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生命的尊严》优秀范文5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生命的尊严》优秀范文5篇
《生命的尊严》
雨,撒野似地扑天盖地,没头没脑地侵吞着大地;雷,象几十面铜鼓在天空的地板上划过,声东击西;闪电,银蛇般挥舞,魔鬼般闪现。宽大的雨帘,从天直垂到地,水点贯穿作丝,地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 
两个小时前打的送水电话,到现在还没送来,要在以前,我会再打电话催促的,可现在下这么大雨,我完全可以理解。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是乔叶的《感谢生活》。无意间,似乎听到咚咚的敲门声,那声音和哗哗的雨声混在一起,好比梦里的呓语难以分辨。仔细一听,没错,敲门声来自我家门口,我知道,一定是送水的来了。开了门,果然是。还是以前送水那小伙,一脸的憨气,头上的雨水正沿着他的刚盔帽沿往下滴,一点、两点......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不为所谓的诚信,而为生命的负荷。 
他换完水,我给他十元,小声说:“那两元你不用找了。”因为只有两元,连我就羞于启齿,生怕他感到生命的卑微,所以声音小得不能再小了。他似乎没有听见,因为我看到他在口袋里摸钱。我急了,再重复了我的话语,这次我确信他是听见了,但是他什么也没说,摸出两元钱就放在我的鞋柜上,我哑然无语,难道是钱太少他不屑?还是不想被人瞧不起?他轻轻地带上门,一任我在门前的诚惶诚恐,步履匆匆地消失在楼道中,外面的风雨仍像饕餮吞吃的声音。我呆呆地立在原地,一个劲地自责,我想我一定是伤害了他。  
外面的雨,还在肆意地渲泄着,夜的黑,提前在屋子里漫延,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我的自尊心也像泄尽了气的橡皮车胎,慢慢地搅动得缩小以至全无了,心忽然也软得没有力量跳跃。 
手里,还是那翻开的《感谢生活》——“我感谢生活,它值得我感谢,悲伤,喜悦,残缺,遗憾,它的一切我都在感谢中照单全收......” 
我知道:此时,我是一个醒了的天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为生命的尊严喝彩》

年级:小学五年级

当11岁的北川残疾女孩李月,在轮椅上缓缓给右脚穿上红舞鞋,开始跳那“永不停跳的舞步”,很多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残酷的命运让一个酷爱芭蕾的女孩失去了左腿,但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坐在轮椅上的侯斌,抓住那条长长的绳索,努力向上攀升,点燃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主火炬,这一幕同样感动了世界。

健全人或许很难真切体会到,失去一条腿、失去从此站起来的能力,对当时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但我们看到他终于从残疾少年成长为残奥冠军,并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向全世界展现了动人风采。

人生有坦途,也有坎坷。春风得意或许引人艳羡,但生命的硬度与尊严却往往体现在人生遭遇挫折的当口。李月、侯斌们直面命运的残酷挑战,在努力抗争中重新获得人生飞翔的翅膀。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强者姿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感动,更有深深的启迪:灾难可以摧残肢体,但摧不毁生命的意志、尊严;挫折或许可以让人一时失意,但却永远无法阻挡坚定的追梦者奋勇向前的脚步。  

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李月、侯斌等原本并不熟悉的名字,而我们更该记住的还有他们在人生逆境中所展现出的顽强不屈和永不放弃。

记住李月、侯斌,记住这些名字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会真切地理解“超越、融合、共享”的丰富内涵,我们更会从中收获坚韧不拔、携手共进的精神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尊严》

生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即使是我们自己也不能辱没了这份尊严,所以有许多人为自己生命的尊严选择了离别或是失去.

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不需要面对这样重大的抉择,我们只要能够把自己的真我表现出来就足够了.可是,仅仅这一点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像一个英雄一样,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可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需要这样,我们只能在平凡的日子里过活,我本想在这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里可能见不得这生命的尊严.可是,我错了.生命的尊严处处能够体现:在红绿灯前我坚持不闯红灯;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可能被别人看作是“唱反调”;我坚持下雨天不爱打伞,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小雨里的诗意和大雨里的磅礴之势;我坚持不像某些女孩子一样装出娇娇弱弱的样子……这些都是我的尊严,我一定要维护它.

妈妈曾经对我有很多约束,可是如今我解脱了,她支持和理解我.这便是对我生命尊严的尊重.那么我呢?

以后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都要以自己的方法和性格去处理每一件事,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个性其实就是生命尊严里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我不能听从他人的安排,我要自己给自己设计人生的道路.在人生的舞台上,我要自己选择自己的角色.  

这样一来,千百年后,每当人们提起我,他们知道的就不仅仅是我的名字,而是了解我的灵魂,了解我生命的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尊严》

年级: 初中二年级

早就想和朋友一起去野外走走,远离这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喧嚣的城市。无奈整日忙碌,真正空闲下来时又没了那份闲心,等这一想法实现时已是初秋。其实也算不得野外,只是小区后的一大块草坪,很少有人去那里而已。

初秋的草地虽是绿的,但早已不如往日那般婀娜,连树叶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我和朋友坐了下来,原本心情就很灰暗,加之整日的阴雨绵绵,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觉得更加苍凉。

“看,那是什么?”朋友惊恐地指向离我们不远草丛,原来是只蚂蚱。虽然我对这些小生命一向都很漠然,但我还是惊讶它的生命力,我想这绝对是这片草坪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生命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了人,蹦了一下,但还不到一米,我轻易的捕住了它,拎起它的后腿。这只周身翠绿的蚂蚱因惊恐和愤怒拼命挣扎,两只后腿有力地蹬着,可惜无济于事。我暗自好笑,这只小东西还想从强大的人手中逃跑,它不知道有时命运不能自己摆布。我扯来一根细小的树枝,从它的身体末端插入,再从嘴里捅出———小时候和朋友抓蚂蚱,为怕它逃跑,都这样做。我把他丢在一旁,重新坐下,和朋友聊起天来。

被穿在树枝上的蚂蚱翻了翻,抱住它身旁的一棵草茎,我想把它提起来,可它死死抱住草茎不放,很难想象这如此孱弱并且受伤的小东西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开始顺着草茎往上爬,每爬行一小步,都要停下歇一歇,或许是在缓解身体里巨大的疼痛。穿出它嘴里的树枝在一点一点缩短,而已退出它末端的树枝在一点一点增长,树枝被它的血染得都洒了一层绿色。

惊讶,震撼,当蚂蚱完全摆脱树枝束缚的时候它滑落到地上,它一定精疲力竭了。

生命赋予了它最后一点力量,一丝希望,无疑,它获得了自由,可以说是永远的自由,同时,它也将慢慢地死去。

我和朋友目睹了这一切,目睹了生与死的瞬间,我俩呆呆地定在了原地。

许久,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它微微弯腰,朋友以为我又要抓它,忙叫道:

“别, 别,别再动它了。”

我明白朋友是想说它太坚强了,朋友也明白了我,慢慢弯下腰,我们深深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微,生命的尊严在于能自尊而顽强地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坚强的背后,是生命的尊严》

年级: 高中三年级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根据媒体的报道,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不少考生以“坚强”为作文关键词。这个词语来得相当及时。

这里的坚强,出自于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的尊严。为什么我们要不惜一切从废墟刨出一条又一条生命,为什么我们要说生命高于一切利益,为什么我们要说“以人为本”——说得比较广的是,地球是以人为基础的,是这个星球的生命力。对生命的尊重,远比一切物质重要得多。

上天又好生之德,生命来之不易。我不知道坐在高考场里的灾区考生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许他们还没有从噩耗中恢复过来,可能还在惦记着自己的家园、自己的亲人。

我希望高考中的他们,能把悲痛化为力量,把高考作为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更好的成绩来慰籍那些期望他们,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离去的亲人。

但面对坚强,由于社会的一些表面现象。有的人把坚强作为一种掩藏自己真实感情、面对大众的一种形态,把泪强人,把哭声收起,将悲痛掩埋在心里。笔者认为,坚强不是不悲痛,而不是沉于悲痛而失去斗志,而是在悲痛中更能看清生命的本质。所以,笔者认为,先把悲痛释放,正确、勇敢面对。这个才是一个相对好的人生观。

在这次历史的灾难中,令人坚强的除了生命的尊严,还有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尊严更受尊重,我们国家近年发展迅速并受国际关注,中国人到国外,不再象以前那样被称为“淘金者”、“偷渡者”等身份,而是是一种平等的对外交流,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你个人,更是背后的国家。尊敬你,也是对你国家的尊敬。

所以,我们必须坚强,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够壮大自己,只有壮大自己,别人才会更加尊重你——我想起了一句话:面子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丢的。尊严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9: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