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1
一、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掌握教学目标
    《老北京的春节》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 单元《过年》中第二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共有7 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根据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认知现状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原有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自学9 个生字并会组词。
   2 、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 、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 、引导学生把自身平时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
  二、广泛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藏
    新课标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处置资料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过年方面的知识。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的资料。
  三、紧扣教学目标,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字进行读、写的指导。
  (三)、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1 、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过年”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2 、这些资料,你是怎么找到的?(看书、问他人)
   3 、老师通过看教学参考书和上网也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过年的资料,你们想听听吗?教师口述介绍。有条件的可以制成课件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样更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小结:看来呀,只要我们肯动手去找,动脑去想,动口去问就能获得知识。我们既然知道了过年的这么多信息,那你想不想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局面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四)、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个记号,再回读一遍。
   2 、检查读文。这位同学有这么几句话读得不太通顺,让他再读一读或大家齐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认为满意了,打上“* ”。
  (五)、读好课文
   1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还得把课文读懂、读好。
   2 、我们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读,谁的朗读读到大家心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来这样读一读。
   3 、同桌合作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用“……要……还要……”说一句话并互相订正。
   4 、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读。
     教师引读第三段
     师:到了腊月十九日——(生读)
   5 、范读第四自然段,生细细品味并做出评价。体会除夕的热闹景象。
   6 、男女生比读第五自然段。解决不理解的词“截然不同”并摘抄下来。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感受大年七年级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7 、师生对擂读第六自然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升华,更好的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个排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 、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再次通读全文,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师同时板书)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热闹的气氛。
   3 、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一说自身家乡过年的习俗。
  (八)、课外作业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大显身手”“笔下生花”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课后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为下节课做铺垫。
  四、小结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分类放在信封中,在信封上写明是哪类资料,以备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2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身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局部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身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小朋友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身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考虑: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二)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身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和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身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浏览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小朋友小朋友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级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方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级-----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身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身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依照自身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 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示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身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小朋友。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缄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发明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效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身的资料。现在,我们依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和时褒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习: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时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助。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局部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局部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习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发明欲望、发明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习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习书写、组词。自身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动身,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习: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身必需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次,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缺乏之处在于练习的布置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