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规范》指出:积极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掌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公开课教案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局部(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设计特色】
  
一、在探究阅读中实现情感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就努力体现这一理论,(感知“动人”──感受“动人”──探究“动人”──想象“动人”──感悟“动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具体教学环节上说:
  1、导入时激发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一开始,教师就以“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为开白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沛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的‘情’来感染学生。接着以“这样的一位女性,我们心底里为她骄傲。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引入让学生在高涨热情地驱动下投入自主阅读中。
  2、初读时感受情──隐隐春山淡淡情:
  
  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受故事动人。同时也推动自身情感的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效果,进而引出研读专题。
  3、研读中深化情──情渐深入渐无穷: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并自身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学法的引导: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通过开展研究性阅读,读悟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人”,提升自身的情感。
  
  4、交流中展示情──一言一语总关情: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自身的体会,(乐意远嫁他乡、历尽苦传文明、受到热烈欢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学生的一言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而且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碰撞和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各自身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5、想象中深化情──情到深处不言多: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身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局面,并用笔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学会推理想象,并内化自身的情感。
 
  6、回归中内化情──情到“心”处自然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通过初读、研读,交流,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与文本的共鸣,此时的读也自然能有情有感了。
  
  7、拓展中延伸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学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
  
二、在探究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充沛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需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沛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发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考虑,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溢发明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沛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本课教学从初读感知到选择性检查,再到研读专题、交流汇报、推理想象无不充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示自身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奔驰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感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研读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感悟,必定会有些不同,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发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别。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别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充沛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理解,如学生的读,学生的对“动人”点的选择。当然,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正解价值观的导向。
  
  3、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他人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考虑,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发明。”
  
    在研读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的研读效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身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存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别具一格。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沛发展。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要肯定、赞扬,讲错了进行热情协助学生纠正。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气的舞台。学生站起来发言,回答正确与不正确一样看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表示向他学习;回答不正确时,老师说:“感谢你的一参与,再想想应该怎样做,等会儿请你回答好吗?”
  
    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真实地展示自已的学情,就有机会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4、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需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分、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发明性的劳动过程,发明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定使学生的发明性受到限制。学生也由于长期失去个人选择的机会,个人的发展也必定受到了压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干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初读课文时,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让学生自身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已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权充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启发学生去提炼了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学生充沛地展开有选择性地学习,选择自认为最“动人”的一处进行研读。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
  
    同时,在安排作业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沛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在探究阅读中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先同桌后全班,使学吸取他人的精华,促进学生的一起发展。在阅读中引导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从哪里看出它的动人?”“选择一处研读,为什么动人?”确立研读专题后,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四、在探究阅读中渗透科学方法论
  
  本课教学从上网收集资料补充课文的背景资料,从情境推想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境推想“在四十多年里,为建设西藏,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这是本设计的亮点,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推理的同时让学生说明推理的理由,并让他们再到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进行验证,以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让科学方法论承载语文本体,为学生终生持续发展奠基。
【缺乏研讨】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沛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沛展开,使局部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布置上,研读第一个“动人”之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推理想象时间不够,学生的想象不能充沛展示,从而造成亮点不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5: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