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0-6-8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人为本”做好“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改变工作思路,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
随着“90后”大学生纷纷开始涌入大学校园,在思想行为上一向备受争议的他们开始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学习阶段,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路子。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他们,见证了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睹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历程,同时他们也被赋予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探索“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1.1 思维活跃,思想开放。
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国际国内前沿信息、文化动态,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海量信息。因此,他们视野更加开阔,信息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2008年10月,武汉大学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中显示[1],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在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的形势下,“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思想开放,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1.2 自信张扬,乐于表现。
在调查中显示,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77%表示对自己“充满自信”。他们的意识更加自主,张扬自我、另类,喜欢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非常乐意组织活动,愿意为其他同学服务,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期望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不错过任何可以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强烈的被关注的欲望。
1.3 目标明确,期待发展。
“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了自己成才发展的基本蓝图,他们的目标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期待,怀揣着梦想,有着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白领、企业家、出国发展、公务员……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期待着发展突破。
1.4 个性独立,主体意识强。
“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独生”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于经过自身的实践认识过程来接受他人和前人的实践结论,喜欢自主地思考和选择,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因此,“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明显,主体意识强烈,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做事较少为考虑别人。
1.5 关心天下事,责任意识强。
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关心天下事,责任观念比较明确。90年代至今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同时也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期,“90后”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下,对社会的认知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注天下大事,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1.6 经济独立意识差,消费观念多元化。
在武汉大学“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中显示,“90后”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比较差,对家庭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接轨,趋向于多元化的态势。
2 以人为本,探索“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这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面对“90后”大学生诸多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须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探索“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
2.1 以人为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90后”大学生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考验,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方式方法及形式内容有些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1.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锻炼。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鲜明心理特征,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化,这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他们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同时,应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西部助学工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为“90后”大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2.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把教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2]。教育方式上不能再是一层不变的传统模式,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1.3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于在网络时代出生的“90后”大学生,网络基本上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迅速、主动地占领网络这个具有形象性、实效性、互动性、以及资源丰富性等特点的教育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等主题教育网站,开辟师生交流论坛、QQ群、博客,为同学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2.1.4 充分发挥党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把优秀学生积极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组织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团学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团结、教育广大学生,带动广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优秀党员的言行感染,使周围的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行为,从而改善校园风气。
2.2 以人为本,完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面对“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思想复杂等特点,高校的学生管理应该变“管理”为“服务”,使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利益出发,从而建立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下的人性化学生管理制度。
2.2.1 在学生管理中,要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学校的特点和传统,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性化的制度。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把握,在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上应该以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
2.2.2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审视制定制度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要保证学校的制度完全公开,使每个学生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制度;要审视制度是否客观公正地执行,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法为准”。
2.2.3 在制定有关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安排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充分听取学生基层的合理意见,努力使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符合学生大众的客观权益。
2.2.4 建立信息渠道,对制定的制度向广大学生进行解读,同时,通过正规渠道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应进行及时的研究、修正。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并形成自觉约束的内在机制。
2.3 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有自己的想法,叛逆心理尤为突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须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处处渗透服务意识,应做到学校服务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学习方法转换指导、生活适应、心理困惑辅导适应,逐步实现学生从被动、依赖到主动、自立。提倡“优秀是一种习惯”,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充分利用周点名的时间,拓宽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规范主体范围。整合学校、辅导员导师、班级学生骨干三种力量,依靠班团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广泛开展班级层面的小型多样化活动,培育班级文化,推进和谐班集体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在学校、辅导员导师多种力量的正确引导下,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2.4 以人为本,建立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外教育家把新型师生关系基本定位在:互为主体,即双主体[4]。这种定位是以“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强调老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感情关系,体现教育与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共融。
2.4.1 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任上。在师生关系上,老师往往处于主动的地位,总是在生活上、学习上对学生的行为心存疑问、不敢相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的主动性,遏制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学生管理中,老师首先要放下时时处处好为人师的思想,充分地信任学生,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2.4.2 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个性突出、生活方式多样化。因此,在学生管理中,老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个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兴趣。
2.4.3 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对学生的平等上。“90后”大学生倡导平等,希望得到平等、民主地教育、引导。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跟学生应该亦师亦友,平等地对待学生,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模式,跟学生做朋友、做知己,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双向甚至多向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5 以人为本,营造多元化的和谐校园文化。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绝大多数还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主动抓住机遇,同时结合“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多元化、个性发展多样化等特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并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人为本,营造一个多元化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2.5.1 抓住时代特征,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我为西部做贡献”主题活动,通过西部风光图片展览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自豪感;通过宣传国家关于西部计划的政策,增强学生对投身西部建设政策上的了解;通过组织投身西部的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感染他们努力奋斗,为西部、为国家做贡献。
2.5.2 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90后”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乐于展现自我,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通过平时实践、假期实践相结合、内容突出体验教育和情景教育。同时建立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满足其个性发展,挖掘其潜在能力。
2.6 以人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开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使得他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具有发散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启迪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和平常的生活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90后”大学生个性多样、素质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管理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开展符合个体发展的教学、管理工作。
2.7 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职业规划。
在信息化社会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很清楚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对未来的规划有自己的见解,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受外来新思潮的影响,社会风气比较浮躁,从而使得“90后”大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些不切实际、把握不准。因此,在对“90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上,应该给学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使他们的职业规划更符合个人的发展特点,对职业规划有更清楚的认识,更加理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3 结语
“90后”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一代,“90后”大学生更是被寄予期望、肩负祖国使命的新一代。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改进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11-12.3.
[2] 周章领.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南昌航空大学,2009.
[3] 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83.17.
[4] 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