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朱红蕾                                          

假期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之前并没有怀有热情,抱着翻一翻的态度。但是一开始读,一下子被吸引,有时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读的时候,每页都是细细的读,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很有实质意义,很实用很实用。

我了解到,王晓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网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引路长者”,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极大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也就是来自于这个专栏。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在另一则案例的点评中,王晓春提出来处理学生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二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对于老师喜欢求助的现象,王晓春分析说,“求助有两种类型。一种求助是‘完成任务’型的,其着眼点是‘学来一点招数,解决眼前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求助是‘提高素质’型的,其着眼点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把习惯‘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

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大部分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反复强调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教师。在这些案例中,王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分析了许多我们习焉不察的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有网友问王老师:“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王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问题本身进行了思考分析:
  如果你老老实实地沿着这个提问的思路想下去,你可能上当。
  因为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一个圈套。当然,未必是提问者有意设置一个圈套,他已经习惯这样提问了,或者干脆说,他已经习惯在圈套中生存了。
  请仔细玩味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字: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
  您会发现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结论了。作者在提问的时候,已经把这些结论偷偷地强加于你了。你一不小心,就会走进他的封闭思路。
  这个问题暗含的结论有:
  1.学生说的话是“闲皮话”。这就肯定了学生的错误,否定了教师可能有错误和责任。教师被悄悄择开来。
  2.“如何对付”,限定了你的思路。也就是说,你不要问学生为什么会说“闲皮话”,只要说怎么办。不必研究,管就是了。
  恕我直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型的、教师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提问方式。
  与此相对的,开放型的、非主观的、反思型的、研究型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学生上课为什么会说闲皮话?
  这样一问,你起码要考虑师生两个方面的原因,无法把责任都归于学生,这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好处可就大了。
  读到如此睿智的分析,不亦乐乎!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寓严谨于轻松幽默的文风。王老师治学的严谨周密,在教育在线是公认的,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态度平和,唯真是从,没有情绪化的言辞。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从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浅出,从容不迫,透彻明白,同时又幽默风趣,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对于一名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好书,并能学会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对于老师是要学习的,学习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但有很多老师并没有学到点子上,由此我想起了在很久以前听过高林生讲过的一句话,像我者,亡!学我者,胜!呵呵,想想自己也是这样的,所谓学,真的叫“学”了,一直以来都没有学到别人的真正的精髓所在,都是属于最浅显的模仿,属于人云亦云那种,因为我们作为小学的老师,在刚上班时,缺少经验,什么都不懂,所以也只能这样模仿了,后来由于自己懈怠思想严重,也没有再想去怎样怎样的学习,直到现在看到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眼前豁然开朗。





班主任工作经常让人感到头痛,但王老师却一直强调要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而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的前提,则是不断地研究教育现象,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抱着研究的眼光,才能够从伤人伤己的情绪化的反应中解脱出来,气定神闲地做好班主任。而且王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要学会做减法,要考虑在班务工作中哪些工作可以不做,而不像通常所考虑的哪些工作要去做。仅仅是思维方式的这么一个转变,就可以让真正有悟性的班主任从永无止息的劳役中解放出来,大大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含量,从而真正地享受教育。



从王老师这里,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王晓春老师前言中做案例点评时所遵循的原则颇有意味,现摘抄如下:

    1、横向,不就事论事,在教育大背景下研究教学,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纵向,追踪学生和教师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个人成长史的根源和历史根源。我特别重视家庭影响,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因为学生的问题,几乎来自己家庭。

    3、对教师的案例陈述采取分析态度,不盲目跟着教师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体性和独立视角。以我的经验,老师陈述的事实,往往是经过他的眼睛和头脑筛选过的,甚至问题的提法都可能包含着既定的教育理念,点评者如果不能跳出这些圈子,很难看清庐山真面目。

   4、侧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为都有某种理论假设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特别注意找到教师教育行为的理论假设,对它加以分析。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

    5、先问”为什么”,假设多种可能性。老师遇到个案,一般劈头就问“怎么办”,这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搞清楚原因,只能乱办。所以我们必须先和老师一起,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分析原因时,我注意做多种假设,因为”单打一”的归因方式,失误的可能性较大。遇事假设多种多种原因,这是教师的基本功。现在教师这种基本功普遍比较差,必须反复练习。

   6、要出招。个案点评虽然重在梳理思路,但是梳理之后,最好还是给老师出点主意,提点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否则不解渴。你否定了人家的理论假设,就要拿出自己的新假设;你否定了人家的做法,就要拿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

   7、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网络有一很大的优势,可以互动。我特别注意根据老师提供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或纠正自己原来的看法,改变做法。也就是说,这种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段落,没有终结。

  感悟:

     做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到有时候在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时,自己的教育方法显得有些机械单一了。虽然班级现状基本上比较稳定,而一些譬如行为习惯较差、懒散、好动等特殊学生却成为工作的难点。对其的教育似乎到了一种山穷水尽的地步,很难有所新意和突破。细细想来,自己在教育方法方式上方面显得机械单一,很多时候都受自己片面的经验或急功近利的管的思想所限制,教育观念并不高明,相应该带来的教育行为及方式的有效性降低。自己阅读他的书,思想有所触动。尤其是以上的几条原则更让我明白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些初步的设想犹然而生心中。

   1、遇到问题时,不凡先冷静思考,仔细调查,获得更可靠更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切忌以自己的主观经验或情绪感受下结论,提对策。这是一种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情绪影响的思考方式,对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不会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只会积累一些狭隘的经验。

   2、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是仅为怎么做,而是首先搞清楚是什么,其次对于一件事情要尽可能地提出多种假设可能的原因,在实际教育实践中调查思考,摸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否则如同不问病情,胡乱投医、用药一般,只会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

    3、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缺少智慧机械单一的关爱其教育水平并不高明。也许有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学生的个性特征横向方面需要考虑,个体在不同的情境及时间条件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而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揣摩的。我们不能完全打着爱的旗号实施一些低效的做法。

   4、指导家庭教育犹为重要。家庭的状况、家长的思想观念、受教育的程度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好有效地家校联系势在必行,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人意,家长工作忙及不重视加上自身水平受限制也是影响一些问题学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不是一味出现问题后才设法去堵塞,在此之前,发现问题有所萌芽抬头就应该与家长共同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把相应的问题尽可能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

   5、科学的精神及方法态度需要培养。我们要力图避免“单一归因“的教育模式,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及设计解决方案。当然,这个过程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会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效率高一些,我们应该平时积极树立科学的意识,全面地思考分析,不断地反思总结。在这其中,尤其是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应该小心翼翼细致全面地提出多种假设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大胆地验证,找到实质所在,才能开出高效些的“药方”!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深入的工作,仅靠原有的一些经验和水平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的影响,面对形色各异的学生,我们只有多一些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才会尽可能有效地完成相关的教育工作。当然,理论毕竟是纸上的,只有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才会有所进步!

读着这本书,沉浸在老师的喜与忧,老师的爱心和关心中,发现里面有许多案例和我们平日遇到的都有些相似,自己再遇到什么困难时,应该多想想这本书所给我的启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的!



读王晓春老师的书,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做新时代的教师?我想,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ü      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珍视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ü      做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ü      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

ü      做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ü      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ü      做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ü      做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

我想,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应时常扪心自问:“对于孩子那稚嫩的心灵,我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教育现象、感受、思考这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那将是一笔何等可观的财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1: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