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选文有说明文、散文,有古诗和现代自由体诗歌。《巩乃斯的马》为散文,写群马奔腾的动态局面如“山洪奔泻”惊心动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从中指出我们人类的生活与马息息相关,说明了马是人类的好朋友。作家周涛对于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对西部的感情一样宽广而深厚,执著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身所说的“我希望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言人。”“辽阔”是他表示文章的艺术张力,《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局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巩乃斯的马》所描绘的马群奔跑场景并不熟悉,体会课文难度较大。课前学生收集了许多资料,包括作家自己以和巩乃斯当地的情况。学生们通过第一课时对马群、巩乃斯当地的诸多介绍,基本了解感悟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和巩乃斯马群奔腾的局面。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画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到了散文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质疑、讨论、朗读等使用各种方法学习体会课文,对场景的描写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设想与目标
  1.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意自现。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气,是学习和积累的好资源,应该让学生有充沛的时间通过读和想象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生动之处,并和时练笔,反馈收获。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可以为学生播放马群奔跑的影片片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心灵真正受到震撼。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两分钟:继续介绍马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真正的马群吗?
  生:见过,去草原旅游的时候常能见到,但是散养的居多,很少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马群。
  生:没亲眼见过,只是在影视作品或查找到的资料中看过,体会不深。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气势雄伟壮观,极为震撼,那种局面必需亲身经历才干体会。
  生:虽没亲自见过,但很向往,想见一见。
  师:没见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以后会有机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神秘的巩乃斯,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这世间罕见的场景。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巩乃斯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补充画批、质疑)
  生:巩乃斯的马数量众多,气势宏大。
  巩乃斯的马形态各异,充溢旺盛的生命力。
  巩乃斯的马群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
  师:是啊,对巩乃斯的马群奔跑局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二、课中研讨
  师: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读中感悟,学生朗读。
  生: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逼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局面展现出来。马的精神以和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生:有的疯狂向前飞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师:排比、夸张的写作手法把马的精神和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
  生: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重点品味:涌奔泻冲锋
  师: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品味后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生:文章描写出了马群飞奔时的不同状态,重点体会写法以和排比句的作用。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身的理解。
  师:应在2自然段重点练习朗读
  重点品味:奏碰撞飞溅扭住缠住交织
  针对以上几点展开讨论、质疑。联系全文谈感受
  师: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宣泄交织在一起,生命力冲击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
  生:作者真实钟情于马。
  师:请大家看一部马群奔跑的短片,直观感受伟大的场景。
  三、总结
  1.“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中深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
  在人生的瞬间作者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高尚壮烈。
  2.小组交流课堂笔记,说说记笔记的方法和收获。
  四、作业
  1.完成《伴你生长》的相关活动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
  3.收集带“马”字的成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2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局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局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群马飞奔的壮丽局面吗?走入《巩乃斯的马》,你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为马的魅力所折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考虑: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2、指读课文,订正读音
   3.、交流初读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局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你最喜欢哪一局部,就读哪一局部,说说你的感受。个别读,齐读
    (1)这情景象山洪爆发似的,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十分壮观。指导朗读:声音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
    (2)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指导朗读: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指导朗读: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示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4)你是怎样理解“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马蹄声、嘶鸣、叫喊声和雷声、雨声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局面,真是震撼人心呀!(眼前仿佛出现出群马与雷雨格斗的惊心动魄的局面。)谁再来读?
    (5)由惊心动魄道瞬间消失,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是让人惊叹呀!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四段
   1、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局部: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奔驰,自由豪放的局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读最后一句,问:
    (1)它指什么?
    (2)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
    (3)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四)小结: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局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五、课后问题、课外延伸
  (一)课后问题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局面。
   3、背诵第二段。
  (二)课外延伸
     根据中心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身遇到困难时,自身的所作所为,形成对比或引起共鸣。
  作业安排:
  必作:1、写生字。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写一篇读后感。
  选作:选择一些写马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整体到局部   气势
                 突出特点    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3
《巩乃斯的马》这篇课文是作家周涛《巩乃斯的马》一文的节选。文章借助对马群奔跑局面的描绘,表达了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在作者的笔下,马群之中无论大小,个个皆为勇者,虽然暴风雨不期而至,它们却都能勇敢地一起应对。文字极为朴素,却能让人体会到大自然令人折服的壮美气象。对于此次讲课所用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感受到马群奔跑的气势并不是很难,但是要深入的挖掘文章的内涵,使一个10岁的小朋友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却有一定的难度。在本次授课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胜利:
1、 巧妙设计导入,搭设学生考虑的空间
在课前谈话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马在你心中象征着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与学生交流,小朋友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马象征着潇洒”,有的说“马象征着速度”,甚至还有的小朋友说“马象征着勇敢”。听着小朋友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真有些忍俊不由,就在小朋友们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适时的出示了马自古以来象征含义的一些资料,小朋友们认真的读着,原本有些喧闹的教室一下子恬静了起来,当小朋友们读到“马是刚健、高昂、热烈、丰满的代名词。在象征保守中,马是力量和活力的化身”时,仿佛已经陷入了深思,引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考虑。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走入了课堂,也是这样的课前铺垫,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打下了一个很好基础。
2、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授课过程中,我始终围绕着“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巩乃斯草原上马群的壮阔?”这一个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用这样的一个问题来串联起整篇文章的内容。当学生抓住马群奔跑时气势壮阔的句子谈出感受后,我又顺势提问“马群是在什么环境下这样奔跑的?”引导学生感受到马群是在“夏日迅疾而猛烈的暴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飞驰着,抓住“迅疾、猛烈、孤鹰来不和躲避、草原瞬时打得烟尘滚滚”等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此时再联想到“在暴雨中狂奔的马群”学生很快的就能感受到马群有着不畏惧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从“涌、山洪奔泻、踏住闪电”等词语中感受到来自马群身上的生命的力量。学生的这一层次的理解已经与作者迈进了很大的一步,此时我再出示一段作者周涛的个人经历,推波助澜让学生能够更近的与作者接触,发生心与心的交流,使文本、作者、读者之间发生共鸣,从而感受到有过如此坎坷经历的作者看到这样一群自由奔跑、不畏惧暴风雨的马群会发生的那种对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和追求,揭示了本课的中心。这样由一个问题引入,教师再从中为学生搭设一层层的扶梯,整节课下来不只使老师的琐碎问题变少了,节约出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考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使学生们感受到每一个环节就像寻宝一样,逐层递近,从始至终都坚持着积极考虑的兴趣。
3、 机智运用评价,点亮语文课堂
教师的评价是教师上课过程中必不可少语言,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感觉自身能够和时抓住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引导,为后面学生的考虑拓宽了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比方:当一个学生谈到巩乃斯的马群让她感受到假如今后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坎坷,自身也会坚强的面对。这个看似与文本内容不是十分贴近的答案,却让我的脑海中灵光一现,这个小朋友不正是谈出了读文章后自身独特的感受吗?这不正是我希望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不同感受所体会的内容吗?于是我和时的抓住了这个小朋友的精彩回答,追问了一个问题:“巩乃斯的马群为什么会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坎坷呢?”听了我的追问,小朋友也就顺势答出了是暴风雨的恶劣环境让她联想到了人生中可能会出现的坎坷,而马群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使她感受到了来自马群身上的那种拼搏精神。多么精彩的回答,听了这个小朋友精彩的发言,我不由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她说:“你的理解能力让老师为你赞叹,而且你还是个善于考虑的小朋友,不只能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谈感受,还能联系自身的生活进行深入的考虑,老师发自内心的为你喝彩!”这几句简单的评价语不只让这个小朋友得到了满足,而且也更激发了课堂中的其他学生,为他们的考虑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小朋友们在接下来对文章内容谈理解的时候,也会向这个小朋友一样加上了一两句自身独特的感受,有的说“从马群中感受到做事情要团结、要有秩序。”还有的说“从马群在暴雨中奔跑感受到今后自身不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结束后,也让我感觉到有许多遗憾之处,比方整节课下来,学生在谈理解、谈感受方面感觉比较透彻,但谈得多了无形中就缩短了朗读的时间,因此整体感觉课堂中学生的读还是不够充沛,读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究竟要如何处置“谈”与“读”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做到既不是学生不停的谈偏离了文本,又不是教师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性朗读,让学生在无效重复的朗读中逐渐失去了读的兴趣,而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使这两者能够有效的结合,还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23: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