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台 阶 与 总 统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和他的父亲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看到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沉重。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林则徐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读书报国的远大志向。

林宾日常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因此,在林则徐四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领进了私塾“旁听”。林宾日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使得小则徐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他的父亲总是耐心地解答。比如,儿子问“人为什么要念书呢?”父亲说:“只有念书,才能明理;只有明理,才能做好人。”“为什么要学诗呢?”父亲说:“中国的大圣人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书里面包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才能。”有一次小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刚背完,就仰起脸严肃地向父亲发问:“爹,硕鼠是什么东西呢?”硕鼠就是大老鼠。“那写大老鼠干什么呀?”林宾日觉得这正是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便深入浅出地给独生子解答:“这种大老鼠不劳而获。农民辛勤耕作,它却坐享其成,你说可恨不可恨?”“该除掉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父亲进一步教育儿子:“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就像这些大老鼠。”“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大老鼠!”儿子大声说道。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独生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父亲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父亲的“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父亲严辞拒绝。父亲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司马光五六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去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翰、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卢梭:受益于童年美的熏陶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刚出生时就失去了母亲,由他的姑姑将他抚养成人,姑姑对他从小进行的美的教育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以《忏悔录》中这样写道:
  “我对于音乐的爱好,……确信是受了姑姑的影响。她会唱无数美妙的小调和歌曲,以她那清细的嗓音,唱起来十分动听。这位出色的姑娘的爽朗心情,可以驱散她本人和她周围一切人的怅惘和悲愁。她的歌声对我的魅力是那样大,不仅她所唱的一些歌曲还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在我的记忆力已经衰退的今天,有些在我儿童时代就已经完全忘却了的歌曲,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给了我一种难以表达的乐趣。”
  在卢梭的晚年生活中,每当他想起了姑姑教过的歌曲,常会孩子般地哭泣起来,有一支姑姑教给他的歌曲一直使他很动情,遗憾的是他忘却了后面一半的歌词,他曾几次想请人补续后一半被他忘掉的歌词,但是他始终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希望这支使他动情的歌曲还有别人也会唱。他在童年时期领受过的这支歌曲的美,对他一生的生活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美的熏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有时简直难以使人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绘画的艺术--达芬奇的成长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他画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名叫比埃罗。小时候,他的家里还比较富裕。母亲是一位贫苦的农妇,名叫特丽娜。达·芬奇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婚,母亲离开了他,他是在父亲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儿童时代的达·芬奇,喜欢大自然的景色,经常攀登悬崖,并且对画画很有兴趣。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他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他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弄得脏乎乎的,总要捉几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仔细地观看,并且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画得有些四不象,但是,时间久了,他画的那些东西渐渐有了画意,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有一天,邻近村上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比埃罗,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些东西。”比埃罗当即答应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告诉儿子。过了一些天,达·芬奇发现家里有一块木板,就将它刨平,用锯锯成一个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到上面什么也没有,不大好看,便想在上面画点画。画什么呢?他想来想去,就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上面画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小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合理,形象逼真。比埃罗高兴极了心想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画画的天才,他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艺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比埃罗十分重视名师的指导作用。为了使孩子取得名师的指导,1466年,他同儿子一起来到了佛罗伦萨。罗基奥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和雕刻家。比埃罗带着儿子找到了罗基奥,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将达·芬奇的简单情况作了一番介绍。罗基奥看达·芬奇既有画画的才能,又有学画的决心,就答应收下这个小徒弟。达·芬奇高兴极了。从此,他在画家罗基奥的具体指导下,并且在画师的画室里学习画画。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当时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郑板桥爱子必以其道
郑板桥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生活贫困。五十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作了十二年知县。勤于政事,政绩显著。后因荒年主张赈济饥民而得罪官绅,六十一岁,辞官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他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他总想把儿子小宝委托堂弟郑墨帮助照管,会比自己更娇惯。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宝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小宝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险,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到小宝十二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父亲言传身教,小宝的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跤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相当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做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说:“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
直到临终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爱迪生与爱因斯坦
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目,高达1628项。他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

  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以为他是个傻孩子。有一次母亲带他到郊外去游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有的爬山,有的游泳,惟独爱因斯坦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爱因斯坦母亲的身边,不安地问道:“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位伟大的母亲,我们发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