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阅读测试题的设计,必须以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为依据,关注命题设计的信度和效度。下面从考试内容、短文选择、命题策略和题型示例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考试内容:小学语文的阅读考查,应着重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文章表达的一些方法。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二)短文选择
为防止死记硬背课本答案,阅读选文要来自课外。短文的选择,一是要体现价值导向,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含义隽永、文字流畅优美,在引导学生感受深刻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能体验语文文字所承载的审美意蕴;二是既要适合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又有适合于考查第三学段阅读能力的命题点。
(三)命题策略: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对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和诗歌阅读的的具体要求。因此,考试中要关注上述三种文体的考查,特别是前两种文体的考查。阅读试题的设计要关注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数量不要过多,不要琐碎,不要肢解文章,要关注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在设计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编制出科学的、评分操作性强的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
(四)题型示例
1、词语理解型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是小学毕业考试阅读测试的一个重点,不考词语的死记硬背,而是能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理解测试命题点的选择,一般都是内涵丰富、有利表达文章主旨的词语。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意思;写出某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所指;写出某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用文中的某个语句表达某词的意思等。
2、句子理解型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也是小学毕业考试阅读测试的一个重点。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文意把握与要点概括型
文意把握与要点概括型也是近年小学毕业考试阅读测试的一个重点。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概括某段段意或概括全文主要内容;(2)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思想感情体验型
思想感情体验型也是近年小学毕业考试叙事文阅读的主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深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命题形式有: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说明。也可以结合对某个重点语句来命题。
5、表达方法领悟型
课文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小学不要求系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某一方面的写作方法,对主要与次要、事物与环境、过渡与照应、外表与内心、细节描写等表达方法,可以作为测试命题点。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请赏析“……”这句话。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6、 开放型。常见的有:
①联系“举例”题
比如,“……”这句话内涵丰富,可多角度理解。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举一例来说明。
②情境“假设”题
这类试题以“假设”“如果”“假如”为特征词语,和替学生虚拟个身份、某种立场或个思考角度。这类题充分利用考生在考场上的阅读背景,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阅读材料中的心理活动的体会和情感的体验。这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某某,你会怎么做?
③“启发”感悟题
“感悟”“感受”“启发”“收获”“体会”等是该类试题特征词语。比如,短文中的某某(主要人物)给了你什么启发?有如,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④ 推断想象题
这类试题可以根据文本的空白处设计问题,比如,请想想文中事情发生的环境;请写出文中某人什么事情前的心理活动;文中的事情还会怎样发展,请展开想象并写下来;文中省略了某方面的内容,请把它补写出来。 也可以是类比联想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四、阅读测试题二例
【短文1】
瓢虫的战术
有些动物在我们之前就了解了植物是如何自卫的 。例如,墨西哥的瓢虫。它在吃西葫芦(一种有毒的植物)前就小心翼翼地在叶子里咬出一个圈,只留出几 个狭窄的附着点,图形有点像一张邮票。于是,它呆在圈中央,悠闲自在地吃起来。这样,信息就很难通过被分割成一半的叶子进行传递,分割的叶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变得有毒。第二天,瓢虫重新开始玩弄它的伎俩,不过是在另一片叶子上,而且距第一片 叶子六米多远。
食草动物的习性也可说明,某些像非洲羚羊这样的食草动物大概也明白这一点。非洲羚羊从来不久久地呆在草地的同一个角落或对同一棵树的叶子猛吃。它们好像小口小口地吃,从一个地方吃到另一个地方,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只要还有它们觉得是开胃的草或叶子,它们决不会在开始用餐的地方结束这一餐饭。也许它们领教过植物的反击机制。当它们在同一棵植物上猛吃,或者在同一地方的草上吃得时间太久,植物就会大量地产生丹宁或蛋白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