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不包括高中和高考。
有学籍就意味着外地人的孩子可以参加派位、推优,跟京籍学生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不少北京家长对这项改革的抱怨、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
丁璇就属于那个被憎恶的群体。2000年,不满6岁的她,被常年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带到了北京。她的母亲章冬翠凑足了5000块钱借读费,为她找到了一所小学,这是母亲做小工、父亲拉人力车攒下的血汗钱。
在备齐了暂住证、劳动合同、派出所证明等七项证明后,丁璇终于跨进了北京小学的大门。等到升初中时,章冬翠求爷爷告奶奶,跑了几十家学校,缴齐了各类名目繁多的费用后,最终找到了一所区内较差的学校,丁璇得以留在北京读书。
在过去的10年里,丁璇几乎取得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她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这个15岁的小女孩,用各种办法试图证明自己并不比北京孩子差。10年下来,除了数不清的荣誉,她记得最清楚的另外一件事是,初三的时候,全班评选三好学生,她被同学们选上了,但老师却取消了她的三好学生名额,理由是反正你没有学籍、不能参加推优,这些荣誉给你就是浪费了。
章冬翠大发雷霆,跑到学校跟老师理论,“三好学生评的是孩子的品质,不是户口。”最终,老师将本属于她的三好学生荣誉还给了她。
初三时,就不断有老师劝丁璇退学,不要参加中考。
初三时的劝退行为,是各个初中针对外地孩子一项普遍的做法,一旦这些孩子在北京参加了中考,并大量拥入高中后,挤占优质学位、降低北京的高考录取率仅仅是一个小问题,更严重的是,在3年之后,当整个城市出现数以万计的高中生无法参加考试的局面时,将会成为教育部门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局面。
最终,当初跟丁璇一起在同一所初中上学的75个孩子,大部分都被劝退了,但章冬翠“坚决不退学”。
丁璇的故乡是浙江温州农村,但她早已回不去了,语言不通,从小学开始的教材、考试方式全都不一样,这些都让她不得不留在北京读高中。
最终,她在北京参加了中考,考了527分,这个分数足以让她上北京最好的高中了,如果她有北京户口的话。
2009年,为了女儿进高中,章冬翠又开始了奔波,可这一次,她跑了几十家高中,赞助费最少都是4万元以上,这远远超出了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的承受范围。但幸运的是,她碰到了一个好校长。
“我找到22中时,碰到一个好校长。”章冬翠说,22中的校长是个开明的人,看到丁璇这么优秀,答应收下她。
但3年后的高考该怎么办?
章冬翠也泄气了,“偌大的中国,再也没办法为女儿找到一个参加高考的地方。”她也没有能力像那些有钱的外地人一样,将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