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4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江苏常州武进区横山桥中学 王 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地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不断滋长。
二、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观念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的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他们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例如,在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课中,可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①提出问题:铝、铜、铁三种金属谁最活泼,谁次之,谁最不活泼。即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②猜想与假设:学生可能会得出很多顺序,Al>Fe>Cu;Fe>Al>Cu等。
③制定计划:在提出问题前所做习题的基础上(题目是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与弱。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 ;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 ;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同学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a.用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
b.用铝和氯化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c.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铜和硫酸亚铁反应。
d.用铁和硫酸铝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2)实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①同学们的实验方案经教师审定后,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②收集证据:a组同学观察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的速度。b组同学观察铝和氯化亚铁,铁和硫酸铜分别能否进行反应。c组同学观察铝和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亚铁能否反应。d组同学观察铁和硫酸铝、铁和硫酸铜能否进行反应。
③结论和解释:a.因为铝和盐酸反应最快,铁次之,最后是铜。所以他们的活动顺序是Al>Fe>cu:b.因为铝和氯化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c.铝和硫酸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说明铜没有铁活泼,最终得到Al>Fe>Cu。d.因为铁和硫酸铝不能反应,说明铁没有铝活泼;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
2.教学内容的创新
立足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充实到教学之中,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
如在讲授溶液计算时,可布置这样一道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那么家庭应该如何安全正确地使用过氧乙酸呢?
一是浸泡,纺织品用浓度为0.04%的溶液浸泡2 h,餐具洗净后用0.4%~O.5%的溶液浸泡15~30 min;二是擦拭,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用浓度为0.5%~1.O%的过氧乙酸稀溶液,擦拭后静置30 min,即能达到杀菌的目的。三是喷雾及熏蒸,将原溶液稀释成0.2%~O.4%,关闭门窗,采用喷雾或熏蒸的方法消毒20 min,然后开窗通风15 min后方可进入。
芳菲同学家中有一种浓度为15%过氧乙酸原液,她和妈妈一起配制了三种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具体操作如下:①取20 g 15%的过氧乙酸原液,加100 mL水配成溶液a,②取a溶液50 mL,向其中加100 mL水,配成溶液b,③取b溶液50 mL,向其中加入100 mL水,配成溶液c(因为a、b、c溶液比较稀,所以溶液密度可近似看成1 g/cm3)。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芳菲同学配制的a、b、c三溶液中b适用于 ,c适用于 (填写“浸泡“擦拭”或“喷雾熏蒸”)。此题是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题目,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计算的应用能力,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溶液计算知识解决此题的同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化学的实用性。
又如,在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破裂了,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此题的设计很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可使学生的思想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他们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爆发出创新的火花,随之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有效落实。
如在总复习实验部分的内容时,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根据你已掌握的有关实验内容和技能,设计一个魔术给父母做一个汇报表演(药品和仪器可以由教师提供),然后在课堂上集中交流表演,看看谁设计的魔术最精彩。班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同学都激动地站起来发表他的魔术高见了。在后来魔术交流课上,我深深地感到了同学们的创造能力真是“高不可测”,他们设计了很多虽简单但却很有趣很有新意的魔术,如无中生有、刀子流血、如来神掌、清水变牛奶、鸡蛋跳舞、自投罗网的水鬼、一封密信等等。每个魔术表演完后,我就请“魔术家”们谈谈他们表演魔术的奥秘所在。通过这次成功的魔术交流,不仅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许多实验知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成立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改进的研究,举办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比赛,组织学生去工厂、科研单位参观学习,开展家庭小实验,科技小论文征文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超常地发挥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