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是什么让树叶在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是什么让树叶在动?



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英才小学 张景兰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第七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父亲清晨观察树林得出有鸟的结论和父子间的对话,反映出父亲对鸟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深刻揭示出文中主题“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从而使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父亲知鸟、爱鸟,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我抓住“父亲为什么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展开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找找父亲是用什么办法发现鸟的。[出示课件:3——8自然段]



  (一)望了又望



  1、望



  父亲往雾蒙蒙的树林中望什么呢?(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那是什么让叶子在动?(是小鸟)



  小鸟在树叶后面干什么呢?(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谈出儿童的语言,谈出儿童的情趣,从而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发现鸟的喜悦,感受父亲对鸟的爱)



  2、望了又望



  为什么望了又望?(让学生体会“雾蒙蒙”和小鸟的多,这一枝,那一枝,鸟儿陆续都醒来了,在树枝上活动身体)



  [小结:哦,我明白啦,原来是这样!父亲望了又望。]



  (二)闻



  1、父亲闻什么呢?(鸟味)



  为什么从林中传出鸟的味道?(过夜的鸟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热气把鸟的味道散发出来。)



  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热腾腾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发散学生的思维)



  谁还会用“热腾腾”说一句话?



  2、闻了又闻



  为什么闻了又闻?(体会父亲对鸟味的熟悉与喜爱,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



  (三)小结。



  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致盎然,思维流畅而开阔。现把教学“望了又望”的环节实录下来:



  师:父亲往雾蒙蒙的树林中望什么呢?



  生1: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师:那是什么让叶子在动?



  生1:是小鸟。



  师:小鸟在树叶后面干什么呢?



  生1:小鸟起床了,在树叶后面蹦蹦跳跳呢!(在老师追问的语速越来越快时,师生、生本对话的感情也越来越激昂,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流畅与缜密。此时,在场的老师给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



  师:小鸟起床了,还在树叶后面干什么呢?



  生2:他们在梳理蓬松的羽毛。



  生3:他们在伸伸臂,弯弯腰,锻炼身体呢!



  生4:有的还在树叶后面打哈欠。



  (我觉得我把学生的生活渗透到文本中,又把文本中的生活变成学生自己的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的生活经验和谐共融,有效地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师:为什么望了又望?



  生5:因为树林中的鸟一定很多。



  生6:我想树林里鸟从这根树枝蹦到那根树枝,一定很热闹,可是因为有雾,父亲又看不太清楚,所以望了又望。



  生7:我想父亲很喜欢鸟,不想惊动他们,所以望了又望。



  反思:



  我一直认为我的这个环节设计的很新颖很成功,我们师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与喷发,它是我和学生教学相长最畅快淋漓的一节课。因为:



  1、有效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备课时我抓住“没有风,为什么叶子在动”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引领我们走进文本、走进生活,使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思维的句子,顺势而导,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我对生1的紧锣密鼓的追问与“小鸟起床了,还在树叶后面干什么呢?”的发散思维的激发,学生对于鸟的喜爱及平日生活中对鸟的积累与观察这一生活资源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本组前几篇有关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学习经验的资源被激活。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流畅的、开阔的,情感是投入的、畅快的,感悟是深刻的、自主的,学生的学习的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引导是无痕的、有效的。



  2、课堂是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崇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所以,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阅读时的自主感悟与个性化阅读,但是我更看重阅读时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被唤醒、被激发。课堂既与生活相联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重新建构。通过我的引导调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学生把“没有风,为什么叶子在动”的文本读厚,而且把“嗯,还有鸟味”的文本读深,最后把“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的文本读透。课文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把课文读厚、读深、读透,又是对原作的再扩展、再浓缩、再创造。



  因此,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节课是我的得意之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09: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