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味”



湖北省兴山县实验小学 蒋必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老师们迎着朝阳一路走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着,反思着。几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感觉走,人文精神的过度体现,多媒体的广泛运用等历程。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事实上在纷乱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已经迷失了方向——为了追求新潮看似精彩的方式方法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为了找寻表面的繁华忽略了许多本质的东西;为了盲目的模仿丧失了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本色语文的回归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育。回想起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走过的道路,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以下“三味”:



  一、让语文课回归“原”味



  我曾经听过一位二年级的教师上《黄山奇石》这一课,首先教师用多



  媒体课件播放了黄山的风景图片,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学们都热热闹闹地读了起来。大约读了五分钟,教师问学生,作者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这个问题被班上的优等生抢着答对了。老师在很满意地在黑板上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教师又问同学,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部分,把你的喜欢用朗读表现出来,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教师请了几名到台上表演,有两名同学表演得还像模像样,我很佩服孩子的领悟能力,接着教师让全班同学也试着读一读,演一演。教室的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把头探到离我近的同学中去,想听一听他们的读书情况,可是有几个孩子的书没有读熟,有的生字还认得不准,也只是装模作样的和其他同学一起活动。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黄山其它奇石的名字和形态,这时举手说的人就不多了,即使有的同学起来说了,想法也不太合理,语言也不够准确。教师在这里并没有做多的引导,而是急于完成下一步的内容了——让同学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或者是写出来,这一任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完成,教师见时间不多了,就选了几份认为满意的作品出来展示,最后老师说:“同学们,黄山石真奇妙呀,你们想做一次导游把这里的美景告诉你大家吗?”这一节课,看起来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可是仔细观察,只是部分优等生的在表演,还有一大些学生在看戏。一节课下来,许多同学连书都没有读熟。在对一篇课文没有读熟的情况下,能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吗?况且还要演出来、画出来,甚至编成改成导游词,这对学生来说太不实际了。我想“一节好的语文课绝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形式美,更不是把语文课来个大杂烩。我觉得语文课可以上得简简单单,但必须扎扎实实。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在评课中说:“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孩子写作文。”“没有人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就这么简单地教,为什么不行?”如果教《黄山奇石》以读为主,让学生把书读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收获也就不同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二、让语文课充满“读”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指导朗读时,要体现读书的层次性,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时,就要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品读课文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是理解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不辞辛苦地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一节课中,老师不断地讲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问得荡然无存,一篇好好的文章被分析的支离破碎。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老师如果把讲解分析的时间用在朗读上,会起到事半倍的效果。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看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得把朗读进行到底。我曾听过两个老师上《威尼斯的小艇》,在学习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段时,一位老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式体现船夫的技术好,当时我也思索了一下,用个什么表格表现呢?看看教室里的学生,有一半的同学无从下笔,后来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启发下,勉强有一大半的同学弄了一个表格。表格大致的意思是从船夫的驾驶速度快,在极窄的地方能平稳通过,在拥挤的地方能做急转弯三个方面概括的。等同学们把表设计好,上课的时间已过了一大半,后面的内容也就只能跑马观花般的过了一遍。这样的语文课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效性差。而另一个老师上这段时,让学生反复品读这段话,把能体现船夫技术好的词语找出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体会这些词。然后让学生把对船夫的赞赏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学得投入,读得有滋有味。船夫精湛的驾驶技术也就呈现在学生眼前了。看来,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才能使学生领悟到课文语言的精美和内在的蕴含,学生的朗读也才能与文中的内容融为一体,语文课也才会充满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三、让语文课充满“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会洋溢着情感美。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有如诗如画地写景文章,还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童话、寓言……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怎么引领学生去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呢?虽然新课标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但小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而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的良好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深层感受。在上《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好几遍,当我在想怎么备课,怎么跟学生交流时,才发现自己读的那几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阅读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文章,对作者的命运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再来读课文时,发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也不一样了,我能切身地感受到作者下肢瘫痪后那种对生活的失望,也更能体会到一个平凡母亲的切切爱子之情。当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忍不住流泪了。在我的感染下,学生的心很快地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走进了文中那位母亲的心,他们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由此,我想到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要想让学生受感动,自己首先要被感动,然后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也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语文课也才能有浓浓的情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5-31 05:39:12 | 只看该作者
h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