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获奖文章交流)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张秀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



2.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



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4.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二、趣味授课



1.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学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选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



2.灵活的讲练结合



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形象的直观教具



(1)课堂的边讲边画。如讲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就以北京为起点,依次画出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及京九线;接着以河南焦作为起点,画焦柳线;以陕西宝鸡为起点,画“宝成-成昆线”之后,可以再画三条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形成全国铁路网络,给学生留下鲜明的直观印象。



(2)充分运用电化教具。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和录像片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具。如“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国矿产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化电动教具。



三、趣味小结



打破常规的“一言堂”式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自拟提纲、自行总结。



四、趣味练习



1.自测练习。是指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题,相互提问,相互评定,以求共同提高的练习方法。



2.形成性自测。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有关练习题印好,新课结束后,进行当堂测试的练习方法。时间多为6~10分钟。



3.竞赛式练习。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竞赛题目以当堂教学内容为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题型多种多样,有口答、连线、指图、填图等内容,最后以小组得分多少取胜。



五、趣味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地质宫、矿产博物馆、天文馆等;



2.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建设成就、农业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调查。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趣味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连市一二四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



独山子一中史地组 徐晖



2006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晴,风力三级



今天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课时,我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熟知的情境: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说人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那应当叫它什么?



──“水球!”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到。



“为什么加加林说应当叫地球为水球呢?”我接着问道。



──“因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又有学生喊到。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会水资源短缺呢?”我又问道。



──“因为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水,海洋水是咸的,不容易被人类利用。”部分成绩不错的孩子立即想到了。



“很好,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又将题目拓深了一些。这下可好了,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的一脸茫然。这个问题并不难呀,我没有想到竟会是这样,怎么办呢?



“噢,那老师给大家看些资料,请大家分小组好好讨论,集体完成这个问题。看咱们哪一组的同学分析得最清楚,好不好?”我适时地鼓励了大家并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趁此机会,我赶紧给他们提供了以下资料:图片《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与我们》《世界人口的增长》、漫画《就地取材》、阅读资料《阿拉伯半岛上的“无流国”》等。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学生积极的讨论,刚才令学生茫然的题目已经成为小菜一碟了:地球上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使有些地方的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使我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的污染、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最后,我和学生将分析的结论整理了一下,将其按照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原因分类记录,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课后,这一问题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1.为什么我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却会让大部分学生茫然?看样子,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的还不够准确。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这一题目,而是问题太大,而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一下子不知从哪些方面回答。



2.由于我准备了充分的资料,并且适时地安排了小组讨论,使这一问题地解答比我预想的还要完美。



3.“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会水资源短缺呢?”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次“航行”(即问题的探究):问题的提出──目的地的确定;资料的展示──充足的补给;学生的讨论──起锚航行;资料分析──扬帆远行;整理信息、解答问题──顺利到达。而这一完美旅程,是我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作为教师,我只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鼓励。所以,没有走进教室,你永远预想不到学生会有怎样的表现;没有走出教室,你永远想不到你会从课堂上,从学生那获得怎样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大连市一二四中学 张秀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



2.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



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4.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二、趣味授课



1.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学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选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重上北天,内蒙台海福吉安”。



2.灵活的讲练结合



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形象的直观教具



(1)课堂的边讲边画。如讲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就以北京为起点依次画出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及京九线;接着以河南焦作为起点画焦柳线;以陕西宝鸡为起点画宝成成昆线之后,可以再画三条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形成全国铁路网络,给学生留下鲜明的直观印象。



(2)充分运用电化教具。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和录像片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具。如“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国矿产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化电动教具。



三、趣味小结



打破常规的“一言堂”式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自拟提纲、自行总结。



四、趣味练习



1.自测练习。是指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题,相互提问,相互评定以求共同提高的练习方法。



2.形成性自测。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有关练习题印好,新课结束后,进行当堂测试的练习方法。时间多为6~10分钟。



3.竞赛式练习。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竞赛题目以当堂教学内容为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题型多种多样,有口答、连线、指图、填图等内容,最后以小组得分多少取胜。



五、趣味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地质矿产博物馆、天文馆等;



2.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建设成就、农业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调查。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趣味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挖掘朗读功能提高课堂效果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马兴海



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式很多,如大家齐声朗读、分组对抗朗读、个人美声朗读、快速朗读、慢速朗读、同一内容反复朗读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朗读功能,善于运用朗读手段,会使课堂充满生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烘托学习氛围  唤起学习激情

学习是一种消耗体力精力的心智活动。随着学习活动的延续,往往会使学习者学习热情下降,注意力分散,严重时还会使学习者昏昏欲睡。地理课多数被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课或下午,烘托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搞好地理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每当我发现学生精力分散、困乏厌学时,我就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部分课文,让学生齐声朗读。通过朗读驱赶疲惫,唤起再学习激情。

2.突出教学重点  化解教学难点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时,由于时间有限,内容上一定要有选择。针对地理课而言,我一般将地理概念集中、地理规律描述、地理原理阐释等章节内容作为重点,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大家反复朗读来突出重点,慢速朗读来化解难点,减轻学生课外复习巩固的负担。

3.培养朗读能力  塑造学习品质

出声朗读不同于默读。默读可以一目十行,而朗读必须逐字逐行进行,要求朗读者眼、口、手、耳、脑协调运动,否则会出现添漏字现象,不仅影响朗读步调,而且会严重损伤原文内涵。对于长句还要注意分段换气,若分段停滞不妥,还会产生歧义。可见朗读要掌握一定技法,反复朗读才能读得更好,而只有经常坚持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习品质,才能养成读书细致、边读边思等好习惯。

4.克服审题马虎  提高解题能力

习题讲评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平常批改学生作业或批阅学生试卷,教师们总是为学生审题马虎做错题而惋惜,为找不到克服审题马虎的方法而苦恼。朗读教学的实践证明:习题讲评课上,让学生朗读题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每次让学生朗读完题目时,总会发现有学生为自己的粗心而恼恨自己,或顿足或垂头,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教师坚持长期让学生朗读题目,然后才分析讲解,学生审题马虎的毛病就会有效得到转变,自然也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



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学校 杜俊霞



学困生是人们对学业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的习惯称谓(有时也因偏见而称为差生)。在地理学科中,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知识基础差,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信心。他们的表现常常是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注意发现影响学困生情感的各种因素,以满腔的热忱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解除心理负担,树立进步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用真诚的爱,温暖“潮湿”的心

人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不例外。只是连续的受挫和打击,致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情绪。而个别老师不负责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瞧不起的眼神,加之“笨蛋”之类的称谓,更使他们与老师拉大了距离,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因此,教师在教育学困生时,一定要尊重他们。一个失去尊重和信任的学生,要恢复他们的自信,只有加倍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弥补他们精神上的损失,才能温暖他们冰冷的心。

记得刚毕业那年,缺少教学经验,上了大半年课,还有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名字没有记住。但我注意到,班内有个女生上课总是做不正,或歪坐或趴在桌子上,因为她也在“差生”之列,所以也懒得找她。有一天,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回答问题,结果正是她,出乎我的意料,她回答的很好,我发自内心的表扬了她。随即,她坐得很端正,一节课都精力集中,以后都如此。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学生厌学,变成学困生,何尝不是由于我们教师的忽视所造成的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平时总是多找机会接近他们,与之谈心,尽量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并逐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分析厌学地理的原因,针对实际加以开导。在课堂上,我也从不冷淡他们,总是微笑着面对,并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比如: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领读一段文字等,并即刻表扬。那些听惯了教师批评的学生,一旦得到某位教师的尊重或表扬,内心就会有一股热浪涌动,进而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即使他们有时违反课堂纪律,我也不会当众大声训斥或责骂。或借助故事旁敲侧击,或使用幽默的语言,使其在笑声中受到教育。总之,要使受教育的学生接受得了,令其心悦诚服。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地理教师很亲切,而亲其师,自然习其道,那些学困生慢慢也就赶上了队伍。

二、抓住“闪亮点”,扬起自信的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学困生也并非样样都差,一无是处,只要用心寻找,总能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图画得好,字写得漂亮,谜语猜得快,作业交得及时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的自豪感”。这句话很精辟。

在教学中,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某同学地图比上一次画得认真;某同学这节课比上节课精力集中。有时还故意让他们露一手。比如某同学填画的地图在教室内展出;让全班同学猜一下某同学收集的谜语等。在尝到自己努力后所得到的快乐之后,慢慢地感到自己也能学好地理,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部分差生受先天智力素质的影响,成绩偏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会学而造成的。经常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方法如下。

1.用形象记忆法记忆我国省区的轮廓:黑龙江省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青海湖即兔子眼睛),陕西省像一尊跪佣,湖南、江西似亲密伴侣等。在教学我国河流时,指导并画草图:黄河干流象“几”字形;长江干流似“v+w”形,加结点是三峡。这样,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剧照。

2.用自编歌诀的形式来记忆长江水系部分内容:长江源于唐古拉山,向东绵延6300,“黄金水道”不多见,“第一大河”美名传,穿过: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后经苏沪,东海注入。

3.另外,还有归纳记忆法(总结学过的“中国之最”或“世界之最”),比较记忆法(对比长江与黄河,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等。这些方法都有效的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甚至可以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培养了学困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总之,辅导学困生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应做到“润物细无声”,要结合每一个人的思想实际加以正面引导,表扬要热情,批评要谨慎,鼓励要充足,并尽量多给学困生创造一些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在尝试成功后培养起自信,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点燃起希望的火花。

我确信:教师要点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心中的爱,就是学困生心灵最灿烂的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开发与整合地理课程资源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宁安四中 陈秀茹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各学科交叉渗透,注意知识整合,为地理教学服务。整合这一名词,从地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在地层中留有的各种痕迹,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触是沉积岩新老岩层之间产状完全一致、互相平行,并且在年代、岩性以及古老生物特征上都是连续的,其间岩层没有缺失。课改中引用“整合”这一名词,是在地理教学中对某一知识的讲解,可以旁征博引,可引用美术、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知识。在地理课堂形成一个整合接触层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活动能力为地理教学服务。

本学科的知识整合,强调系统性。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59页活动3.24图,A图的气温在28~30℃之间(热带),B图则在-30~ -70℃之间(寒带)。而51页的气温曲线图则是夏季低温,冬春气温高(南半球),三幅气温曲线图表现形式不同,教学中制成课件让学生对比观查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一、从美中体验,把好天气画出来

在学习第三章天气与气侯“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问题时,提醒同学们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外出时才能趋利避害。认识卫星云图,用电脑显示几幅天气符号,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准确地描述天气,进行评比,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再继续引导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在晴天、有微风的天气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画出一种你最喜欢的天气,标上天气符号,展开你想象的羽翼,闪现创造思维的火花,利用图中的提示,揭示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样,同学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佟海洋同学画的晒太阳,情趣十足;王悦画的放风筝;还有的同学画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等。画面色彩斑斓,展示了他们的绘画才能,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乐趣。更感受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找到了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

二、联系实际,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写出来

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知道天气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在讲第三章天气与气侯“天气及其影响”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分析书本43页A~D四个资料后,知道了天气能影响交通、生活、农业、军事等方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盖房子、登山、露天音乐会、赶集、大白菜,并设问:“它们和天气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们分小组探究、讨论,有三十多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的答案,归纳为:盖房子-建筑,登山-体育活动,露天音乐会-文娱乐活动,赶集-商业活动,大白菜-农业生产,经老师这么一点拨,同学们顿时明白了,天气原来这么重要,能影响那么多方面。好天气使人心情舒畅,坏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可见天气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天气与XX”为题的小短文,这回同学们可找着感觉了,他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写了不同生活方面的短文。例如:佟海洋同学写道:暑期期间,我和家人到镜泊湖去玩,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计划好了到那怎么玩,可是到镜泊湖那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雨,镜泊湖涨水了,不能划船、游泳,好心情也没有了。李国梁同学写道:天气和经济有关系,秋天农民要收割庄稼,没割完就下大雪,农民的经济遭受损失……

三、通过计算,掌握地理知识

1.在讲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问题,对空气污染的指数,让学生对比计算,知道污染重和污染轻的地区。

2.根据书中给出的人口、土地面积的数字,来计算人口密度,从而了解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

3.讲“气温的分布”这一问题时,根据观测得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

4.根据书中给出的高度,山下的气温,通过计算,求出山顶的气温,再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出来。通过计算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生心灵的点火者,也是探究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要做一个长者、学习的首席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起到引导-探究-倾听-归纳的作用。就身边可知的、急待解决的事,展开讨论,查找原因,寻求解诀办法,让学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例如,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由于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汽油,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成份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联系当地空气质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你有什么新办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探究、交流,有的同学说少烧煤、汽油等有污染的能源,用太阳能汽车,磁力牵引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汽排放量,居民区集中供热,用沼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取向,让空气变得透明,天蓝地绿,碧水长流。还要了解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用科学的态度审视地理与环境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如果不治理将来会怎么样?师生达成共识:人类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否则自毁家园。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增强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感知身边生活中的地理,深入到社会中去,亲自实践,进行访谈调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活动起来。

例如讲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时,先结合书中的两幅照片导入新课,再设问:“为什么不同国家人们生活不一样呢?”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再展示课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60美元,是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瑞士是44320美元。”当同学们知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时,感到“愤”“急”。有的同学说:“中国不是大国吗?还不是发达国家。”还有的同学说:“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呀!”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把祖国建设成发达国家,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活动的结合点。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建国只有50多年,而美国建国有20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后20年的高速发展,经过努力一定能成为发达国家。

教材活动要求联系家乡变化进行访谈调查,办墙报。教师创意设计:1.访谈调查:对20年前、10年前及现在的饮食、居住、交通、着装四方面进行访谈调查。强调汇报时要用采访到的鲜活语言。2.畅想10年后宁安的发展变化,汇报形式不限。同学们真的被发动起来了,他们给自己的活动小组起了好听的名字,每个人都进行了访谈调查,做了记录,有的同学还拿来了旧照片。

课上进行第一个活动时,老师引导,先是活动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组员补充。(学生个个争着抢着发言、交流,积极性特别高。)接着老师把访谈记录贴上墙报,并用实物投影帮助展示旧照片。(同学们可高兴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爱上了地理课。)

接下来再进行第二个活动时,畅想10年后的宁安,同学们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科幻小短文、诗歌,小相声,有的同学还画了一幅想象画,还有的同学拿来了磁带《越来越好》,各展才华。……

有的同学写道:把宁安建设成名城,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个宁安,让宁安的明天越来越好。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教材只是一种知识载体,关键是教师怎样运用知识、创意、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整合,综合运用,使知识活化,让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学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实现教学的四个“转变”



山东省高青一中 李锋 韩玉学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就“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的四个“转变”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了一种“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展开联想,组织讨论,启发思维,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练习检测、获取反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的四个“转变”:

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至关重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老师首先在备课过程中将授课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然后在课堂上将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老师再归纳总结,讲解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海水的盐度”时,可提出如下七个问题:(1)海水或盐既咸又苦的原因是什么?(与化学相联系)(2)什么叫海水的盐度,其意义又是什么?(3)世界大洋平均盐度是多少?(4)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如何?为什么? (5)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在哪里?为什么? (6)世界上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区又在哪里?为什么?(7)洋流是如何影响海水盐度的?怎样理解?这样,使学生主动地去阅读、学习教材,改变了以往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趋向于考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独立思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完“海水的盐度”后,可总结性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作为这一部分的结束,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

三、变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

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单调枯燥的,同时它也抹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教学必定是生动活泼的,它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充满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讲授第四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之前,可先提出如下两个问题:(1)地震到来时,陆地上的人们感觉如何?(2)如果人在水中,感觉又怎样?待到这一节学完之后,学生对这两个有趣的实际问题也就有答案了。再比如,在讲烈度前,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距离地震中心的远近不同,其破坏程度是否相同”,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一次地震,因距离地震中心的远近不同,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就不同”。

四、变题海苦战为愉快轻松

地理教学应注意多分析、多归纳、多总结,避免题海苦战,使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愉快轻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成绩,而要赢得学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开放式”教学模式顺应了这种要求,实现了这种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中遨游、畅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做到了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地理文摘》1998年第5期。

2.《地理教学》1999年第3期。

3.《学习方法报》1999年第3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