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陈 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之外,还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它们分别涉及辨别形近字、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了解成语故事等具体学习内容。看似零散,但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具有内在联系。这三个板块以“成语”为核心,从“形近字”到“成语”,再到“歇后语”“成语故事”,体现了从字、词、句到篇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歇后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语的严谨凝练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它们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构想】



从整体的视野出发,聚焦成语。创设由“慧眼识字”“成语乐园”“歇后语王国”等构成的整体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个“趣”字,在有序、和谐的训练中体现一个“实”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辨析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积累成语、歇后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兴趣。



  3.在成语故事的阅读中理解成语,并在今后的表达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成语、歇后语。



  2.搜集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慧眼识字



  1.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游览“成语乐园”。在这次游园中,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可能就会走马观花,空手而返。所以在进入“成语乐园”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一项测试──看看谁具有一双慧眼。



  2.教师出示学生日常习作中含有错别字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操场上正在进行拨獉(拔)河比赛。



  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错别字,交流容易写错的原因。



  师:这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我们要仔细分辨,发现它们的特点,找到它们的规律,就能写正确了。



  4.出示“我的发现”板块的词语,读一读,注意比较带点字的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生讨论交流:“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的部首或偏旁相同,但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其他的字在字形方面有细微不同,要特别注意区别。比如,“归”与“旧”。辨析形近字的主要方法,是了解汉字的意思,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区别、分辨。



  6.平时还有哪些形近字特别容易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它们吗?师生共同梳理本学期学过的生字中字形相近的生字,如,即—既;练—炼;洲—州;犁—梨;幅—副等,巩固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二、“读读记记” ──成语乐园乐翻天



  1.出示第一组成语,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2.交流: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吗?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九死一生、千军万马、千变万化、七零八落、五湖四海等)



  3.出示另外三组成语。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分别是:ABAC式、AABB式和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4.齐读四组成语,读准字音。



  5.成语接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四组成语不同的组合特点,照样子写成语。限时2分钟,看哪一个小组写得多。



  6.小结:通过“成语接力”我们发现,成语大多是“四字词语”,但也有三字、六字乃至八字的成语。成语凝练简洁,生动有趣,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又被人们运用于生活中,后来作为一种固定的方式保存并流传下来。



  其实,劳动人民真的很有智慧,他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如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好朋友──歇后语。



  三、“读读背背” ──畅游歇后语王国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2.交流歇后语的特点。(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是想表达的意义所在。第三,本园地的歇后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3.师生交流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体会歇后语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



  例如,“八仙过海”的传说。



  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版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版前头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4.同桌互读,采取多种形式背诵。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语。



  四、“成语故事”──“故事大王”擂台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成语,还认识了它的好朋友──歇后语。它们一个意蕴深刻,一个幽默有趣,形成了祖国语言宝库中两道亮丽的风景。成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凝练生动,还蕴涵深意。它们有的来源于生活实践,也有许多成语来源于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读读书中的成语故事,看看读完故事,你对“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



  2.借助工具书自学成语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组内交流。



  3.讲述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4.成语故事擂台赛:学生讲一讲《画龙点睛》或其他成语故事。



  5.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和积累了成语和歇后语。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能准确书写汉字,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成语或歇后语,那么,你的表达会更加生动形象,会更吸引读者和听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假如我会变》习作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第五小学 王成莲 张 君

一、 教材依据

“假如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假如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教师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学习资源,会有效的帮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

二、习作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中的“我之变”。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三、习作重难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

2.习作有内容,根据想象编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教学策略

1.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

2.最大能力地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

3.充分预设学情。

学生的天性爱想象,对“我会变”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让学生说得思路广,说的内容比较具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次习作教学的关键之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想象。二是习作有内容,有所写,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想象中的故事。

五、习作前准备

1.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等,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2.教师准备:课件、音乐。

六、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教学板块
学生活动
教师引领
设计意图
打开思路

海阔天空的想
说一说喜欢的事物。

推荐的表达句式如下:

1 我最喜欢…

2我喜欢……还喜欢……

3 ……、……这都是我的最爱。
1.联系课文阅读谈话:仔细想想,人类的想象力真是太神奇了。正是在想象力的帮助下,有了像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想象有多遥远,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要放飞想象,编织我们心中的精彩故事。

2.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先来给大脑做运动。让我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请你说一说你喜欢的事物,可能是人物,聪明可爱的,智慧超群的、神通广大的……可能是动物,天空的,水中的,陆地的……还可以是花草树木,风云雷电,江海湖泊,古代的,未来的,现实的,虚拟的……看谁说的独特,与众不同,谁的大脑就会运动。可以说一中,也可以说多种。

3.适时恰当地给予点拨、鼓励。
这里借阅读神话、传说感受到的想象的独特魅力,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想象。

此环节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无限延伸。
创设情境

随心所欲的变
进入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新角色。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老师有一个秘诀,就能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一会儿,我就让你变成多功能电脑,一会儿让你变成七色花,一会儿让你变成多拉A梦……这个秘诀就是想象,在想象的帮助下你们就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现在你们就可以变了,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给你五秒钟,(在电视剧《西游记》体现孙悟空“变”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马上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变!
教师创设神秘氛围,目的是学生进入自己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变化。
激发情感

激动兴奋的说
1.带着喜悦兴奋之情介绍“我变成了____。”

2.介绍自己变成的新事物的样子。
1.教师引导

(1)你变成了什么?

(2)你变成了____,高兴吗?你能不能高兴地说?

(3)你们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太了起了,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兴奋地、激动地大声说:“我变成了____!

2.教师示范

各位新朋友,你们都变了,我也想变。现在我也变了,我变成了──棒棒糖。你瞧我,大脑袋,小细脖,你们一定喜欢我。(介绍样子)

A很高兴认识你。(和新朋友握手、打招呼。)

B我知道了你的名字,你变成了什么样子的呢?讲给大家听。
目的让学生表达变成新事物的喜悦兴奋之情,并入情入境地介绍自己的样子,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放飞想象

酣畅淋漓的讲
1.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的烘托下,放飞想象,踏上神奇旅行。

2.创意表达
1.教师引导:我棒棒糖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好高兴啊!我要奖励各位朋友,带你们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你们愿意吗?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

2.在音乐的烘托下, 教师描述,:“你是谁啊,你在哪里?在茫茫宇宙?蔚蓝大海?还是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一闻、摸一摸你周围那些奇怪的东西……你现在肯定变得特别与众不同,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你周围一定有很多好朋友,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3.请大家睁开眼睛,旅行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说。如果你

感到有点儿困难,可以参照我棒棒糖的提示。(课件投影大屏幕)

4.想好了吗?赶紧和你的朋友说一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适时点拨指导。)
教师创设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
分享交流 体验百变后的快乐
1.指名说“变”的经历,分享“变”的快乐。

2.其他学生评价、提问。

4.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5互相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夸一夸别人的优点,向对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补充。
1.看到你们说的兴奋的样子,我棒棒糖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谁愿意讲一讲?其他朋友们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一会儿你就夸夸他,看谁会欣赏别人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一会儿可以向他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看谁会倾听,会思考。

2.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3.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点播。
以给“别人提问题”和“听别人的讲述,你最关心内容”的方式意在提醒学生仔细倾听、认真思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求。
学生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内容


习作讲评
好题共读
1.生大声读出自己的习作题目

2.简要评价。
有人说,好的文题,就象文章的眼睛。把这些习作的题目展示给大家,请大家评价这些文眼的美丽指数。

佳作欣赏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优点。

2 用一、两句话评价。
1 指名若干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发现习作中的优秀片段,精彩语句,恰当的用词;发现习作中独特的思路,奇妙的想象,个性化的创意,引导学生给予赞扬。
培养学生欣赏别人习作优点的审美意识

作文讲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精雕细琢
1.学生自改互批习作。

2.修改之后,读给同桌听,互提修改意见。

3.展示几篇修改之后的习作。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次习作中的佳作、精彩片段,还发现了同学们习作中思维的火花,想象的灵光。在欣赏和发现中,我们仿佛又进行了一次神奇、丰富的旅行,谢谢你们出色的表现。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经过精雕细琢的修改后的习作将更加精彩。

(出示一篇习作,师生共同修改。在朗读中,改正错字;在朗读中,顺通句子;在朗读中,领悟内容的简洁丰盈。)

针对内容不具体的,出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写具体,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
在朗读中修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朗读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是修改能力的具体体现。

读写结合,不仅体现在习作的指导环节,笔者认为在习作的讲评,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领悟修改,意义更大。
课外延伸
将习作整理、汇编成习作集。
教师总结: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

汇编成习作集。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变”的习作内容,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充分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如果让他们连续一周阅读神话、传说,让那些奇异,怪诞的故事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他们会像海绵似的将那些故事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他们的童心被激活,童趣会自然的萌发出来。习作前的阅读教学,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还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神话与传说,在口语交际课上,安排了讲故事,评故事,改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想象。在习作指导的开始,以做脑力保健操的方式让学生任意说喜欢的事物。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说的与众不同,说得新颖独特,就要看思路是否开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说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二 点燃想象之火,激发表达欲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创设情境,点燃每个学生的想象之火,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教师扮演“棒棒糖”这个新角色,来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此时,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样子,也顺理成章,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这时,教师什么也不说,给一定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一个个仿佛还陶醉在想象中。然后让学生去说、去讲,他们的表达欲被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三、对“自由表达”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习作是很容易的,避免造成畏难心理。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他的“口”或“手”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如何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自由表达统一起来,是习作指导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变得神奇 编得精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湖南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庹先德 湖南慈利零阳镇二完小 田仲耀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提出的: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本预设着重围绕“假如我会变”,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表达,展示他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教学目标】



  1.能大胆想象编写出“我会变”的故事,内容具体,怎么想就怎么写,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志趣和梦想。



  2.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能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力求想象合理,有一定的思路顺序,语言通顺,情节连贯且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



  一、我口说我知



  1.联系课文阅读导入:同学们在课文中读到了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等,大家都为他们不怕困难、征服自然、战胜邪恶、追求梦想美好的精神而感动!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听。



  2.学生“我口说我知”。启思:大家知道这么多故事,真了不起!故事中的人物也都会变。请问:谁说的让你心动?为什么?你现在也想变一变吗?



  【设计意图:从课内知导入课外知,从说已知的进入说我想变的,让学生进入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对神奇故事的好奇心。启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学生自然思想放得开,情绪会活跃起来。】



  二、我口说我变



  导语:大家都想变成故事里的人、故事里的物,去满足人物的心愿,或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就给每个同学一次“变”的机会,围绕“假如我会变”(板书)编一个能实现自己心愿的故事。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也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也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去保护清洁美丽的环境……



  1.同桌互说。要求:一位同学在说的时候,另一位同学边听边笔录要点;或你问我答,记在心里。说清楚“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我想怎样变,会克服什么困难”等问题。



  2.小组交流。引导:为了让自己的故事编得更好一些,请大家把“我会变”的故事在6人小组里详细地说一说,好吗?友情提醒:说故事的同学要把过程说清楚,内容说具体,目的说明白。听故事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问一问,互相商量启发。并注意发现小组内,是哪一位同学能想出别人没有想到、变别人没有变过的内容。



  3.班内演说。请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在班上演说自己编的故事,这故事要求有独特创意,是组内其他同学没有想到、没有变过的。每一个演说完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更好的想法的同学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教师注意引导与鼓励学生的新创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变”,从同桌说到班内说,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下一环节“我手写我口”打下基础。同桌互说与小组交流是让学生人人有说的机会,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变(编)、变(编)什么和如何变(编)的问题。班内演说是以典型带动人人学习创新,把思维引向深入。有了足够的“说”,下一步的“写”就水到渠成了。】



  三、我手写我口



  1.学生编写“假如我会变”的故事,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我手写我口”,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注意体现出个性特点,写与众不同的内容。



  2.教师巡视,及时给请求帮助的同学点拨辅导,注意发现佳作。



  【设计意图:除了学生请求辅导外,教师不再作任何指导,旨在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不影响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自由编写“假如我会变”的故事,一气呵成。】



  四、我口评我文



  1.教师示范评析一篇佳作和一篇写得不具体的习作。



  2.同桌互读互评自己的习作,读好自己最得意的地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在重音、语气、语速上加以强调,以引起同桌注意。



  3.自我推荐习作,在全班朗读并自我评析。全班都参与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励优纠误,允许意见不一致的同学相互争论。自荐者根据师生意见自己再修改。



  4.布置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习作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自己这样写的理由,根据爸妈的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5.自我誊写习作并写上“自我评析”,自愿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更好,然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企图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自读自评自改自己的习作,充分展示其亮点,享受习作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喜欢习作的情感和写好文章的自信心。】



  【总评】



  新课程对三年级的习作,特别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本教学预设着眼于说写联系,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创意地表达。下面三点尤为突出:



  1.凸显主体地位。学生变和编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对习作的兴趣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假如我会变”教学预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说“我”变、内容自选、“我手写我口”、“我口评我文”,主体地位凸显,习作兴趣浓厚,充分的自主权利让学生如同插上会变、会编的翅膀。



  2.注重合作探究。一人智慧有限,多人智慧无限。为了让学生抓住这次“变”的机会,成功地变出和编出神奇而精彩的故事,既预设让学生自主想象探究,又考虑让学生互相协作探究。如合作探究让人心动的内容,相互交流和评价“假如我会变”的故事,由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合作,形式多样。这样注重合作探究的预设必定会生成课堂精彩。



  3.注意个性创意。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是本次习作能否变得神奇、编得精彩的关键。在开启学生习作积累时,注意引导学生选说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学生构想我会变的故事时,注意引导学生编出实现自己独特的心愿和故事;在我手写我口时,注意让学生体现出个性特点,写与众不同的内容;在评析习作时,注意引导学生评析好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展现自己的新创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