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178|回复: 1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让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80年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卡尔威特成功的八条经验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咪”。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戴高乐夫妇和他们的弱智女儿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的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  福。”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歌儿和表演哑剧。小安娜虽然不能说话,但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欢快地笑出声来,而爸爸是惟一能使她发笑的人。当安娜玩得疲倦时,她便伏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也把安娜带在自己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人了低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好像还不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断续帮助和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少年有志不比家
蒋筑英(1938"1982)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有谁知道,在子女教育上,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近记者采访了蒋筑英的夫人路长琴,她告诉了记者一些鲜为人知的教子故事。
路长琴在宽敞的客厅里接待了我们,她身材颀长,说起话来思路敏捷,真不像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说起蒋筑英的教子故事,路长琴眼里闪着泪光,她动情地说:“筑英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为子女做人树立了榜样。”

小时不教成才难

我和蒋筑英是1968年3月26日结婚的,婚后,女儿路平、儿子路全相继出世。两个小天使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加充实、幸福。
筑英特别爱孩子,尽管他工作很忙、很累,但始终不忘记对子女的教育。他曾多次跟我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父母。好秧也能结出歪嘴葫芦,小时不教成才难啊!”
筑英爱孩子,但不溺爱。他认为溺爱不但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梦化为泡影,而且还会使孩子养尊处优,成不了大器。因此,当孩子们懂事起,筑英就教他们背唐诗,背“小九九”,跟他们一起做游戏,领他们到外面跑步,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教他们怎样做人。
路全小时候比较瘦弱,1岁多了,才学会走路,蹒跚学步的样子非常可爱。他有时摔倒了,哇哇直哭,筑英也不像别的父亲那样大惊小怪,儿啊宝啊抱起来,而是鼓励他:“好乖乖,不要哭,我儿好勇敢,快爬起来!”在筑英的鼓励下,小路全越走越来劲,摔倒也不哭了。筑英说:“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给他自信,让他知道自己行,能行!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有出息。”
路全是个男孩子,小时候顽皮,学习不太用功,字写得很大,不好看,但小脑瓜儿特聪明。有一次做作业,老师要求把课文中的生字写10遍,可他只写了几遍,就不愿意写了。筑英见了,因势利导,给他讲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下功夫,字就能写好。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筑英星期天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时,也把孩子带去,给他们找些画报看,让他们扩大视野,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晚上,筑英把家里惟一的一张双屉桌让给孩子写作业,他自己却坐小板凳,以床为桌看书写字。
筑英对孩子的吃、穿、玩也严格要求,让他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习惯。
上世纪70年代,我和筑英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元出头,还得资助双方的老人和弟妹。筑英家更困难,父亲因错判入狱,母亲领着筑英的弟弟妹妹糊火柴盒度日。工作10年了,筑英连手表都没戴过,当时最时兴的的确良衬衫,筑英也没穿过。他有钱就买书,因此孩子穿的衣服,大都是用我和筑英穿过的旧衣服改的,而且路平穿小了,又给路全穿,只有过年了,才能买上一两件新衣服。两个孩子很懂事,从
  
  来没有因为穿得不好惹我们生气。在筑英的教育下,两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品德和爱劳动的习惯。他们每天到学校都很早,不是值日生,也帮助其他同学扫地、打水,回家帮我倒垃圾、擦玻璃,还帮助邻居抬煤气罐,扫楼道卫生,受到邻居们的夸奖。

少年有志不比家

路平、路全都记得,小时候,他们特爱听爸爸讲故事,筑英口才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常常逗得他们哈哈大笑,忘记了吃饭。
筑英认为,给孩子讲一个美好的故事,就等于给他们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给他们树立起一个做人的榜样。
那时,我们家住房很小,也就是11平方米多一点儿。孩子小,一家四口还能凑合,难凑合的是隔壁有个公用厨房,装了10个火炉子,有5个靠着我家的墙。火炉子冬天给我家“送暖”,夏天又给我家“加温”,使我家像个火炉似的,没法儿呆。好在长春夏日短,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最难忍的是冬天,炉子灭了,重新生火时,满屋冒烟,直往我家里灌,呛得我们和孩子直咳嗽,淌眼泪,筑英只好默默地把孩子领到外面,等烟散了才回屋。
那是一个冬日的晚上,路平放学回来,又赶上满屋是烟,她撅着小嘴跑到外面生闷气。筑英见了,忙问:“乖女儿,怎么了?”原来放学后,路平去一个同学家,见人家住房宽敞,烧的是煤气,一点儿烟都没有,心里很羡慕,可自己家窄小不说,还挨烟呛,连个呆的地方都没有,便没好气地跟筑英说:“爸,亏你还是个干部,房子住得这么小?”筑英听了,知道女儿长大了,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有些偏颇,应该帮助她提高认识。他不但没恼,反而笑了:“孩子,心宽不怕房屋窄,少年有志不比家啊!”接着,他给路平讲了岳飞和安徒生的故事。宋代名将岳飞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立志精忠报国,练字习武,训练出一支英勇善战的岳家军,使金兵闻风丧胆,连连大败,从而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再看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安徒生,他出生在一个鞋匠家庭。当时,他父亲身无分文,连一块床板都买不起。恰巧有个富人在办完丧事后,扔掉了一个放棺材的架子,安徒生的父亲捡起来,权当新婚的“卧榻”,小安徒生就是在这块放棺材的木板上出生的。长大后,安徒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怎么过,可他仍发奋学习、自强不息,写下了《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许多著名的童话,成了伟大的作家。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家境贫寒更能激励自己成就事业。筑英对路平说:“你还小,千万不要跟人家比吃、比穿,更不要比谁的爸爸官大官小、住房的大小,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比家庭、比父母算什么本事?自己学习出类拔萃,有真才实学,才算真本事。”
听了爸爸讲的道理,路平笑了,她跟爸爸表示要做一个有志气的孩子。

给孩子点亮理想之火

理想,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
&nbs
  
  p; 筑英曾经跟我讲,父母要做一个播撒阳光的人,帮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任凭风吹浪打,也不动摇对理想的追求。
筑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告诉他们,一个人应该有信仰,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过好生活,还要对社会负责。
筑英16岁时,父亲因错判进了监狱。此时,他正在读高中,父亲的入狱如一块重石压在他心上。他几次要求入团,却因父亲的问题没有批准,见同学一个个入团了,他不知哭了多少回。可他仍在不懈地追求,终于在1956年考上了北京大学。筑英告诉孩子,是崇高的理想使他战胜了命运中的坎坷,战胜了挫折。
孩子们把爸爸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筑英去了,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已在孩子们的心里萌发了不灭的理想。姐弟俩都秉承了筑英爱读书的习惯,在他们各自的书橱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筑英生前听过的古典音乐,他们更是爱不释手。他们表示长大后,也要像爸爸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坦荡做人,勤恳做事,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
蒋筑英在给父亲的家信中曾引用过德国的一句谚语:结局好就一切都好。我们可以告慰筑英的是,他的一双儿女现在都已大学毕业,女儿路平是某大学教师,儿子路全也是一名地税干部,双双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而且都有了孩子。妻子路长琴身板硬朗,现担任吉林省政协委员职务,一天忙忙碌碌,儿孙绕膝,她感到无比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吴灏的“软鞭子”
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国画家吴灏先生与长子吴裘、次女吴美美、三子吴泰,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书画联展。吴氏一家,传统文化功力深厚,书画作品古色古香。父亲率子或率女,以往曾举办过3次书画联展;而本次,则是阖家第一次。
吴灏家学渊源。其祖上吴荣光是清中期有名的学者、书画鉴藏家;其祖父、父亲都是中医,亦好书画。吴灏已故妻子也是名门之后:其父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黄少强。“文革”前,吴灏靠为外贸部门画出口画为生,每月有400多元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文革”一来,出口国画没得画了,断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去为工艺厂画竹帘、去塑料厂画塑料杯(画一只仅1分钱)。家中日益拮据,长期在家辅助丈夫画画的妻子偏偏这时肺病加剧。妻子生性懦弱,多愁善感,贫病交加,万念俱灰,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初投入广州荔湾湖一死了之。当时,吴裘14岁,吴美美12岁,吴泰8岁。
家贫又遭如此不幸,处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在常人,大概多数会精神崩溃。但吴灏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穷极潦倒也常把“天无绝人之路”挂在嘴边。他从不把愁苦和郁闷发泄在孩子们身上,心情再恶劣,他也要让家中具有民主气氛。
吴泰幼时学书法,问父亲该学哪家的,父亲说“随便,你喜欢谁的就学谁的”。于是不知深浅的吴泰拣了宋徽宗的“瘦金体”,虽说越学越难,但因为是自找的,所以还是咬牙学下去了。
吴灏一直未续弦。孤寂时,便打太极拳、填词或画画排遣。他希望儿女也学书画,但从不用强迫、呵斥的方式,甚至摆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架势。而孩子们也很争气,吴泰七八岁便临摹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吴美美14岁能临摹宋代“院体画”,吴裘19岁临摹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曾得到著名文物鉴定家谢稚柳的赞赏……
吴灏用什么办法让子女们自觉自愿学书画?一是在家中制造美术气氛。买些蔬菜瓜果回来,他写生之后让孩子们吃掉。养只猫,指点孩子们细细观察,说有助于“画虎”。朋友来聊天,孩子可以旁听,海阔天空,话题还是字画。有时,孩子要他讲古典文学名著,他就叫孩子边听边为他研墨。二是对孩子多鼓励。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他就大加赞扬。朋友来了,当着孩子的面给他们看孩子的书画;朋友自然“叫好”一番,孩子于是更为用功。“文革”期间,很多人都看不到前途,3个子女也一样。吴灏便一再鼓励他们:“只要肯用功,老天爷没理让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名人家教格言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
  
  爱子女以其道。
   ──郑板桥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黄宗羲
  
  我不知道有什么职责比教育一个孩子更神圣的了。
   ──贝多芬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对待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向他负责。
   ──高尔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家教故事集锦

老舍教子八章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生”。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  
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一.“木匠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本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艺并不比当木匠高贵;第二,干文艺比作木匠还更艰苦;第三,干文艺更需要一些基础,诸如文字要写得通顺,要有生活底子,还应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  
1949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人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词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这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己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  
他主张念书,以知识救国,以学问强国;他反对读书去走仕途,如果这样,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因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三.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  
谈到自己第2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  
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  
  
  DENT: 1.5em; LINE-HEIGHT: 150%">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四.“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发育慢,……其错误在于: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发育,一句话,是以儿童为玩物。其次方法不当,往往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水平,违反自然规律,成为拔苗助长。  
五.“不许小孩子说话,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六.“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  
  老舍先生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贴近大自然。  
七.“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八.“只有两件快活事:用自己知识和得知识”  
  老舍先生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认为他们一是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只想自己作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用功,没有真本事。他说:“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还说:“新
  
  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极光明的一页!”  
  老舍先生反对青年人好高骛远,主张由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干文艺的要从写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要钻进去,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反对“难得糊涂”,他说,“难得糊涂最为不通,要精明而诚直,斯可贵矣!”对什么事都应细细地研究,得知识,用知识,为了国家。  
  人类应该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人类的智慧----献给儿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7: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