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红树林》教学设计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树林》教学设计1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沛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红树林》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和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局部。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安排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掌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研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身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红树林》教学设计3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
大雁塔小学地处著名的古迹大雁塔西侧,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兴办于1960年。整个学校精心设计规划,形成了一个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的优雅育人环境。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工135名,学生3000多名。学校于1978年分别经省、市、区政府批准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和对外开放学校。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八五”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多种省、市、区级的先进、优秀等称号。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协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局部,在朗读时偏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课后可布置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局部。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身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
(1)说说自身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个局部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
(3)有感情的朗读自身喜欢的局部。
应该怎样读?
练习朗读。偏重点有所不同:
①远观局部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示。
②近赏局部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示。
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偏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偏重于精读指导,目标明确又各有偏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干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小朋友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小朋友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一起进步, 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有声有色。
总评:
在本单元的三篇主题课文中,《红树林》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和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1.在教学目标确定上,重在从阅读资料中捕获重要信息。根据课标的精神,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获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训练,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关知识性方面的,则不是它所要特别关注的,不必作繁锁的讲解和精细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课教学,着重在让学生从课文中捕获三类信息:一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二是所描绘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样的特点?三是作者由红树林联想到了什么?
2.在教学战略运用上,重在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略读课文,必需抓住主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和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本课教学,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后两个问题,自读自悟。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精略交互。“略读”与“精读”虽然各不相同,各有偏重,但是只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他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阅读战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在自读自悟、粗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战略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内引外连。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布置的一篇习作,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本组内容和本课“金钥匙”,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主要突出二项:①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身的感想”。这个要求放在“金钥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时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只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和生长。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上竭力在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1: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