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在欣赏歌曲《草原风情》的同时,一同学所扮演的蒙古族人在翩翩起舞。
(提问)大家知道这位同学的这身打扮和这首歌曲的内容是反映哪个民族和它的生活吗?(蒙古族)
提到蒙古族,你们想到的是什么?(草原、蒙古包、牛羊……)
在两宋前后,我国北方除了出现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它是怎样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新课
(显示题目)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在屏幕上显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显示插图《蒙古帐幕车》
提问:这首民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很美的草原图画,那么图画里面有什么呢?(草、牛羊……)大家能从这些想到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多数过游牧生活,称为“毡帐中的百姓”。到了12世纪时候,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逐渐加强经济联系,从而促进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同时也致使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大家现在看一段录像。(放映《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动脑筋”中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提问:大家从这段录像和这四句诗中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答: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谁来实现人们这一愿望?(铁木真)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在屏幕上显示《成吉思汗》画像,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介绍铁木真童年经历的内容。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2)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在屏幕上显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在图中金、南宋、西夏、蒙古等政权的相应地方作鼠标闪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提问:元朝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呢?
(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屏幕上显示元朝建立和统一过程的线索图)
蒙古建立→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06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南宋灭亡(1276年)
2.文天祥抗元
在元军大举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元军的进攻,同时涌现出不少抗元斗争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天祥。
在屏幕上显示《文天祥》画像,启发学生思考:
文天祥是怎样的人?你能用材料证明他具有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吗?
(指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课前找到的有关文天祥抗元的资料,比比谁说的最多、最准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动脑筋”中的问题,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问: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必然会想方设法来维持它的统治,那么如果你是元世祖,你会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使国家长久统治下去?
(1)元世祖重视农业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分析归纳出五点举措)
a.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b.治理黄河c.推广棉花种植d.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e.开辟海运
(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
(在屏幕上显示唐、元疆域图,比较我国两个时期的疆域大小。)
通过比较可知,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辽阔,同时也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提问:(1)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怎样进行有效的管辖呢?
(指导学生分析回答:实行行省制度。)
(2)那么它的具体内容如何?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单的总结)
行省制度分为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理。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对后来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
(指导学生在《元朝疆域图》中找出台湾和西藏的位置,引导他们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汉藏两族的关系)
学生答: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西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单的讲述)
元朝行省制度对边疆的有效管辖,还体现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当时西藏已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政府还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因此我们从史实中可知,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中企图分裂祖国的人物和行径,如西藏问题中的达赖喇嘛、台湾问题中的李登辉、陈水扁,就他们的叛国行为发表意见,并作正确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5.民族融合
表演《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剧目,表演人员为10名学生。
场景1:地点:边疆(让一位学生举起一块板,上面写着“边疆”)
(两学生穿着汉族的服装,作劳动的动作)
学生甲:这里地方虽大,可惜杂草丛生。(作叹息状)
学生乙:那么就让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将它变漂亮。
旁白:在汉人开发边疆的同时,边疆各族也来到中原和江南地区。
场景2:地点:中原和江南(让一位学生举起一块板,上面写着“中原和江南”)
(四位学生分别穿着契丹、汉、女真、蒙古族的服装)
契丹人、汉人、女真人共同生活,一蒙古人加入。他们各自介绍自己是什么民族。
蒙古人:你们汉人的文化是最先进的,不如你们来教我们如何耕种和学习你们的文化知识。
女真人、契丹人:我们都想跟你们汉人学习。
汉人:其实我们有各自的特点,不如我们互相学习,一齐劳动(齐声说:好)。
(旁白):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场景3:(两位同学穿着波斯、阿拉伯族的服装)
波斯人、阿拉伯人加入到刚才代表契丹、汉、女真、蒙古族的学生当中。
波斯人:我是来自波斯的,我和阿拉伯人都很想同你们一起生活,更加希望能同你们通婚,亲上加亲。
于是代表各民族的学生围成一圈,手拉手唱歌。
(旁白)他们互相杂居,互相通婚,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场景4:(一学生穿着回族的服装)
回族学生也加入到刚才的那群学生当中。
他们齐声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元朝的经济、文化更加发展。
(表演完毕,各学生谢幕)
提问: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表现在四方面:(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朝的历史,由于本课涉及到元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比较多,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把它们全部掌握呢?现在列出线索图,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成。(逐一显示线索图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
↑
蒙古的兴起→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
行省制度
提问: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教师总结: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从而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课后训练
1. 课后习题:练一练
2.“活动与探究”议一议:教师提供相关网站、网址,要求学生课后思考问题,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情况。
相关网站、网址:
人民网:www.people.com?cn/GB/channell/topic1737/index.html
① 南水北调:www.nsbd mur.qoc.cn
③黄河规划设计:www.yrcc.design.com.cn
|
通过表演,增强学生直观认识。
学生可能会回答其他民族,教师作适当引导。
答案可能多样,教师注意掌握时间。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可以放映一段有关蒙古族人游牧和狩猎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
加强历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渗透。
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讲述,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问题用多媒体方式显示,结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绘制地图,再制成动画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拨。
学生跃跃欲试,纷纷要求说出自己所找的资料。教师应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复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掌握好时间,灵活处理。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设问,使学生角色互换,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如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教师讲述时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和思考课后“动脑筋”的问题。
直观对比唐、元时期疆域的大小,学生容易找出差别。
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但教师要掌握时间。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前后知识进行联系,梳理知识线索。
教师适当补充内容,增加课外知识。
联系当今现实热点问题,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必要时作出引导和点拨,同时注意控制时间。
学生对剧目表演非常感兴趣,积极编写剧本和排练,而且情景能够比较形象,语言比较有特色,教师对其表演给予恰当、及时的肯定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分工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教师在肯定学生表演的基础上讲述,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有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