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优秀论文推荐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学生解信息应用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



哈尔滨市双城市周家二中 吴华荣



新课标要求下的化学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加强了对提取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再运用新信息、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的考查是通过所谓信息应用题来实现的。信息应用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如对某种论述做出判断,或进行一些运算,或对某个论断给出论证。所给材料一般文字较长,具体情景也是中学课本上所没有的,但根据所给材料蕴含的信息,结合中学知识,提出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一、初中学生解决信息应用题目的困难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信息应用题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是初中生解题的弱点,在具体落实上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储备不足,形成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仍局限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中,缺乏足够的信息量储备。 对科学成就的新进展新成果知之甚少,知识面窄,面对全新的信息场景,陌生的专业术语时感到束手无策,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形成心理上的思维障碍。



2、化学模型不准,产生认识障碍



能从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信息中抽象出其化学本质,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理论乃至建立一个化学模型,是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面对众多信息时,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干扰,很难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化学图景和化学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3、推演程式不活,体现方法障碍



“学以致用”,“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学生往往习惯由知识演绎结论,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乏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具体问题应用上,学生仍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化学就是背一背、做一做、代入公式算一算而已。因而淡化了化学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所有这些困难都可归结为学生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这些能力正是近年来中考化学考查所要求加强的。这就对中学生和中学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和学都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这些能力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取的,而必须在长期的教和学中逐步加以培养。



二、培养学生解决信息应用题的教学对策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1、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上的选学章节和课后阅读不应视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应本着扩大知识面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学,并结合当前社会科技的新突破,适时补充信息,可以是奇特的自然现象,丰富的生活常识,也可以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甚至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例如,在学到灭火方法时,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探索相关信息。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以及适用范围。我国已经完成“西气东输”的能源工程,投入运行,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西气东输”对西部大开发和改变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线各省的能源结构的重大意义。这项工作肯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挑战。但如能持之以恒必将有助于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2、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面对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必须有处理日新月异的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准的科研成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应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教给学生处理新信息的方法,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包括一些有用的和无用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及最新研究成果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会学生建立准确的化学模型



化学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简约化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若能多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象、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化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化学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转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过程、建立正确化学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化学模型。例如,在学习空气组成时,再现当年拉瓦锡探究空气组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分析化学过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化学思考模型。这样,学生理解了模型的本质,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融会惯通。通过此类训练,能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以及我们周围各种实际问题,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改变了以往学习中形成的理想化定向思维,使学生感到化学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也是充满乐趣的。



4、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式训练,总结科学解题方法



信息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程序:



(1)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



(2)建立适当的化学模型;



(3)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化学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性和定量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其中,(1)、(2)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确定化学对象,建立化学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化学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化学模型,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总之,初中学生解决信息应用题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只要重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化学思维品质,化学教学就会越来超生动,就一定会使学生爱学化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好观摩课  



四川成都市郫县团结学校 潘素英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怎样听好观摩课?一、明白听课目的。二、讲究听课方法:(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三)关注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四)记听课者的思索与感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听课       关注     学生       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我们作为成都市培养的第一批农村中小市骨干教师听了许多观摩课。这里就怎样听好观摩课,谈谈我个人肤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勉。



一、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人之所长补我之不足。所以我们的态度上要做到四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二、讲究听课方法



听课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观察记录是听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记录时要注意内容包括课堂上的言语和非言语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时要注意观察教学效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记录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即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来,看其是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怎样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怎样做到对学生评价合理、公平,要突出重点,区分格式,,也包括听者对某一事件的感悟。那么具体记录时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注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言语启发调动学生跟随教师言语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呈现“放射状”?如某老师在《劝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学生超过老师。”师说“对。这是横向比较,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可是,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呢,还有其他意思吗?”学生一下愣住了。师再问:“青与蓝,冰与水是什么关系?条件有无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答:“是对原有条件进行了改造、提炼。”师问“结果呢?”生答:“超越了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只要不断学习,改造自己,就会超越自我。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一道根据化合价规律给物质排序的练习题时并没有讲完了事,而是恰当的问了一句:还可以根据其他规律排序吗?学生的思维立刻发散开了。学生开始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还可以根据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给物质排序;还可以根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给物质排序。很小的细节,但是却是水到渠成,关键教师却能把握好时机采用巧妙的提问艺术,使学生思维散开,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关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它是教师的知识和修养的表现。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节讲课节奏,可以使看似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语言幽默风趣,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洗气瓶时说:“有杂质的气体跳下去,洗个澡,爬起来,没有了,澡盆里面装什么?”教师用这样琅琅上口的语言把洗气瓶中“长管子进气,短管子出气”的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用语言带领学生思考根据除去不同的杂质确定洗气瓶中的试剂。老师问:“氢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我想得到纯净的氢气,怎么办?”生笑答:“跳下去,洗个澡,澡盆里面装澄清石灰水。”利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水分解实质时说:“熊猫脑袋上的两个耳朵被揪下来,然后耳朵和脑袋两两结合配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生笑。利用这样的语言把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每两个氢氧原子分别组合成氢氧分子的微观过程形象生动的交给了学生。当我听到这些语言时,我感悟很多,快乐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如此愉悦的学习呢?



我们还要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以下特点:准确性,不会让学生产生歧异;干净利索,没有废话,半截子话,空话,口头语,用本学科的专用术语;语言富于逻辑性,讨论问题系统性;语言文雅,有分寸感和教育性。



教师在课堂上还展示着一些非语言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身姿,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语等。记得一次听某化学老师上课,她一直面无表情的讲解着。她的学生基础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回答她所提出的问题,可是突然一个学生答错了,这个老师笑了,笑得很亲切,她说:“看着书,然后说一遍。”生看着书不太流利的重答了一次,师说:“很好,再念一遍。”生这次很流利的答出来了。一个微笑,如此的温暖和震撼着我的心,学生应该于我有同样的感受吧。当我以后遇到这样的局面时,我会向她学习。



(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



     高尔基曾说过:“导课象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很长时间找到它”。一堂好课,若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的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很难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悬念导课法;新旧知识联系法导课法;解释题目导课法;演练导课法;设疑导课法。听课应该关注教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巧妙地应用导课方法有启发性的导课。



某数学老师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这样讲到:几何中的和谐美也到处体现,它们也使人赏心悦目。简单的点、线段、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就能构造出美丽的图案,平面的,立体的,让人美不胜收。再看一看黄金分割律这个奇妙的规律吧。符合这个分割律的物体和几何图形,无不使人们感到和谐与美。我们的人体本身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一个杰出的样本,T型台上迈着款款细步的女模,她们姣好的面容,魔鬼般的身材,无一不是黄金分割律的体现,样本中之典型。现实生活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些伟大、精彩的建筑杰作,正是由于它们高、宽、柱间距离比例符合着黄金分割律,而让人欣赏、品味,影响甚深,你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金分割点。该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化学教师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该教师成功的应用了创设情景导课法导入新课。



例如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该教师通过投影解题设疑导课,学生情趣盎然。



如果说导课是“起调”,那么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结课的形式和方法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和激励式等。我们应该关注教师怎样在结课时体现教学目标,首尾呼应,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完《空气》组成一课的新知识后,总结到:“空气是由许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用,所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记得电视上那个拍卖广告吗?拍卖最后一罐没有污染的空气,那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使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在这里比较好的总结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设疑结课又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



(三)记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比较多,首先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其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最后还有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研究法等。随着教学观念由“重知识轻技能”、“重教轻学”向“知识与技能统一”“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伴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能力、适应能力等必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听课者应该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怎样体现启发式教学;怎样体现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怎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怎样与学生心里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相适应。



某美术老师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符合学生的心里特性,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某体育老师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教师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记听课者的思索和感悟



听课者不止是听,更应该想。想别人的成功之处有哪些?为什么能成功?想需要改进、需要探讨的问题有哪些?想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渗透了哪些教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换位思考:针对每一个环节,想一想如果是我该怎样处理?只有做一个“有心”的听课者才会受益不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落实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效率



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学校 刘宝收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关键是在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本人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    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使受教育者成为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就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



要成为一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并完善自我。



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观念要更新,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树立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新人才的教育观。初中化学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必须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



其次,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化学专业和教育专业知识领域上不断充实自己。由于受到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初中化学教师长期在初三任教,容易形成知识的狭隘及教法上的单一。所以要不断的学习教材,钻研大纲,提高自身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熟练的掌握教材,明确整个教材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研究初中化学教材的基础知识,还要研究高一级教材同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即要在更高层次上来看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不断的更新,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要具备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应该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和积极进修,拓宽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由单科性向多科型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成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进行教学将成为历史。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必须熟悉现代教学手段的理论以及操作的技能。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如电脑、录像、投影等同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模型等合理结合,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要结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往往是凭兴趣出发,开始学习积极性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增多,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有的甚至发展到厌学,所以化学教师要深入到班级研究学生。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只凭经验进行教学,不了解自己面对的对象,是盲目的教学实践活动,效果是肯定不会好的。要不断开发学生的优点,发掘他们品质上、智力上的优势,找准学生的知识缺陷及其形成的原因。只有对学生了如指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第四,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教学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先导的作用,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化学教育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善于总结自身教书育人的策略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只做“教书匠”,而要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实施,教师要有紧迫感。只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形式的需要,才能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生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显示学生在受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   在化学实验中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1、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因为在化学实验中,不管条件的好坏,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实验都亲手操作并了解透彻,因此要做好实验和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意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实验的能动性,反反复复的强调以加深学生的识记能力。例如,在讲浓硫酸的稀释时,先辅助的做一些浓硫酸的强酸性、腐蚀性的实验,然后:(1)让学生感触到稀释过程为放热过程;(2)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密度的大小,懂得稀释前后顺序和前因后果;(3)讲明违反规范性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板书小结说明。这样,学生对实验有了充分认识,懂得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在学生实验中,认识到不遵章守规的危害,就会避免一些学生抱着试一试的逆反心理违反浓硫酸稀释的先后顺序。实验就在学生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趋势和实验意识。实验意识的培养,是充分发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培养,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也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从中得到训练。如教师把演示实验分解成学生实验、利用电化手段放大微小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填补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实验、成立课外实验小组等,都能使学生增加实验和观察机会。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养成手动、眼观、耳听、鼻嗅、脑想的良好习惯。例如,每次做实验前要告诉学生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实验完毕后观察到的现象(即实验前、实验进行中、实验完毕三个阶段)。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正确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所见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加深记忆。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先介绍装置和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按阶段进行观察,教师要检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反应前试管中的固体为黑色,试管壁上无水珠,当通一会氢气再加热后,试管中的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每次实验后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1)用化学语言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按现象发生顺序讲出整个实验现象,尤其是细微现象和瞬间现象,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3)指出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失败的原因,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做1—2个练习题,以巩固实验内容。经过长期培养,会促使学生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之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能激发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有力的改变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及重知识学习而轻实验实践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成为手脑并用的和谐发展人才。



(二)   在化学实验中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或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操作程序不同而不同等。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纪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化学实验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自卑感,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顽强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德。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教育学生严守纪律、爱护公物,这些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之外,还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高效率的利用课堂45分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   备好课是前提

   

只有认真、充分、科学的备课,才能从容驾驭课堂,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



    第一,备教材,这是备课的关键环节。备教材包括钻研大纲、通读并掌握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通过备教材,制定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使用什么教具、做什么实验等,还可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



第二,备学生,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想法、哪些想法是需要给与引导的及如何去引导等。其次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方法、接受能力以及有无知识障碍。



第三,备教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船”或“桥”,那一节用“船”好,那一节用“桥”好,用什么样的“船”或“桥”更好,这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因素来确定了。



(二)选教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初中化学从其内容来看,课型很多,有绪言课、概念课、化学用语课、元素及其化合物课、实验课等。由于课型不同,其教法也应不尽相同,具体每一节课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就要看课堂的指挥员——我们做教师的指挥艺术了。我认为选教法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顺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力求教学的最优综合。



(三)教学法是重点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化教学的趋势之一。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作为化学教师,不但要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化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的进行学法渗透,随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怎样观察和思考,怎样去利用规律等,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是保障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使学生在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均有高质量的收获,我认为一节优质的化学课的完成都应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教学目标;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三是根据学科特点,优化课堂程序。



(五)育新人是宗旨

   

    教师要教书,更重要是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教育是实现“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教学指向学生明白准确的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它泛指一切教学活动。育人就是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身心健康和生活情况,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由于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这就是说,育人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在课堂上,教师应不失时机的、自然的、巧妙的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行为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端正的学习态度,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总之,21世纪需要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业已刻不容缓,随着教育体制和结构的不断改革,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素质教育只有深入到包含化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才算是真正的得到落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的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劳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肖远瑛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 443100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很好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使一堂课教法丰富多彩;在教学呈现上,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组织上,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方法。

为引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指导。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读──理解──吸收,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三者联系紧密。根据阅读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预习阅读、课堂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

1.预习阅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质疑能力

预习阅读是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进行的阅读。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通读课本,了解课文的概况,理解课文的重点,琢磨课文的难点,自主构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遇到学习困难,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若还有困难可做好记载待上课时解决。如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可以设计以下预习提纲:(1)金属材料包括哪几类?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哪几种?(2)金属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3)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用铅制?(4)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5)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哪些不良后果?(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与交流,能激发求知欲,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阅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探究能力

课堂阅读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的一种要求,这种阅读以精读为主,所以教师应把握其侧重性和时机性。

(1)侧重性

根据教学目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总有一些作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体现出来,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学生的精读、细读,根据需要进行筛选,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在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在探究了一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要求学生讨论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讨论后可及时指导他们看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2)时机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何时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在理解问题中产生思维障碍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那时学生的阅读心情是迫切的,阅读情绪是高涨的,阅读的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讲到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这一结论,学生感到模糊不解,带着这一问题,学生阅读课文,由于心情迫切,阅读效果很好。

3.复习阅读,培养学生注重复习的习惯和归纳能力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而阅读又是复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阅读是阅读所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加强记忆学会比较、归纳、总结。若教师仅仅是指定阅读内容,学生阅读的效率不高,没有兴趣。若老师把要阅读的内容设置成相关的探究题目,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阅读相关内容才能完成,这时才会是有效阅读。例如,在复习酸碱的知识时,若要学生直接阅读酸碱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用下面的方法:这里有两杯掉了标签的酸溶液A和碱溶液B,并提供下列用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锈铁钉,pH试纸,AgNO3溶液,大理石,锌粒,氯化铵,CuSO4溶液。请问你可用哪些方法检验A是酸溶液,B是碱溶液?请设计好实验方案,再来实施你的方案。不用老师强调,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复习酸碱的知识,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学生的方案可归纳总结出酸碱的化学性质。

4.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学习化学的视野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拓展化学视野,加深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把经过阅读理解,评价而贮存起来的知识,根据需要灵活提取使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新的教科书里,有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讨论栏目,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资料和方向。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资料并提出问题,向学生推荐阅读的资料、书籍、报刊及网站,要求学生作好笔记,在研究型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必要时可用实验进行验证。如在讲煤和石油时,可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汽油的主要成分”,为什么汽油中加了乙醇变成乙醇汽油就会减少空气的污染?通过查阅资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



湖北宜昌市点军一中 闵 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靠满堂灌、题海战术、实验照方抓药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片面的化学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体现于他的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人的智力与能力,就应该通过相应的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进行。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犹如一个冰山模型,露在海面的冰山一角为显性知识,而在海面以下的为默会知识,即只有通过—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的某种知识或技能,比如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等诸多技能。

教育学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教材这个中介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在这点上,我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过程

l.做好“五个一”工作,学生兴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意识

兴趣,在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动力,这是由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做好“五个”工作,即”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组织好第一次学生实验”、“重视第一次评价”、“组织好第一次实践活动”。

(1)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

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趣味性实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走进化学世界”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并没有安排实验。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勉力,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2)组织好第一次学生实验

学生第一次做实验,往往带着复杂的心情,有的胆怯,有的好奇,有的希望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实验前,我充分讲清实验规则、重要性、安全性,以消除他们做实验前所有的心理疑虑。第一个学生实验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我则不失时机地问他们。你知道蜡烛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中含不含碳?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能否点燃等—系列学生未知的问题将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我则在适当时机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成功地作好了第一个实验。

(3)重视第一次评价

当第一个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其中观察仔细的学生实验报告写了满满的一张纸,我在评价中写到:“你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学习习惯,我相信你有成为化学家的才能。”而有的同学实验报告只写了寥寥几行,我也在评价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说;“你的实验做得不错,但我相信,你的实验报告以后会更好。”这些评价,都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组织好第一次实践活动

仅仅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外,还必须广泛利用其它的课程资源如社会、媒体资源等,如在学完“空气”这一课题后,我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报纸、上网收集关于空气质量的一些知识,并把活动过程及改进大气质量的建议写成小论文,然后与同学交流,其中几个同学经过收集资料,写成了小论文《论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收到了同学们和教师的好评。

2.以问题为载体,积极倡导以探究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们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有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指导探究

例如在CO2的实验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

(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怎样去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可发给每组同学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出了十多种不同的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让每组同学介绍装置的优缺点,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

B、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更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教师提出问题,古人说“于无疑处生疑,方可进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放创新,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例如第一个学生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课本中的作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以掌握倾倒澄清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个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尝试研究出两套不同于课本中的实验操作:①将蜡烛放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②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旁放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进行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当学生思维较活跃时,应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曾提出以下问题:①水电解时,每两值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个氧分子,但是当最后只剩下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时,情况是怎样?②原子结构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应相互吸引,为什么质子在核内,而电子在核外?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我尽量解答,而有些不能回答的我没有以“这个问题不需要知道”或“以后就知道了”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师生讨论,共同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问题意识。

3.注重学法指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面对时代的要求与挑战,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课堂内外自主探究.并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除在课堂内自主探究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例如在学习了CO2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后。我提出: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含有酸如桔子水、柠檬、醋,也有类似于CaCO3的物质,如家庭用小苏打。你们回家做一下试验,看它们放在一起能否反应,比较它们的现象。结果,一部分同学回家后做完实验并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做实验的结果,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进行促进性互动学习。指导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的责任,如实验、实践分工,以求共同发展 因为探究性学习活动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我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学,并激活学生思维,展现个性,拓宽知识领域。例如在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后,我打破以往由教师复习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写出复习提纲,并上台展示交流,教师作为一个主持人的形式把舞台让给学生。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所列复习提纲各不相同、又各有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复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后.我让同学们自编习题,并上台展示和对教师和同学们提问,师生之间互换一个角色,其中一个学生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果是物理变化,怎样解释?如果是化学变化,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让我也一时语塞。但我表扬了这个学生。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怎样复习的一种方法。又培养了主体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4、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从新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化学教学已不仅仅满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单一渠道,学生们不仅要学到书本知识,还要具备多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受益终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方式决定着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我根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定了综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不以学生的一次性的考试定终身,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体现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并设计成以下评价表的形式。

班级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此表作为平时成绩,每项各占5分,一月一总结,期末取平均分,占期末考试的20%,期末考试分操作考试和纸笔测试,操作考试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占10%,纸笔测试占70%。

创建的形成性评价一览表,能方便地让教师及时、准确、客观地对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或 全过程进行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清楚,既有利于科学地调控学生的参与面,又有利于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进而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

三、教学体会与收获

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接受了以诱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重学习过程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即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作为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即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变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构建了学习主体,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



江苏省无锡市南泉中学 王静春



──《水的净化》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我们无锡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因为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太湖。太湖美在哪里呢?

生:太湖美在太湖水。

师:有一首歌唱出了太湖水的美丽。请大家欣赏歌曲《太湖美》片段。

[师生共同欣赏]……

师:现在的太湖水美不美?

生:不美。现在的太湖水被污染了。

【教师拿出两杯水,一杯混浊,另一杯清澈】

师:[指着清澈的水]以前的太湖水象这杯水一样清澈。[指着浑浊的水]这是现在的太湖水。你们喜欢哪种太湖水?

生:喜欢以前的太湖水。

师:现在的太湖水浑浊了,怎样让它变澄清呢?请大家想想办法。

【教师表演魔术】课前,教师配制一烧杯Ca(OH)2悬浊液,准备一块能盖住烧杯的黑布,在黑布的一面用细线系上一只小药瓶,向小药瓶内注入足量盐酸,保证盐酸与烧杯内的Ca(OH)2完全反应。教师用黑布盖住烧杯(这时,小药瓶进入烧杯内,盐酸与Ca(OH)2反应。)

生1:不能向河里、湖里倒垃圾。

师:这个办法可行。【此时教师伸出手,做出凌空抓住这个办法,并把这个办法放入烧坏的动作】

生2:工厂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排到河里。

师:这个办法可行。【此时教师伸出手,做出凌空抓住这个办法,并把这个办法放入烧杯的动作】

生3: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师:这个办法可行。【此时教师伸出手,做出凌空抓住这个办法,并把这个办法放入烧杯的动作】

生4:居民的生活用水要经过处理后排到河里。

师:这个办法可行。【此时教师伸出手,做出凌空抓住这个办法,并把这个办法放入烧杯的动作】

生5:定期挖出河里、湖里的污泥。

师:这个办法可行。【此时教师伸出手,做出凌空抓住这个办法,并把这个办法放入烧杯的动作】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让太湖水变得清澈。这些办法一齐用上、若干年后,太湖水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澈美丽。

【教师揭开黑布】

生:烧杯内浑浊的水变澄清了。

师:除了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能使浑浊的水变澄清。下面,我们学习《课题3 水的净化》。

……

【评析】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欣赏歌曲《太湖美》,不仅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清去学习化学,还激发学生热爱太湖、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这也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根据学生己有的经验,组织学生讨论治理太湖的办法,同时,用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过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清、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新的化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素质



江苏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贾卫卫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它以形象的文字、清晰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智能化的软件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和灵活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虽说是一门起始学科,但比其他学科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这使得化学教学可以而且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一枝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结构和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在初中化学中,许多课程涉及的面很宽,涉及初中教材的内容也多。如《走进化学世界》《爱护水资源》《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燃料及其利用》《化学与生活》等课程,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但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些课程的教学,若采用“封闭式”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的视野短浅,知识面狭窄,而且还会阻碍在学生中很好地开展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深化和扩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录像等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扩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涉猎到大量的信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训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前,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共同收集大量的与水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教师再根据教材内容把信息整理汇编成多媒体课件或网页,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危机和日常生活、生产中水的重要作用及水污染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在强化节水、爱水意识时又强烈感受到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和弊;运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重现一些污染严重的典型场景与画面,再现一些因污染而造成的恶果,使学生对水污染问题产生极大的关注,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怎样爱护水资源”问题的热烈探讨,学生课后运用制作的网页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及水净化的实验探索,缩小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把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想法和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的思想。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许多课程内容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成为教师的教学难点。在《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离子》等课程内容中,由于一些知识比较抽象,若教师仅借助于挂图和模型来教学,会因为缺乏具体过程以及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懂得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内部关联,学生的学习只能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运用多媒体课件,可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惟妙惟肖的动画过程,使肉眼观察不到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存在、结构及物质变化的本质过程等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来,并配以适当的声音来描述教学信息,学生在视听交叉中频感乐趣,如同进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充实了感知,心理上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分子、原子的存在,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突破,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性。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化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师的教学突破了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实验,新概念的形成、重点的讲授、难点的突破均构建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实验装置大小、距离远近、观察角度、时间长短、实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楚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及实验现象,因而学生也无法全面而正确地理解这类实验,导致化学实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控性,这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例如,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实验,在讲课中运用视屏投影演示实验过程,显示实验现象,就可提高实验的清晰度;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分解实验的动作、慢放或快放、定格或重视一些实验过程,不仅节约时间、节约药品,还可防止或纠正学生因初学化学而经常犯的实验操作、现象表达等方面的错误,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又如,实验室制取蒸馏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等实验,实验周期较长;而粉尘爆炸、焊锡和铅等金属熔化温度的比较等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说”这些实验而不是做这些实验,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认知大多都是源于教师的描述,理解肤浅而表面,而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实验,既可形象地说明实验的全过程,使复杂实验简单化,危险实验安全化;又因模拟实验现象中剔除了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记忆材料,有图形,文字,符号,等等,而其中许多文字、符号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广量大,很多学生难以掌握。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复习课中,对于物质的类别、物质的分类等内容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碱、盐等众多的概念及内在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构建这些概念、概念的特点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到全局综合,剥开层层迷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增加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变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劲的优势,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富有情趣的讲解、有效的板书、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手段都替代不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则其教学效果不仅不会好,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传统化学教学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初中化学教育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

(二)课件内容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时髦,盲目滥用课件进行教学或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内容等统统编进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会造成重点难点不分,学生无法消化教学内容,对知识掌握不牢。应该注意课件的实用性,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所选择地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制作成课件配合课堂教学,使得教学中重点突出与难点解决,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