视)

师:谁来?

(指名朗读——如果读不出师范读——女生男生赛读)

(2)师:还有哪里可以体会到孔子的这种品行?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说师出示句子)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

生:孔子不怕艰苦,也要来拜师,可见他很好学。

师:特别是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理解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师:孔子为什么要日夜兼程呢?

生:因为他想早点学到知识。

师:是呀,他这么艰辛万苦,就是为了能早日跟老子学习,让我们去体会体会孔子着急的心情吧!自己练习吧!(学生练习)

师:谁来?

(指名读——齐读)

(3)师: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生: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你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很谦虚,很有礼貌。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上前行礼。

(4)师:是的,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那还有哪里可以体会到?

生: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你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孔子的谦虚好学。

师:特别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

生:特地 拜见

师:拜见的近义词是

生:拜访

师:这里可以用拜访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拜访是没见面,拜见是见到面了后说的。

(5)师:是的,除了这里,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好学?

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生说师出示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孔子的谦虚、好学、有礼貌。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再次行礼,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什么意思你能理解吗?

生:学习没有尽头。

师:那你能说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学生举例)

师: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很多,比如我们的老师也是呀,他们不断地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地参加自考、函授学习,我们也应该像这些人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自己去感受一下孔子的好学谦虚的优良品行吧。

(学生练习——指名读——小组读——自由站起来读)

(6)师:课文中还有体现孔子的谦虚好学的句子吗?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是的,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好学。刚才我们一齐体会了孔子谦虚好学,那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子尊重他人,把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

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生说师出示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老子尊重他人。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迎候。

师:迎候的近义词是

生:等候。

师:这里可以换成等候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说)

师:你们想,老子在这儿迎候只是一两天时间吗?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师:是呀,老子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一听到孔子要拜他为师就出来迎候,可见老子是一个

生:尊重他人的人。

师:我们来体会体会老子的品行吧!

(学生自由体会——女生体会——男生体会——齐读)

师:还有吗?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你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这里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诲人不倦。

(板书:诲人不倦)

4、师:我们一起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尊重他人,诲人不倦的品质,正因为他们这样,所以人们才会尊重他们。让我们再去体会体会吧!

(分角色读课文。)

5、师:学会了课文,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有许多收获,楼老师的收获也不小,我们应该做到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孔子的名言吧!

(出示名言生读)

生: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作业布置:找一找孔子的其它名言。

四、板书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                        尊重他人

好学                        诲人不倦

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只要让学生从读悟中理解孔子与老子的优良品质。本文我采用了变序的方法进行教学,先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入手进行解决,让学生先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然后让学生根据概括出来的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理解。不过我在理解课文时,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铺垫,从复习入手,针对前一节课出现的容易出错的进行复习,其二是让学生找近义词,为下面的词语区别作好铺垫。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书符号进行学习,如找反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找反映老子尊重他人、诲人不倦的句子用“﹋﹋”划出有关句子,而且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品读、齐读,读悟介乎尚可,但是整堂课下来,发现在教学时方法较单一,读得还不够充分,在区分“等候与迎候”时,还只停留在了表面,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概括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时,有点牵强,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教师过于草率地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环节有些拖沓,时间显得较仓促,以至于没有时间进行分角色朗读了。这些不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4、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解读读题,检查复习

出示课题,读题。强调谁开天地怎么读?强调盘古做什么有怎么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确,轻重缓急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2、读中心段,找出中心词。“创造”。并通过对两个字的偏旁的理解了解词义。

(从文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和课文对话

   1、盘古是怎样开始创造之路的呢?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理解“混沌一片” (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清。)指导读好“混沌一片”和“一万八千年”

   2、有一天,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老师要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谁来把这一系列动作做出来?看老师把“抡”换成“举或者拎”行不?

   3、只听-------(巨响),强调声音大,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就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就变成了地。找到相反的几组词。这句话哪些词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渐渐、缓缓、慢慢)老师想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盘古的艰辛。

   4、盘古为天地劈开了一条缝,他担心天地又会合在一起,他就(总结出:顶天 蹬地)请学生上台演示这两个词。(看图进一步体会)大家齐读课文。问演示的同学有什么感受,以此体会盘古的劳累。

  5、就这样不知坚持了多少天,多少年,当天地成形的时候,盘古也累倒了。盘古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找出课文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6、老师指导排比句的优点和特点。师生合作再读课文。

   7、发挥想象,拓展句子。说说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

(走进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味盘古开天辟地的辛苦。感悟来自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细细揣摩。)

四、走出文本,培养语言能力

1、听老师讲故事,你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

2、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有条理,有顺序,抓住要点大胆发挥,还可以用动作作为辅助)

3、自己根据理解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三年级的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的引导给孩子以示范,尤其是那些中下等生。他们知道该怎样复述故事了。当堂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五、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再找一些神话故事来读。有机会我们召开一次故事会,请大家讲述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和复习巩固,主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抡斧  猛劈

创造     顶天   蹬地

  累倒了   变成



教学资源

1、盘古:

盘古氏开天辟地是我国家喻户晓古神话人物。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根据这些记载,天地原本浑沌得象一个鸡蛋,盘古生在其中,过了一万八千岁,然后天地开辟,阳清者(意指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阴浊者(意指蛋黄部分)形成了地。随著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盘古也一天天增加身体长度。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五岳,血液和眼泪变成江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他嘘气变为风雨,声音变为雷霆,目光变为闪电;他睁眼是白天,闭目是晚上;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高兴为晴天,生气为阴天,等等。《述异记》并指出,上述有关盘古的传说,或出于古说,或产生于秦汉或盛行于吴越之地,或为先儒之说;而古人为了纪念他,在南海建有盘古墓,在桂林建有盘古庙。《三五历纪》并说明盘古之后才出现三皇。

2、盘古山:

地处桐柏山脉北陲;河南省泌阳县陈庄乡境域。主峰海拔459米,周围山峦丘陵环峙,如同众星拱月。据泌阳古《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盘瓠,后演为盘古,因立盘古庙于上”。

该山草木竞秀,奇石嵯峨。象形石景有“石狮子”、“盘古场”、“盘古垛”、“盘古爷的石箱子”;山下不远处还有大石磨一扇。漫山野花芳菲;并生长有山楂、桔梗、金银花、半枝莲、山菊等十多种中草药材。山上松林苍翠,风起,便掀动松涛阵阵,使人犹如置身狂啸的大海。山麓更植有片片桃梨林和块块板栗树参差错落,一到阳春,色彩明丽如霞,煞是一派果乡景象。

3、三月三祭祀盘古:

南阳市东部是巍巍桐柏山和神秘的淮河源,桐柏山中有一座高山名叫盘古山。传说中的人祖盘古大神就在此山上休息。盘古于天地混沌未开时,砍开了飘来飘去的大气包,气包下沉变成了大山。老天爷的三妮儿下凡和盘古结为兄妹,打猎捕鱼,构木为巢,共同生活。后来,洪水泛滥,天塌地陷,盘古兄妹被石狮子搭救得以生存。兄妹俩共同补好天上的漏洞,又由石狮子作媒,滚石磨磨盘相合而结为夫妻,繁衍子孙,是为人类之始。在盘古山上建有盘古庙,其年代无确考。庙内有盘古爷与盘古奶塑像。盘古头生双角,方面大耳,身披兽皮,腰缠树叶,赤脚坐于神坛之上。每年农历三月三,为盘古会,持续五天。盘古山一带人们都要祭祀盘古。各路善男信女以唢呐前导,抬着整猪整羊等祭品,焚香燃表,齐趋山顶盘古寺进行祭祀活动。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根据课文填空:

(       )的雷声      (     )的花草树木     (        )的江河

(       )的雨露      (     )的宇宙         (        )的大地

二、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根据讲述情况评定等级

★      有顺利完整地讲述故事

     ★★    绘声绘色讲述故事

     ★★★  能用上课文中好的词语,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修改后的教案:

教学反思:

抓课堂积累  重语言表达

——《盘古开天地》教学后

   语文课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三年级学生刚由地年段步入中年段,语言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课堂积累尤为重要。以往我们总是忽视了课堂积累。其实课堂积累才是最有效的。

  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抓语言积累,重表达运用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透过语言文字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和辛苦。积累词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了:抡、猛劈、慢慢、缓缓、顶、蹬等词语。

  其次是通过朗读感悟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组排比句,学生要积累的是表达的方法。

  最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文本,将课堂的积累,运用于表达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本来设计的是让孩子们把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的,可是孩子们不够大胆,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讲。但是我注意观察了,全班同学都在张嘴说,有很多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一点说明,原本最后的这个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可以请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堂讲一下的,但是,我想到小学是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我修改了教案,让学生把故事讲给自己听,或者讲给老师听。目的的是让每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在思考今后的教学,一方面要继续抓课内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运用。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同时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让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开阔一些。课堂上让学生说说盘古倒下后,身体还有哪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生涩的语言,浅薄的想象,真让人遗憾。这都说明学生的见识狭窄,积累有限。没有积累就无法表达。所以,抓积累,重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赵州桥》教学设计十附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课后反思: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