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赛课必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发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⑴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⑵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示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示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女娲给小朋友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发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发生的同时,也发生了“爱”,发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2、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五、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发明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写一段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2
【教学创意说明】
  主要采用对话式阅读方法,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以“主问题”带动对全文的个性化研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母爱,学会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评价神话。在充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发明潜能, 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发明性。
【公开课教案】
一、读课文,讲神话故事
二、研读“主问题”,感悟母爱
  1、主问题: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表达个人见解,并拟动身言要点。
  2、抓住女娲是母亲这个形象,联系学生实际,激起他们对亲情的关注,对母爱的珍视。
  教师导引:女娲用泥捏“人”也会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抚慰”,你能想像你的母亲在十月怀胎之后把你生下来的那种感受吗?请说说关于你和妈妈的故事。
  教师小结:不论是神话中的女娲,还是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妈妈,都是可爱、可亲、可敬的。母亲发明了人类,含辛茹苦地抚育了我们,作为儿女,我们也要细心地关爱妈妈,报答妈妈。
三、探究生命起源,认识神话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通过交流,讨论,激起学生探究生命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人类的起源。
  2、主问题:凭我们现在的知识可以明白,神发明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可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请以本文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四、憧憬未来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人类的未来,描绘一幅有关未来生命的科学的而又充溢美好感情的蓝图。
  教师导引:在神话里,“人”是神的儿女。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对“人”的认识更深入了,“人”又有了许多新的概念,如机器人、克隆人、外星人;同时,生物也将不时地进化……那么,多少年以后,人这一高等动物在外形、内心情感等方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你展开想像,谈谈未来“人”的进化和发展的趋向。
五、师生一起收束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身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考虑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讲讲自身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阅读
  以讲故事竞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一起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一起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 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和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研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给出资料。《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
  《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终究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他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假如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⑵ 你也发挥自身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发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发明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身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二、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身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身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像自身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发明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实际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发明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发明胜利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发明……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3、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示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局部,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发明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发明胜利的喜悦。
四、安排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