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新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新感悟



辽宁省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心小学 张立侠



  内容提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更为活泼和深入的对话,成为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呢?



  一、淡化预设,不固守



  二、注重自悟,不浮躁



  三、珍视多元,不独裁



  四、积极引导,不失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要有新追求。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阅读教学 感悟



  正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对话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源”是课文。课文是我们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师生情感依托的一方家园,同时也是师生展示才华、提升生命感悟的一个舞台。在课改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对话”变了味,竟成了一种缺少生成的“传话”、缺少感悟的“说话”、缺少激情的“对话”、缺少互动的“问话”、缺少引导的“训话”、游离课本的“空话”,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也影响的教师的“教”。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更为活泼和深入的对话,成为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呢?



  一、淡化预设,不固守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意外”,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应尊重学情,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对学情的尊重是主体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笔者认为,当教师面对“意外”时,不应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应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突发的疑惑,且适度“放大”,激发学生“潜心读文”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轻松、顺畅的对话。只要教师能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非盛知识的容器,那么对话就是活泼的、深入的、有效的,恰似“一江春水”,充满生命力,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又创新了文本。



  二、注重自悟,不浮躁



  阅读教学中有效、生动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积极、有效对话的前提。只有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越丰富。如此,对话就会成为“一口泉眼”,不断涌出鲜活的水来。当面对学生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我没有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议论,不一会,学生就纷纷回答,那个提问的学生首先发言:“老师,我通过认真读书以及和同桌交流,搞清了这个问题。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但这是在树木较稀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因为鸟儿晚上宿在树上,一早就会飞出去觅食。如果在较大的树林里,往往整天都会有很多鸟儿栖息在一块儿,那是由于树林里本身就有足够的食物。像这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上虫子、果子、嫩叶等食物一定非常丰富,鸟儿当然不愿再远行了。”“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欣赏你的探究精神。”我这样热情的夸奖他。(学生一个接一个的站起发言。)课堂上使学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悟,产生了与教师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对单一视角的超越,对自我的提升。如果是让学生马上回答或只是粗粗地读了一两遍课文,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音韵还缺乏丰富的感悟,还没有将“自己的灵魂钻进文本与作者的灵魂融为一体”,怎能道出“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受”呢?



  三、珍视多元,不独裁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读解主观性、个性化较强,任何人、任何时候的读解都不能是完全正确的、唯一的一解。在不同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读解中,还是有高低之分;同时承认在众多的读解中,有一个真理或意义是最合理、最佳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通过互相交流、认同,寻求共同的读解方式和公认的真理或意义,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来代替。真正的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能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对话的合理成分,把肯定、赞赏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教师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知道要激活多少个生命细胞呢!所以学生的对话热情是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四、积极引导,不失控



  在对话过程中,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并不意味教师要放弃引导的职责。因为小学生为特殊的生命群体,受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所以要使这种对话更为生动、有效,显然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能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同时还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能正确地对对话质量和价值进行定位,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从而促成了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目标。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文本,并辅以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力求从书上找到答案”,从而使“静态”文本在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成熟的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如果是游离文本,即便对话再精彩、再华美,那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将成为一种“摆设”罢了。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要有新追求。有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判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法”,不是看它是否时髦,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