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浏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一、课堂导入巧
  (片断一)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谁能告诉大家“惊弓之鸟”写了件什么事?(生答略。)大雁的母亲悲哀欲绝,坚决要为小朋友报仇,因此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雁发来的消息。
  (课件:出示《森林报》)
  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哀欲绝,它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了自身的小朋友。据悉,死者的母亲已上诉,状告更羸,而更羸直喊冤枉,说造成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因此,双方将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森林报》记者小雁
  师:大雁的母亲和更羸要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稍停顿)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律师?
  生:想!(欢呼雀跃)
  师:好,现在就让大家做一回小律师。愿意为大雁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师出示“原告”、“被告”牌子。)
  生(兴奋地):原告席。
  师:愿意为更羸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生(齐):被告席。
  师:(戴上法官帽,庄严地)各位小律师请注意,请你们速读课文,将有利于自身的证词圈出来、划出来,然后可以相互议一议,几分钟后将正式开庭!
  研讨:
  《语文课程规范》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胜利的机会。让学生当一回小律师,这种特殊的角色设置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性自然比为读书而读书高。另外,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学生们从自身的感悟动身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经常会造成意见分岐,而这种分岐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业的推进。”小律师的各执一词,正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力契机。
  二、文本利用实
  (片断二)
  被告律师:大雁已经受过箭伤,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师:你怎么知道大雁已经受过箭伤?法律是讲求证据的,你的证据在哪呢?(生手足无措)
  师:证据在课文中。
  被告律师:(读第九自然段。)
  师:从这一自然段,能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可是本法官觉得你的推理力度不够,你看看这样说会不会更好。(打开课件)
  原告(或被告)律师请注意:我的证据在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它是这样写的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
  你试着用这种方式说一下。
  师:在后面的辩护中,各位小律师最好也用这种方式。
  研讨:
  “按要求争辩”,这个切入点琢磨得好,既使学生重视了文本的学习,又使学生将杂乱、模糊的思维引向了清晰、有序的轨道,教给了争辩方法,提高了思辩水平,很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的整合。
  三:学生参与活
  (片断三)
  原告律师:被告律师请注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这说明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假如不是更羸拉弓射它,大雁完全可以回家养伤,就不至于死了,所以我认为更羸是有罪的。
  师:原告小律师,你从哪里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课文中说大雁慢慢地飞来,说明它已受过箭伤。
  师:那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稍停、思索状):课文中说是“一只大雁”。大家都知道大雁总是成群结队的,要么排成“人”字,要么排成“一”字。
  师:这说明了更羸是怎样的一个人?
  原告律师:很善于观察,很聪明。
  师:对,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的人。更羸观察得那么细致,可我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并没有听出大雁在空中慢慢地飞,也听不出它孤单失群,叫声凄惨,你能再读一遍吗?
  原告律师:(有感情地读)
  师:很好,请坐。哪位小律师还想读一下?
  (很多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师:既然这么多小律师想试一下,我建议想读的小律师站起来,大家一起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从刚才各位小律师有感情地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孤单地在空中飞翔,它的叫声是那么凄惨。被告小律师,你们是不是也被感动了?
  被告律师:法官大人,我提出抗议。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法制社会,虽然大雁很可怜,但罪不在更羸,因为更羸并没有用箭——终究法不容情。
  (笑声、掌声)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法不容情。
  (这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小律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
  研讨: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法不容情”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缺乏为奇了。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和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和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发明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法庭)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沛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特级教师韩春梅语)”;学生精彩哪里来?从本课例不难看出,教师巧妙的公开课教案、对学生的充沛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用引读法读最末一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协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
  师:叫得凄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
  师:他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了……
  师: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出示教具:弓和鸟)这是指什么鸟?
  生:惊弓之鸟。
  师:谁能看着弓和鸟讲这个成语故事?(指定学生讲这个故事。)
  师:这个成语中的鸟字换成人字可以吗?
  生:不行,只能是讲惊弓之鸟。
  生:可以改,因为是协助魏王以后要多动脑筋的。
  生:不是协助魏王动脑筋,魏王是不善于考虑和观察,但是他不是惊弓之鸟。
  生:这个成语是来教育大家的,要大家别像惊弓之鸟。但是听爸爸讲过成语不能改动。
  师: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成语是不能改动的,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情况怎样?
  生:比喻古时候受过惊吓的人,又遇到惊吓的时候就非常害怕。
  生:比喻现在有些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师: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干正确认识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3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加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境,利用阅读期待,一起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溢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 “ 倾听 ” 文本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师:今天我们来学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身手,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给学生充沛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师:好,下面请各位“小福尔摩斯”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协助。
  师:用波浪线画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更羸怎么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2、大雁叫得凄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协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 “弦响”、“害怕 ”、“高飞”、“裂开”、“掉下”这几个词贴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师:用上“因为 ……所以……”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 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身(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在期待中“叩击”文本
  师:我们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问题解决了,这黑板上的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当然可以
  师:真的吗?老师觉得一个有责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想:这个案子好不好结呢?能不能让人们信服
  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生:那是因为大雁很害怕。
  师:不错,可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
  生: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
  师:有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伤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听得“嘣”的一声响,以为是什么,没去理会,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亏不是要害,但还是吃尽了苦头。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飞,瞧见地面上有许多人朝它指指点点,很开心,以为人们在赞美它,防备之心一点儿也没有了。没想到会遭此厄运,大难不死,真是倒霉中的大幸啊!
  生: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要说的是正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知道箭的厉害,吃尽了苦头,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上来了,所以才会那么惊慌失措。
  师:嗯, 现在这些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师:但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说报告,交代说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结合板书自读课文,小组内陈说。)
  生: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凄惨,可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
  生:这只大雁边飞边鸣,孤单失群。因为它受过箭伤,现在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来,心里害怕,于是使劲往高飞,伤口就裂开,直掉了下来。
  赏析:教学实践说明,假如学生的“期待视野”逾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假如“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金老师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它为什么那么害怕?”这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教学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激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时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在期待中“读活”文本
  师: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也学更羸的样子,拉动弓弦,但大雁不落,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 ' 把自身的考虑写下来。)
  生:这只大雁根本就没受伤,从来也没有过中箭的体验。
  生:也许这只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此时此刻它思想正开着小差,悠闲着呢!
  师:那么,这样反过来,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我们,一起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刚才更羸跟大王说话是在大雁边飞边鸣的时候还是大雁掉下来的时候?
  生:是在边飞边鸣的时候。
  师:那我们如何读更羸说的这几句话?选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练一练。
  师:(读得不错)更羸的话要读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话该怎么读呢?
  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是吗?”“你有这样的本领!”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表示怀疑,所以读“是吗”语调要向上扬一点,“这样”两字读得要稍重一些。我再读一遍。
  生:我读的是:“‘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领!’”这句话,我认为要读出大王“大吃一惊”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师:你试试这“啊!”字,该怎么读?当你十分惊讶的时候这“啊!”声会如何出?
  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看老师的表情)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三剑客”在哪儿?站起来读。
  (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扮演)
  赏析:当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一问题的症结后,学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满足,教学也因此进入松弛阶段。此时此刻,教师大胆创设情境:大王拉响弦射边飞边鸣的大雁却不成,与更羸拉弦却大雁落地的心中有数形成反差,在对比中透彻领悟大王对更羸由衷的钦佩之情,从而在这种情感催动下激发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激情,师生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文本,读活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