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0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日月潭的传说》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局部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
主要板书计划:
21、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 大尖哥 化作青山
砍死 水社姐 (结果)
救出
见到光明 (高潮)
太阳
恶龙 月亮
吞吃(起因) (漆黑一团)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能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它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
(《鲁班学艺》等)
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a) 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b) 指名分节读课文,和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c)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作上标志。
交流讨论:
一、(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二、(2-5)写日月潭的传说。
三、(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d) 学生再读课文,在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a) 指名读第一段。
b)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
(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
注意漆的下半局部的书写。
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安排作业。
a) 誊写坌棵生字词语。
b)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我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身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考虑: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考虑: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3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述课文。
2、完成作业。
一、复习课文。
1、齐读课文。
2、生自由剖读课文。
3、复述课文。
二、默写本课生字词语。
三、作业设计。
(一)、补充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葱( ) 漆( ) 性( ) 摸( )
丛( ) 膝( ) 姓( ) 莫( )
2、多音字组词
chuan ( ) jiang ( ) bo ( )
传 降 泊
zhuan ( ) xiang ( ) po ( )
3、填空
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轻英雄,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个潭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