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黄河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河象》课堂实录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生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扮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管完整的特点,以和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加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观赏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管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管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局部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扮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假如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身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假如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陷进
                    ↓
                    化石
  和:参考资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局部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管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局部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管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局部,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坚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黄河象》教学反思2
《黄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为我们介绍了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的马莲河畔,发掘出的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重点写了科学家假想的这头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一)假想的目的
  课文意在介绍黄河象的化石,为什么把重点放在假想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上呢?原来,介绍事物总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具象化石体格高大,保管完整,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剑齿象化石中堪称第一。课文正是抓住它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这两个特点,人们容易注意到高大,而忽视其完整,课文便把完整这一特点写得更具体一些。这具象化石为什么会保管得这样完整呢?为了解开我们可能发生的疑惑,便重点写了对老象落水情景的假想。
  (二)假想的依据
  假想总是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的。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的依据是什么呢?细读课文最后一段,我们不难找到,科学家的假想是依据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现场的沙土、砾石以和象化石斜插的姿势、高翘在骨架之上的象牙等情况进行的。
  (三)假想的内容
  科学家们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是由于二百万年前的一头黄河象失足落水而变成的。那么,这头黄河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又是怎样失足落水变成化石的呢?从课文第二段我们可以知道,天气炎热,黄河象渴得难受而四处找水喝,以和河底有淤泥,是它失足落水的主要原因。由于天气炎热引出的河流水面很低,老象的鼻子够不着,它喝水心切而顾不上环境是否平安,以和身体疲劳而有气无力,是它失足落水的又一原因。此外,这只领头老象跑在象群前头和它的身体笨重,也是它失足落水的原因。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是:天气炎热而渴得难受,喝水心切而不顾环境,够不着水面又往前走,踩陷石头又来不和抬脚,踏进河里又陷入淤泥,挣扎呼救却越陷越深。正是它陷入淤泥被那冲积的泥沙掩盖在地下,经过二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逐渐变成了一具象化石。这样建立在可靠事实依据上面的假想,从过程上看是那么自然严密,从环境条件上看是那么周全合理,难怪我们读来能够感到真实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黄河象》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黄河象》一文时,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布置到课文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身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是介绍黄河象,还是说明黄河象化石保管完整的原因?通过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容易,说明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保管得那样完整难,科学业家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管完整的原因,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故应着重来研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揣测。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一会儿,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继续:“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他们发现问题:“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河里,并引申出黄河象化石保管完整的原因。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落水淹死在河里?有的说因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说因为石头滑,有的说因为天气热……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通过让学生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业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9: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