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0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7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明白生活中需要分工合作的道理。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能力在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一读就懂。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升华、延伸课文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由书本世界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回归。
教学过程〖公开课教案〗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知道海洋世界是什么样吗?假如现在请大家画一幅画,你们会画些什么?
生:我想画海豚。
生:我想画美丽的珍珠贝。
生:我想画鲜艳的珊瑚。
生:我想画可爱的热带鱼。
1.师:可是,有一所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他们画的海洋世界和你们想画的不太一样,他们的美术老师说,他们的画里少些了东西。画里到底少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里少了什么》。(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自身的方式认识生字。
2.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生:我想提醒大家,“除”字右边的“余”字和“徐老师”的“徐”字右边一样,大家不能写出了头。而且“余”也是今天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生:我刚才查字典了,“卷”字除了读“画卷”,还有一个读音是“juǎn”,就是平时吃的“花卷”。
生:我觉得“剩”字的笔顺有点复杂,想请大家帮帮我。
生:那你想一千个往北方的人手里都拿着刀,就好记了。
[设计理念:给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质疑、解惑
1.师:大家默读课文,并勾画出有疑惑的地方。
2.交流释疑。
(1)生:第3自然段里出现了“争先恐后”这个词,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生:第15自然段里也有这个词。
师:那请大家轻声自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个成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生:我想“争先恐后”的意思是大家都急着画画。
生:急着画画是第3自然段里的意思,第15自然段讲大家急着发言。
师:你们俩的回答总结起来讲的是“争先”,那什么是“恐后”?
生:“恐后”是害怕自身落在了别的人后面。
生:“争先恐后”讲了大家都在争第一,担心落在同学的后面。
师:大家对这个词有了正确的体会。请大家再轻声自由读读第3、第15自然段,把词语的意思放进去感受,想一想,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同学们上课时很积极。
生:我读懂了,同学们上课时很认真。
[设计理念:将理解词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无意识的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中了。]
(2)生:我想问问同学们,第3自然段里写“老师一说‘开始’”,这里为什么“说”字后面没有“:”?
师:这个同学真善于考虑!我们翻翻学习过的课文,找一找有冒号、上下引号的句子,读一读,再和第3自然段老师说的话比一比,看看自身是不是能够弄懂些什么。
生:我找的是《日月潭的传说》:
他们就问路边的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前面大潭里一亮一亮的,是太阳和月亮吗?”
我觉得用冒号、上下引号的句子比第3自然段里老师的话长一些。
师:有自身的想法。
生:但是我找到的句子也不长,是《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里的:
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
师:你很勇敢,能说出与同学不同的想法。大家有了一些考虑,我们试试将课文中老师说的话加上冒号,再读一读。(教师板书句子)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生:徐老师,我来改。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大家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不对,应该改成: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生:老师说“开始”一定很大声,很快!应该改成: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看样子,你们对这个自然段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才干有这样活跃的思维。再读读你们改的句子,看看还会发现什么?
生:我觉得好像有点不通顺。
生:我也发现了!应该是:
老师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现在再来对比课文中的句子和你们改的句子,你们觉得哪一句更能写出同学们动手迅速、争先恐后?
生:我懂了!课文中的句子更能写出同学们动手迅速、争先恐后。
生:课文中的句子像是一句话没说完,又接着说一样!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寻求最终的答案。]
师:对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说”字后面一定跟冒号,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用。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描写了老师与同学的对话,也没有用冒号呢!找找看!
生:第6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没有用冒号。
师:假如不停地加上“老师说、同学说”,会给读文章的人什么感觉?
生:太??嗦了!
生:太多余了!
师:来,我扮演文老师,大家从这几个段落中自选台词,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体会。
[设计理念:教师借课堂随机发生的教学契机,生成新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迁移。]
(3)生:第5自然段第1句话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因为这幅画里除了大鱼,什么都没有。
生:为什么只有大鱼的画是奇怪的画?
生:因为海洋世界不是这样的。
师:所以,文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幅画,感到十分奇怪。
(4)生: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同学们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师: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通过阅读来解决。只要你细心阅读,一定能从课文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四)阅读感悟
1.师:快速默读课文,考虑:哪几个自然段让你最有体会?
生:第15自然段让我最有体会。
生:第15、16自然段让我最有体会。
2.师:你们有了一些体会,说明你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让我们再轻声多读几遍这两个自然段,每读一遍就简单总结一次,直到你能说出自身的体会为止。
生:我的体会是我们不能只想着当大鱼,也要学着做一些平凡的事。
师:有自身的见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