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8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2、校长办学思想的存在形态分析。综合上面的思考,我们可将校长的办学思想,(指有意识地提出的办学思想)区分为逐层提升的四种形态:以技术见长的、以策略见长的、以制度见长的、以文化见长的。为探索学校和校长的发展方向,可对此作如下分析。
区分出这样四个层次,是因为我们关注到如下事实。一些校长因为在技术、策略上取得成功经验而裹足不前,或者迷信一些流行的技法、策略或口号,使得自己的办学思想停滞于低层面的形态,却忽视了一些更深、更多的东西。实际上,任何技术或方法都承载着发明者和使用者的价值选择,因而没有绝对客观的科学技术,这是社会批判理论和后现代哲学家们反复证明过的一个事实;在教育活动中,也没有毫不承载教育思想的技能、策略和制度(诸如全面质量管理、IS09000、IS014000等莫不如此)。这就是说,无论一项技术、一套策略、一种制度多么成功或自称如何科学,它们必然要以更深层面的思想体系作为背景或直接支撑;如果只关注表层因素而忽视深层思想,有可能舍本逐末。与上面这些校长相对,许多校长不断开阔视野,超越具体技术而形成系列策略,超越策略而建立制度,超越制度而建设文化;在此过程中,学校办学思想(包括校长有意识地提出的和未有意识地提出的)得以逐步敞现和更新,校长自身的办学思想也得以逐层提升。
综上所述,校长主体作用发挥程度与其办学思想存在形态所居层次有着内在关联;可以说,创立办学思想固然不能脱离具体学校的实际,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本人的主动探索。否则,在短期之内改造薄弱学校或使传统老校产生新飞跃等典型事例,也就不会出现了。
三、更新校长办学思想的策略探索。对校长办学思想的内容分析和形态分析,使我们
从校长办学思想的形成机制中感受到更大希望,由此可形成更合理的理解、找到更可行的更新策略。
1、具体理解校长办学思想的创造性。校长的办学思想反映了校长个体在理解并改进学校教育时所作的具体的、创造性的选择。之所以说这是一种创造睦的选择,是因为每一位校长在复杂的现实场景中必须有自己的创见,却难以简单地依照既定技术程序或政策规定开展工作。例如,在接触到的教育理论、个人的人生经历、现实的社会条件、学校的具体情况等方面,校长不仅面临诸多可能性,而且每个场景中的多种可能性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由于对每一种可能性及其变化趋势有不同的意识、认识和选择,校长会在学校中面临复杂的关系--其中,由于承担着领导人的角色,他不得不在复杂的场景中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此时也最能凸显校长作为主体的创造性。
对此,我们可作两方面思考。(1)就办学思想的内涵而言,置身于复杂场景中每一位校长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思考。因此,难以将一位校长的办学思想简单地复制给他人,甚至难以将同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全盘迁移到另一所学校;如果要从不同的办学思想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既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深人体会创造性、深刻性,也需要超越具体场景作更高层面的透视。
(2)从办学思想得以形成的具体场景看,要让校长有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追求,也需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支持。例如,仅以技术或策略创新见长的办学思想,就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形:一个地区改革步骤较慢,传统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没有受到挑战;基本办学条件尚不齐全,校长将更多心思用于巧取物质资源;学校教育思想比较保守,校长需要找具体的突破口来激活教师的思想。如果一个学校达到了较高水平,仅靠技术或策略上的创新可能难以引领学校发展,校长就有可能将其思考指向制度和文化上的创造。若从更大范围、更长的时间段来看,校长办学思想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类似,可能都会有如下情形:在某种临界条件下的发展空间受限,在此临界状态中更显创造本色,而在此临界状态之上又需主动寻求更大空间,甚至激发自身的思想和学校发展达到更高水平的临界状态。
2为校长更新办学思想探可行之路。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理解,促使校长更新办学思想的一条可行之路,就是帮他对自己和同行的办学思想进行主动的反思、呈现、交流、整理、提升。这既可以落实于校长在自己学校内开展校本研究、或者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相对独立的活动之中,也可以落实于校长培训或高级研修等继续教育活动之中。无论在哪些活动中,都应该充分考虑两个方面。
(1)就思想内容而言,既深入具体场景,又超越具体场景。鉴于校长工作场景的复杂性工作方式的创造性,要理解自己和同行的办学思想,就需要将其置于具体的工作场景之中。为此,需要通过诸如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叙事研究、系列案例分析等反思策,系统梳理具体要求场景中的复杂因素、尤其要呈现言行背后的深层观念。如果说这类深入具体场景的反思是将校长的办学思想放在相对微观的尺度下审视的话,那么,超越具体场景的反思则是将其放在相对宏观的尺度下透视。在这方面,校长可以主动将关注焦点从低层次的技术和策略创新转向更高层次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也可以通过读书、查阅资料、听课、参与各种研讨等形式理解看似宏观和抽象的理论,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触角更深入、思维框架更恢弘。显然,深入具体场景和超越具体场景这两类反思,在具体校长身上往往是交织在一起或者交替进行的,如同兼顾微观技巧和宏旨大义的艺术品。只有这样,校长才能真正形成并不断提升创造性的办学思想,既无井底之蛙的狭隘,也无妄自菲薄的自卑,而是同时提升思想境界、开拓事业天地。
(2)就思想主体而言,既鼓励独立思考,又提倡开放思维。任何创造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探索。要形成有创意的办学思想并不断更新,校长需要以研究性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不是以完成行政任务的公务员式的态度来应对。这就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关注其中蕴藏的各种可能性(如同一种方法可在不同场合产生不同效果、同一项工作也会因不同选择而效果迥异),并努力予以呈现;以此为基础,再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比较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效果,作出创造性的抉择。这样的独立思考,其实是校长的思想向自己工作世界的内部开放,从中拓展出新的维度、新的空间,并同时需要向外部开放(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开放思维的含义)。此时,校长需要将目光投向其他校长的办学思想、其他角度的理论思考,从而在思维的广度和高度上形成开放的态势,使之成为敞现、审视、更新自己办学思想的资源。
将上述考虑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超越两种情形:其一是校长搬用别人的可操作方法或时髦的抽象口号(如"一切为了学生……"),其二是为校长提供看似全面、实则平庸的发展方案。前者忽视了校长在更多方面、更高层面的其他可能性,后者则使校长专业素质缺乏核心;相对而言,可以超越二者之处乃是在思维方式和发展规划方面突出校长的主体作用,尤其突出校长在形成和更新办学思想时的独创性。诚若如此,则校长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可望跃上更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