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复制链接]
99#
发表于 2008-4-3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家长老师可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8-4-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好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伟人风范昭后人
烈日当空,酷暑炎炎,毛泽东同志故乡湖南韶山,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游人如织。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者摩肩接踵。有的参观者从故居出来后,还恋恋不舍驻足故居前,凝望伟人诞生地,追思毛主席的光辉足迹;有的照相留念,留下人生美好的回忆。来自山东省青岛市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纪勇杰激动地对记者说:“毛主席为人民、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毛主席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怀念!”
在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铜像前的花篮堆得小山似的。烈日下,一队队的参观者向毛主席铜像献花篮,鞠躬。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河江村原党支部书记何永元,在铜像前照完集体相后,对记者说:“我今年65岁了,是第二次来韶山。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得解放,是毛主席使我们国家在世界站起来了!我要教育我的后代,永远发扬毛主席的革命精神,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位于毛泽东同志铜像对面的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在“毛泽东一家6位烈士”展室,来自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龙汝对记者说:“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他的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学习毛主席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纪念馆群工部副主任刘伟对记者说:为了宣传好毛主席的革命精神,我们根据观众的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进行讲解。对党员、干部,结合时事政治,侧重宣讲毛主席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勤政为民的事迹和精神;对小学生,重点讲述毛主席青少年时代和一家6位烈士的感人故事,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对中学生,重点讲述毛主席立救国志、成人民才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气节,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大学生,侧重讲述毛主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加深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正确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我们还应邀给观众举办报告会、座谈会。
纪念馆副馆长夏佑新告诉记者,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和文献资料3.5万多件,毛泽东遗物6400多件。几十年来,韶山接待国内外观众5000多万人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除做好纪念馆的接待宣传工作外,还与30多所大专院校开展德育共建,经常派人到这些学校给师生讲述毛主席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我们还制作小型展览,组织小分队深入到学校、工厂宣传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思想和丰功伟绩。从1994年开始,我们举办《毛泽东遗物展》在全国巡回展览。10年来,展出3800场次,接待观众1200多万人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拿出遗物展今年2月在上海展出时一大沓观众留言给记者看。上海中兴路小学学生邵洁新国在留言中写道:“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爷爷,我虽然没有见过您,但是您的丰功伟绩,您的伟大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您永远活在我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生命之树常青—访著名女作家宗璞
采访宗璞老师一直是我的心愿,而今我终于走进北大,走进燕南园。满眼的葱茏翠绿,让我心旷目明。踏着幽静的小石径,来到慕名已久的三松堂,更让我陶醉在一片绿色之中。三松依然挺拔、苍翠,尤其令我惊喜的是三松堂居然有葱郁的翠竹,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时露出嫩绿的竹心,纤美而柔和。

知道宗璞老师喜欢音乐,果然,一进门便听到唱机里传出美妙的钢琴曲,抒情的旋律立即把我们带入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微笑着的宗璞老师亲切而慈祥。这位著名的女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五十年代开始创作,“诚”与“雅”是她的创作原则,读过她作品的读者一定还记得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我是谁》、《鲁鲁》,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南渡记》以及许多美丽的童话作品。因从小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后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中外文化的交融使她拥有特殊的艺术气质和个性,在她的作品中,蕴含着东方的传统道德和西方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独特精神内涵,她是中国当今富于个性并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学者型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并被选入各种选本和教材,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宗璞老师娓娓地谈起了童年生活,深情地追忆父母亲对自己的教诲与关怀。

宗璞老师本名冯钟璞,父亲冯友兰先生是已故北大教授、著名哲学家。父亲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1929年9月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调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 主要著作有哲学三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冯老虽是哲学家,但他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能写旧诗,并且常常谈一些文学见解,这对宗璞老师走上文学之路起到了启蒙作用。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老是在书房。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让宗璞反复吟哦《古诗十九首》,背诵唐诗,每天早晨起来背白居易的《百炼镜》。有时与小朋友吵架了,父亲就从书房里走出来,拿一本《百炼镜》让她背,背着背着就不再生气,和小朋友重新和好。抗战时,十一二岁的宗璞跟父母到了昆明,住处和当时北大文科研究所很近,于是她每天到那里看书。哲学、自然科学的书无所不看,父亲从不加限制,他认为: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上中学时,有一次宗璞跟同学们到滇池的海埂露营,她把对滇池的感受写了一篇散文,登在杂志上,这是她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当时只有十五岁。后来报刊上经常有她的文章,人们开始称她为作家。当母亲告诉父亲说,女儿成为一个小作家了,父亲心里虽然很高兴,但却担心女儿聪明或者够用,学力恐怕不足。他后来在为《宗璞小说散文选》作佚序时谈到:“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需既有很高的聪明,又有过人的学力。杜甫说他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一句说的是他的学力,下一句说的是他的聪明,二者都有,才能写出他的惊人诗篇。”

谈到母亲,宗璞老师深情地说,在我们家里,最不能想像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知书达礼的贤惠女性。母亲病重住院,父亲说:“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然而在1977年母亲还是抛下了父亲和儿女们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在病榻上用力抓住宗璞的手说,她放心,因为她的儿女是好的。四个子女确实都很不错,大儿子学机械,大女儿学外语,小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一位飞机强度专家。

冯老曾说,他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一位是他的母亲,也就是宗璞的祖母吴清芝太夫人,一位是宗璞的母亲任载坤先生,还有一个便是女儿宗璞。有一次,冯老作了一首打油诗:“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

1982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赠予冯老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宗璞侍已年届87岁的父亲赴美。

在哥伦比亚大学,冯老在仪式的答词中概括地讲述了自己六十年哲学路程,最后再次引用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两句诗。他的努力是保持旧邦的同一性和个性,同时要促进实现新命——现代化,强烈地表现了老人一
  
  贯热爱祖国的精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陈荣捷说,最重要的是,当别人都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在一片全盘西化的呼声中,冯老先生写出了他的哲学史,使知识界重新信任自己的传统 。他给了中国哲学以尊严。

冯老先生认为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总是在思考,在考虑问题。他的生命就是不断地思索,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遭受多少批判,他仍顽强地思考,而且在思考中总会冒出些新的想法来。他的学术成就和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使他中年便享盛名。他的重要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80多岁才开始写,许多人担心他写不完,然而,他拼着性命支撑着写完了这部书,写作历时十二年,共一百五十万字。他的生命是与思想与哲学连在一起的。

宗璞老师从父亲身上看到不依傍他人,“修辞立其诚”的态度。她说,我以为,这个“诚”字并不能与“伪”相对,需要提出“诚”,需要提倡说真话。

冯老家族大部分人都有艺术气质,女性尤甚,似乎有出女作家的传统。冯老的姑姑是位女诗人,写有《梅花窗诗稿》,很有诗意,可惜18岁便去世了。宗璞的姑姑冯沅君,是“五四”运动时的女作家,勇敢地歌颂人性的解放、爱情的自由,鲁迅先生对她有过评价。还有在美国生长的侄女冯崃,用英文写作也很有文采。而宗璞老师则以文笔婉约细腻见长,突出“诚”与“雅”。哲学家的家庭,中西文学的滋养,使她拥有特殊的艺术气质和个性。所以,冯老说“吾家代代生才女,又出梅花四时新。”冯老为她们自豪。

宗璞最喜欢和父亲谈话,她觉得特别得心应手,父女之间很默契。父亲常常勉励女儿,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容易,易于满足现状。靠学力的人则能知不足,不停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长期以来,读书已成为宗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冯老还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冯老说写这首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冯老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8年,一生自奉甚俭,而对公益事业总是很热心,1948年冯老从美国回国,带回一个电冰箱,那时电冰箱是稀罕物,在当时的北京城,许多人连见都没见过,但冯老听说校医院更需要时,毫不犹豫当即捐出。冯老还捐献人民币五万元,在北京大学设立了冯友兰学术基金,并以基金为基础,在北大中文、历史(中国历史)、哲学(中国哲学)三系设立奖学金,并每三年一次面向全国奖励有创见的哲学著作,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阐旧邦以辅新命的行列。同时,他还向家乡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和祁仪镇中学各捐赠一万元。

然而,冯老在95岁那年溘然长逝。他用力气说出的最后的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彩!”冯老是这样爱中国、爱哲学,他的终极关怀还是在于哲学,他的思想境界之高,令世人叹服。冯老在他清纯的哲学世界中始终追求着充分的人的意义,他的精神永驻,永远激励他的儿女们、学生们去追求、去奋进。

父亲走了,宗璞老师说,三松依旧,岁月不居。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却常有常新......

说到家庭教育,宗璞老师的感触很深。她说,现在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她认为不一定成龙,只要是一个快乐的人,做社会的健康细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了。女儿小玉是一个活泼、自由、开心的女孩,她曾在国外读过书,回国后仍很发奋,文笔不错,写过小说、散文。现在是一家网站的经理。面对开放的社会,对于女儿更社会化的选择,宗璞老师说,不一定喜欢她的选择,但尊重她的选择,她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商海里做得很成功,我们应抱理解的态度。宗璞老师还为我们杂志的卷首语写了文章,她的见解独到,相信对广大家长一定会有许多启迪。

告别燕园三松堂,宗璞老师还站在门口向我们挥手,她身后的松竹是一片深浓的绿色,凝重而美丽。我想起宗璞老师曾经说过的话:“我感谢生活,有生活才有我的书。”是的,绿色是宗璞老师生命中的颜色,她以她的“诚”,热爱着生活,以她的“雅”,执著地生活,以她的作品吟唱人生之歌,她的生命之树常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老舍怎样教育孩子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黄炎培给儿子写的座右铭
黄炎培,我国著名教育家。生前,他给儿子写了一幅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开头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至误入歧途。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按客观实际去做。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不轻浮。  
  
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  
  
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在原则是非上,应该爱憎分明,不可模棱两可。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老的这十二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做人应有的修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毛泽东家教拾锦
毛泽东同志对子女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他对子女的教育很有特点,对于我们教育后代,颇有启发。  
1.教育子女应从小抓起。毛岸英、毛岸青小时吃饭将饭粒掉在桌上,毛泽东立即让孩子捡起来吃掉,并时常给他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这首古诗,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示范是最好的语言。他要求子女多读书,读好书,他自己经常手不释卷。“明月一夜为良友,诗书半榻是严师。”这副对联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生动写照。他勉励孩子养成扎实求实的好学风,并要求说仅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半个知识分子,加上实践知识算是完全的知识分子,要把读书作为心灵的健美操。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他鼓励孩子到室外活动,锻炼身体,从小的锻炼可使孩子们长得很结实,为后来能经受住生活磨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以自已俭朴的生活作风教育着孩子。  
4.毛泽东同志告诫子女要自立自强,“学人之长,克己之短”,不要依赖父母,要靠个人努力闯自己的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