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X)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2007-10-1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  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