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3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案、反思说课稿、教学实录、教学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四小学 李红枫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屏幕出示游鱼图]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第3、4、5“游”字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



  (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



  金鱼纸上游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



  [生写出自己假想为围观者所说的话。]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



  [出示句子: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找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习,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



  四、总结全文,主题升华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五、作业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游──心中游──纸上游



忘我   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和鱼一起游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的细读及策略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章爱芬 郑国英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切实感受,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仅看课题,“游”字似乎不妥。读完全文,方知“游”字实乃对聋哑青年所作之画的最高赞赏,对青年高超画技的由衷赞叹。聋哑青年所写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则是“鱼游到纸上”的前提,也是文本要表现的主旨所在。一个简单的“游”字,蕴含丰富,勾画出的是一个画技高超、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聋哑青年形象。那么就让我们和鱼一起游,去认识这位青年。



  由题质疑,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揭题后,鼓励学生对课题中的“游”字质疑,以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一、鱼游到了纸上──画技高超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两种不同的画画技法。透过这两个词,我们仿佛看到了聋哑青年作画似姑娘绣花般细致,细至极微;如挥毫泼墨般潇洒,飞(飞白)出灵动。透过这两个词,我们还仿佛看到了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执着。如此这般,执一丝不苟的态度,操灵活多变的画技,怎能不让鱼仿佛在纸上游动呢?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孩子的语言是最纯真的,如纯净的天空,如明净的河水;孩子的语言是最真实的,毫无掩饰,原汁原味。“哟”、“啦”两个语气词和一个“!”,将女孩的惊奇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游”字,更是凸显了青年高超的画技,使人充分地感受到青年画的鱼是多么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紧扣词语,感受青年画技高超



  动作演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感受两种画技的截然不同。



  指导朗读句子,体会两种画技的迥然有异。



  此时此刻,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围观的人们会怎样赞叹呢?此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积累的运用天地,学生会从他们的记忆仓库里自然而然提取出这样一些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跃然纸上……”这些将是他们对青年高超技艺发自内心的赞美。



  挖掘空白,丰盈学生内心体验



  “大家赞叹着”在文中是一个空白点,可以以此展开想象,设计说话训练内容:大家会怎样赞叹?并随文练笔写一写。



  这个训练点既是学生情感的渲泄口,又是学生的积累运用场,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鱼游到了心里──专注不懈



  为什么青年能使鱼游到纸上呢?当我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给青年时,他只是平静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所以才能“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胸有成竹”。看来,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已经活灵活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铬在他的心坎上。是啊,只有心中有“鱼”,方能笔下有鱼,纸上游鱼!



  为了心中有鱼,他“一年多”来,“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里的“一整天”姑且只算白天吧。12小时,720分钟,43200秒;想起吃饭或是回家,只是电光火闪的一念之间,怎么就没有在哪一秒产生这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最正常最起码的需要的念头呢。更何况是“一年多”的“每个星期天”,“常常”如此。青年忘记的难道仅仅是“吃饭”、“回家”吗?不,远远不止!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他可能忘记了打伞;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他可能忘记了烈日;在冬雪纷飞的日子里,他可能忘记了寒冷……



  无怪乎,在我眼里他非常“特别”──“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此时,他“静静地看着”,眼睛盯着游鱼灵动的身影,全身每个的细胞感受着游鱼的妙曼姿态……他的身,他的心都随鱼一起游,游入了鱼的世界,游入了忘我的境界,在那儿“呆呆地站”着。



  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受青年的忘我



  紧扣“忘了”一词,让学生发挥想象,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悟出青年的勤奋专注,坚持不懈。



  正所谓“境由心生”。看他画鱼,“围观的人越 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好个“融为一体”,“融”是融合的意思。人和鱼融在一起,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即是鱼,鱼即是人,达到了人鱼合一的高境界。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以至等到太阳快下山,我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这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品读难点,引导学生明白事理



  “鱼先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的关系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关联词说说两者的关系,从中受到心灵的启迪。



  “忘了……忘了……”,世间万物皆忘尽,唯独不忘只是鱼。眼里心里都是鱼,仿佛自己就是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忘我看鱼,鱼才游进了他的心里;正是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鱼才游到了纸上。心随鱼游,鱼方能“游”。岂止画画,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5:0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评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办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①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②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读音: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③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④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②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上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知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①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②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①(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②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③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B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②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不协同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 澈 壶 缸 徽 聋 哑”。

③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④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③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对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5:00 | 只看该作者
自读、自探、自议、点拨——《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辽宁省大连市长春路小学  王萍
评析:辽宁省教育学院  耿天珏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本文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理解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谁来读一下
  生:(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生:有。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胶片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解决问题
  师: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生:“举止”指的是动作和神态。
  师:“举止特别”呢
  生:动作和神态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师:“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生: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就是“忘我境界”的意思。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
  生:“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所以举止特别。
  师: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师: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从“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可以看出青年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是只有的意思。可以看出青年和别人不一样。
  师:谁还能再说说。
  生:从“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师: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生:“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师:(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师: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生: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
  生: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师:(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师: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生:(齐说)小女孩。
  师: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青年画鱼认真、生动,所以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是说青年画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师: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生:如果鱼不光游到心里,就不能把金鱼画得那么生动,小姑娘就不会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青年经过反反复复地看,有了金鱼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师: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生:是一个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人。
  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师: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生:(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生:青年的外貌描写是作者看到的。
  生:青年听周围人的议论一段是作者听到的。
  生:作者还用笔同青年交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总评: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三、执教教师简介
  
  

   王萍,29岁,小学高级教师。她热爱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刻苦钻研业务,锐意进取,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让学生能动地、自主地、积极地、全面地、高效地和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下,力求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从教近10年,语文课多次在省、市获奖。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教师,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青年教师。1999年10月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2、目标确立

(1)、根据教学大纲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说教法

1、教学设计理念: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本文可以分成四部分,教学时没有按常规逐段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体会文章的中心。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本课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

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学法指导:

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诵磁带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学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四个特色:1、结构清晰。整个环节紧紧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主线展开了两个问题,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鱼游到了纸上?”2、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3、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青年画鱼、看鱼的图画和有关句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把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呆呆地、静静地……”用鲜明的颜色突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4、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环节以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勤奋、专注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岭南学校   樊华荣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        、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昨天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1、快速地通读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看图识义。先简单解释工笔和速写,再出示两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小鸟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3、谈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在教学过和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的意思,并用造句加深词语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4、补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引导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
5、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女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青年之所以能够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能做到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静静地看”。这一部分教学,采用了划、悟、读三步教学策略:
1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
2悟。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每个星期天”、“常常”等词眼中进行感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既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可安排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感悟后的朗读: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这一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二是创设情境读: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引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了。)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通过前面悟“看鱼”和品“画鱼”,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组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填关联词,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
3、引导学生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1、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师相机播放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这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2、谈启发,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堂小练笔。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27、 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略)

(设计意图:以一条鱼的形式来板书,一是为了美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执教者:华维文澜小学谭海明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聋哑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景,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四月七日,是我第一次试教,我校首席名师团来给我进行课堂教学磨课活动。“磨课”结果跟我预料的一样,虽然整节课的教学很流畅也很完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感课堂气氛也很不错。但内容太多,显得有点仓促,有些地方的教学欠落实,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尤其是课的下半部分内容,也就是四句体现聋哑青年“忘我”的句子,四个“忘我”都搞平均主义,每一点都拓展得很开,铺得很满,每一处都有很多亮点,但结果却是“东方亮西边亮,结果一处都不亮”。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课的第一课时教学呢?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有什么高招,我感觉有些失落。

经过思考,我将课时目标重新修整了一下。第一课时除了教学生字词,还要解决“鱼为什么游到纸上,而不是画在纸上”的问题,也就是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接着再着重解决聋哑青年“爱鱼达到忘我境界”这一难点问题。目标一清楚,接下去的问题似乎容易多了,我重新将教案修改了一下。王崧舟曾经说过:最能体现语文教师功底的就是两个,一是文本细读,二就是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我想正确、科学地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量,也是教师基本功“文本细读”的重要体现。在第二次“磨课”中,所有听课老师悉心指导,畅所欲言,令我受益匪浅。就我这节课,他们提出了三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第一课时的教学如何把握好内容上的量?二,生字新词是否分组教学更有效?三,青年的“忘我”是否拓展一至两处就可以了,因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有所取舍。不要因为有些内容有亮点可挖掘就不断深究不断涵咏,导致这里也舍不得,那里也舍不得,结果什么也没达成。最终我将那些在这个问题上,我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整。我将三处“忘我”从详案里删去,基本上一笔带过。然后将课后的最后一题,也就是描写围观者赞叹的场景,作为小练笔放在课的末尾处。这样一处理,简练又不失丰实。最后试教也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言语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反复涵咏,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课上存在的小问题还是很多,比方教学生字新词时,学生在下面写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反馈,个别学生朗读后没有很好地加以评价,课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与工具的扎实训练的有机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应好好改进。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所有老师的都是一份丰厚的美美的收获。感谢这次给我这节课提出中肯而宝贵意见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师傅郑百苗老师提出了积极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真希望这种既简单又扎实有效的活动能多多开展起来。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天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4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