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公开课教案3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雀》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格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格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格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示激烈格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布置: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严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经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格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身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格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次写()最后写()。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只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方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格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局部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考虑。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实质的考虑。)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平安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平安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平安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身的幼儿,维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溢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示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身的身躯掩护”“拯救自身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格斗”
    “不能平安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格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格斗”造句。
  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救     吃
              斗
          老麻雀    猎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麻雀》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维护小麻雀表示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示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如“露(l^u)出”的“露”,有“l^u”和“l)”两种读音,在课文里应读“l^u”,不读“l)”,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一般读“l^u”时用于口语。又如:“像一块石头似(sh@)的”中的“似”,有“sh@”和“s@”两种读音,在课文中应读“sh@”,不读“s@”,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2.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躯(身躯)       驱(驱使)
       博(博物馆)      搏(格斗)
       浑(浑身)       混(混水摸鱼)
    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拯”不要读成“ch7ng”。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本课有12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如:上下结构的字有“奈、巢、煞”,左右结构的字有“撼、躯、拯、幼、浑、哑、搏、愣”,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庞”。其中,“撼、躯、幼、浑、哑、庞”六个字,可以用部首表义类的方法识记。如:“哑”字,是一个“亚”字,加上一个“口”部,意思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联系课文中出现的“嘶哑”,应理解为声音沙哑。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拯”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是“拯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拯”作为带点字,通过查字典,找出“拯救”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援救,救助的意思。接着,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拯救”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使学生明白老麻雀用自身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不顾一切地援救自身的幼儿,使小麻雀脱离危难。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摇撼(h4n):摇动。
    无可奈(n4i)何:没有方法,无法可想。
    扎煞(sh1):(手、头发、树枝)张开,伸开。
    庞(p2ng)大:很大。本文是就猎狗的身躯同麻雀相比较而言的。
  (二)引导学生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1.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故事中被描述的是哪三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明确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们之间,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小朋友,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的故事。)
   2.在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由此,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划出结构段。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讲了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其它课文局部,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述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6、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述了小麻雀得救,猎狗被带走的情形。)
   3.在进一步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归纳。如:第一段(1、2、3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第二段(4、5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第三段(6、7自然段),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小麻雀得救,我带走了猎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维护小麻雀表示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二)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示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区分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方,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方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假如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局部学生会回答:假如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标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示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身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示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身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标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标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示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身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身的小朋友。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身的小朋友表示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身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示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格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示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平安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身的平安而丢下自身的小朋友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小朋友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身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指导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表示。)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二)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三)指导用“无可奈何”、“格斗”造句。
   (1)理解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出示词义:“无可奈何”一词的意思是没有方法,无法可想。“格斗”的意思是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
   (2)让学生把“无可奈何”、“格斗”两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中读一读,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练习造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无可奈何”,什么时候人们进行“格斗”。可列举:面对小弟弟的再三请求时……,在事情已经发生,不能挽回时……,都可以用“无可奈何”。又如:八路军战士和敌人在短兵相接时……,可以用“格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麻雀》公开课教案3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维护小麻雀所表示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平安、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格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方法,要突出它没方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示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身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身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平安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沛、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示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和板书设计
            7.麻雀→←←斗救猎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