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柏玲
学校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全新的“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在中小学学校里“会师”。
我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上海1976年开始实行该政策),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长大^***,纷纷立业成家,其所生育的“独二代”也开始陆续走进学校。
10年前,当社会学家预测“三独”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并向社会发出预警时,“三独”还只停留于学术研究领域,谁也不曾料到,它会成为学校里的一根导火索:“平辈”师生之间的抵触,“同代”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争执……发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摩擦,究其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三独”现象有关。
“三独”群体在学校聚首,其劲爆程度犹如“火星撞地球”——进才北校上演的几出“学校剧”真实而耐人寻味,堪称“三独”现象冲击中小学校保守教育模式和教育秩序的鲜活样本。
学生小奇(化名)学习成果不错,平时在班上表示很活跃,但就是上课时老是管不住自身,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老师多次批评都不见效,情急之下不得不警告坐在他周围的同学:“谁搭理他谁受罚”。不料,家长第二天就来到学校交涉,认为老师的做法是“孤立小朋友,变相地让他失去朋友”。这事最后闹到校长那里,几经调解,方才平息。
学生小辉(化名)从小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家长对他也没辙。发展到最后,哪天有英语课,小辉就不愿意上学。而溺爱小朋友的家长竟还帮着找借口向老师请假。看着这样的情形,老师比家长着急,于是约请家长到学校面谈,让小辉也站在边上听。不料家长提出抗议:“我们坐着,让小朋友站着,这是不尊重小朋友!”老师一番好心被误解,一时咽不下这口气,不由和家长争执起来,并要找校长去评理。
普通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摩擦,动不动就要上升到学校层面才干解决,类似的事情集中发生,这引起了进才中学北校校长金卫东的重视。金卫东发现,这些事件都有相似的地方:教师和家长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都觉得自身占理,谁也不肯认错、让步。而再细细追究,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无一例外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这可能是家长和老师矛盾升级的原因。”金卫东分析说,“‘三独’正在挑战学校教育保守,这是不容回避的实际。”
有一起语言,资源一起喜好,“独一代”老师很受“独二代”学生欢迎。但有时候,学生也会“欺负你没商量”,把年轻的小老师折磨得够呛。
今年是陈耿走上讲台的第六个年头,“‘80后’管教‘90后’”,她这样描述自身目前的工作状态。同为独生子女,陈耿和学生相处很融洽,关系更像是朋友。但在刚入行当老师时,青涩的陈耿却和很多“80后”小老师一样,好几次都被“90后”学生“欺负”得哭鼻子。
陈耿第一年带班,因为要参与一个教学竞赛,须在多媒体教室试讲。由于换了上课环境,学生们感到很新鲜,课堂上闹哄哄的。陈耿讲课时不得不数次停下来整顿纪律,但收效甚微。当时,前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就坐在教室后排,班上学生的表示让她出尽洋相。下课回到办公室,陈耿忍不住趴在桌上大哭了一场。还有一次,陈耿批评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不料学生竟然高声和她吵了起来,“我从小到大都没和人吵过架,那个学生人比我高,嗓门比我大,我说不过他,就哭了。”
在进才北校,不少“80后”教师正逐渐生长为教学骨干。比起教龄动辄二十年、三十年的老教师,这些看上去还有些小朋友气的小老师,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相比老教师对学生管头管脚的“专制”风格,“独一代”教师对“独二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更为了解,也资源着很多一起喜好。比方,师生可能都喜欢同一部动画片、会是同一个偶像明星的拥趸,也会津津乐道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无论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独一代”的年轻教师显然在学生中更显亲和力。也正因此,有时候学生会不把小老师当老师看。
然而,“独一代”教师在学校里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来自“独二代”学生,而是“独二代”学生的家长。
家长和老师正面PK,在学校里屡见不鲜。很多资深教师难免感言:现在的家长和过去完全不同了。“以前家长总是托付老师帮助管教好小朋友,但现在不少家长总是‘警告’老师别教坏小朋友。”
进才北校预备年级的周颖老师,是典型的“独一代”。照她自身的话说,工作顺心的时候会越干越有劲,但遇到挫折就容易泄气。谈到做老师的感受,周颖感觉自身资格越来越老,工作却越来越难做。
周颖曾碰到过一个做律师的家长,第一次接触就让她“很受刺激”。这位律师家长的儿子知识面很广,但上课总是随便说话。周颖约了家长面谈,开口便很习惯地说:“家长你好,今天找你主要想谈一谈小朋友的一些问题……”话才出口,同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家长就蹭地跳了起来:“老师,我希望你不要用‘问题’这两个字来谈论小朋友,小朋友暂时的一些缺乏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贴上‘问题’标签呢?”周颖猝不和防,赶紧向家长解释,接下来的谈话令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斟酌词句。
“独一代”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这与家长学历水平普遍提高有关。一些调研显示,“独一代”家长对于“独二代”子女的教育质量和期待程度要比他们的父辈高得多。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郁琴芳老师在分析个中原因时说,随着家庭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很多“独一代”家长不只在学历和见识上都不逊于教师,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深受西方教育观念影响,主张让小朋友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家庭教育也渐趋民主。更有一些家长对于同是“独一代”老师的能力抱着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好像把自身的小朋友交给这些老师,总是放心不下。
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的群体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一代”家长和老师的形象。谈到学校里“三独”交锋,沪上不少中小学校长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早在几年前,一些社会学家曾断言,进入社会后,独生子女会改掉他们性格中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偏激等“先天缺乏”。“但现在看来情况不是这样。”10多年前,“三独”现象就引起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教授的注意。他一直认为,无论是“独一代”家长还是老师,独生子女的群体性格特征必定会表示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从而展现与前辈人的差别。
杨雄的观点,如今在教学一线得到了印证。“这一代人很聪明,但有时说话和做事非常‘想当然’,不顾和他人的感受。”有位小学校长就曾碰到这样一个“独一代”家长——冲到学校抗议教室太热,要求校方装置空调,并扔下狠话:假如学校没钱,他愿意自身掏钱。
给小朋友布置个靠前一点的座位,让小朋友做一回班干部,老师上课多提问自身的小朋友,课后能为小朋友单独辅导,学校能允许爱打篮球的小朋友每天有一定时间打球,最好再为他布置些伙伴……几乎每个老师都接到过家长提出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要求。进才北校学生处主任陆迎志认为,家长对小朋友教育提出个性化要求并无不当,但他们对学校教育不能指手画脚、隐恶扬善。“有些家长看上去是关心小朋友,其实并不称职,他们不知道怎么管小朋友。”
对“独一代”教师的管理,学校也感到难度很大。沪上一位中学校长坦言,该校班主任教师中“独一代”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年轻教师优势明显,但脾气很大,动不动就会冲出教室不上课,遇到不开心第一想到的是辞职。“独一代”教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私分明”,他们上完课就离开教室,一放学就想下班,缺乏老一代教师那种无私例文的精神。而偏偏同为“独一代”的家长对学校教育要求很高,认为把小朋友交给学校,老师就应该倾尽全力善待学生。
“调和‘三独’现象引发的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双方都加入学习。”在杨雄看来,无论是“独一代”家长还是老师,要胜任自身的社会角色,胜利教养“独二代”,必需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科学养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他透露说,配合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教改的进一步深入,上海市教委即将组织全市教师针对当今“独二代”学生的特点,开展大面积的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本市在家庭教育领域的专业培训也即将起步,首本针对独生子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年内将正式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