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获奖论文欣赏)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激励机制的研究



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中学 陈福利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机制是势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机制,发现激励机制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之中,教与学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笔者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

①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②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③赞许式评价;④激励式谈话;⑤作文式反馈;⑥激励性评语。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要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使他们也能弹奏出美丽的明天。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或带他们搞一些小试验、小制作。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使他们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如:班上一位同学勤奋好学,就指导他做针孔照相机、利用可乐瓶做有关大气压强及浮力实验、利用塑料袋做热气球、利用易拉罐加热后放置水中显示大气压强实验等等。这一做法带动了不少同学。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二、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机制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三、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较准?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想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四、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如,笔者现在教的这个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然而个性又都那么好强,就像一个个小刺猬,活现了当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自尊心极强,来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其中有一个学生特别明显,她叫李静。课下我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怎么了,刺被拔了,受伤了。要不要来点止痛药?知道吗?老师身上的刺早就没了,正在寻找,你有没有见到,帮个忙好不好?……见有了转机,又给她举《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感人片段来激励她,要以做人、学习为本,要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要向剧中的方学桐那样,为国出一份力,争一份光。

五、作文式反馈

作文与物理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天方夜谭?否!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作文式反馈也是必要的。作文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将作文用于物理,那么将是物理学好的升华,也是物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的最佳体现。在讲完初二物理第六章光的折射之后,我要求学生们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用作文的形式体现出来。其中,一位学生写到:“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出门骑车去公园,走过的路是路程,看一下时间走过了多少,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此时恍然大悟,原来我的速度这么慢,光顾想物理了;走到了步行街,存好车,走过医院门口,怎么这么乱!噪音!怎么是噪音呢?那不是牛群与冯巩的相声吗?恩,它影响了病人的休息。要问我是怎么听出来的?告诉你,是音色。……”

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

六、激励性评语

评语本来是班主任的特权,那么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有的同学开篇写到:“老师,作文我不会写,我只写了一下学好物理的方法及建议……”“太好了。”实质上,写方法的同时,作文也就成章。总结了方法,有了目标,前进的方向,不也是收获吗?还有的同学写了一篇与物理毫无关系的所谓作文:“老师,我心里有一个秘密,你能帮我吗?好多人都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笨的出了头,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怎么办?我就是学不会……”我的失职,痛心之后,认真地写到:“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信心加上99%的努力、辛勤、汗水、科学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你不要气馁,别灰心,我会帮你的。你知道吗?你很勤奋,也很用功,你虽然不很聪明,但你手中有一把金钥匙呀!基本功很扎实。……”后来,他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以后,平时的作业更是注意及时地给予一些客观性评价。如:“聪明的你,为什么将作业写得这么乱,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对吗?”“好。有进步,再加把劲,加油!”在一位毕业学生的赠言中,这样写到“您的鼓励、信任、支持是我成功的基础。感谢之余,我们向您郑重起誓:今天,我们跨出校门,带着我们特有的如原子裂变般的激情,在人生征程上不停加速。但无论我们做出多大的成绩,具有多大能量,母校对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永恒的向心力,让我们时刻热、力四射,光电永恒。”可见,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语用到物理教学中会使物理更具特色。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机制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是朋友、是助手、是楷模。本着这个原则,激励机制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激励机制发挥出它的价值,使亿万人的心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云南省陇川县第二中学 张国礼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科优势、日常生活、创设情景、教学语言、物理口诀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学科优势 日常生活 创设情境 激励手段

如果把整个物理知识体系比作一座宫殿的话,初中物理就是学生进入这座宫殿的入门和启蒙,初二物理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适合于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负担以及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等方面,无疑都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利用本学科的一大优势──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显然,观察和实验不仅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好物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出于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若干的课外小实验;还包含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用自备自制教具做的实验以及直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做的实验。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使用自备自制的教具以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有经验的一线教师都知道,在很多情况下,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一方面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这些实验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经常这样去做,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黑板擦或者用钢笔(甩墨水)做惯性演示实验,用饮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片去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

事实上,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尤其是做那些形象直观、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通过使用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实践,同时又应用于生活与生产,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到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靠大气压强将水抽上来的内容后,我让学生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如果我们要将水抽到学校背后200米高处的山顶水塔内,抽水机必须放在距离被抽水面不高于多少米的范围之内?客观上,我校所在处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具体抽水时,抽水机的高度应比所算的高度高还是低?离心式水泵在抽水前不往泵壳里灌水不知行否?(出示水泵模型)我们请个同学上来试一试。答案是不行,同学们能找出原因吗?请讨论,然后学生边阅读教材边进行讨论。在物理运算方面也要联系实际,比如,“四舍五入”是数学运算中的一个数字处理原则,但它在物理运算中就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密度应用时,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13千克煤油,需要多少个饮料瓶?结果,差不多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算出答案是16个。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用16个瓶子装煤油后,剩下的0.2千克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三、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诱导与点拨。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拟给学生的学习提纲中有两问是:为何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这实际上是强调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的作用?学习压强知识时提出,磨刀不费砍柴功,为什么?同样重的书包用细绳做带子和正常的书包带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坐硬板登与坐沙发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为什么?让学生将铅笔笔尖和笔尾分别顶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指尖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吗?平衡。两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学到大气压强时,用一空玻璃杯,上面盖住纸片后倒过来,看到纸片落了下来,再将玻璃杯盛满水后,用同样的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问:玻璃杯里有水,且重力比刚才大多了,为何纸片和水都又不往下掉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四、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学生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在热现象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虽然意思是接近的,但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我举了这样的例子,我说:张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人外形上看,胖与粗差不多,瘦与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之后,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五、利用适当的物理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虽然物理知识是有趣而且适用的,但并不排除一些因比较枯燥而难以记住,实际当中却不得不记忆的内容。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总在有意收集或自编一些识记方便且容易理解的物理口诀,每当学习完相关内容并小结之后,及时“交”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更为轻松地记下相应内容。如对平面镜成像,我总结为:“同大、等距、连线垂直、是虚像”。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让学生记:“使用天平莫粗心,水平放置码对零;调节螺母看横梁,左物右码两盘分。选码先视物、镊码必放轻。恢复平衡再算明,脏、化、超量不能称。”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为:“一倍焦距看虚实,内虚外实;两倍焦距看大小,外小内大。”对二力平衡条件我让学生记:“同体,共线,等值,反向。”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我让学生记的是:“动者无力匀动,静者无力永静;衡力等于无力,动静参照而定;动态变化必受力,受力未必是动因。”当然,所有的记忆都只能是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记,若碰到有学生不理解的口诀,我情愿不教授于他们。

六、利用必要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此时,教师则应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用好激励语言,比如,对一般学生可用:“清秀整洁”“思路清晰”“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经常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兴趣自然能够长期保持。

总之,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射阳县耦耕中学 施飞龙



一、创新能力的阐述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实现21世纪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我国的高考,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创新教育的涵义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单地说,创新教育就是创造性人才的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的组织、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核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塑造创新人格。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顽强的意志。还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新事物,这是坚持创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要塑造创新人格,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科学方法。

中学阶段的实验,一般来讲有三个方面:(1)实验归纳法,它是指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认识方法,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等。(2)实验验证方法,它是指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实的方法,如电磁场理论。(3)理想实验的方法,它是指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但又高于真实实验,它能更深刻地反应现象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人类认识的高度发展的体现,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将终身受益,这些科学方法有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在科学的高峰是不断攀登。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突出探索性方法的培养。以前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物理教学常用的演示实验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探索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同时也培养了探索精神。(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二)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设计有悬念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动、好奇、好胜”是他们的天性。而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非常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所以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心理活动的潜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克服物理难学的心理。学生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实验无兴趣,就会出现对实验不感兴趣,不愿动手、假参与等现象,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做好物理实验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课本上的实验,而应该精心设计实验的方法,使实验产生最佳效果。而产生最佳效果就应该在实验中出新出奇上下功夫。为此,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悬念的实验,这将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例如,在“测凸透镜焦距”实验中,在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要求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让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而是先进行推测或猜想:“不成像”、“只有一部分”、“不变化”等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这时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加以验证,发现成像情况不变,只是像的亮度变暗。教师可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依据。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测和猜想,在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作为内在的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的东西,创新的意识也就出现了。

(三)采用多种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欲

(1)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要想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彻底抛弃师德尊严,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观念。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学会用微笑、幽默性、鼓励的语言,亲近的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等信息。使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观点,敢于和同学、老师争论。其次要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的非常仔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学生背得昏天暗地,可考试时实验还是丢分最多的。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安排有一节课,还有一节是验证性实验,我们现在可以把两节课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组织成一节探究性学习课,把仪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楞次定律,并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讨论原因,亲身体会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从而提高想创新、敢创新的自信心,就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2)科学作风的培养。实验本身是严谨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尊重事实,忠于数据,明白那种凑实验结果,弄虚作假的作风是不容许的,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3)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活动范围。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自己正确地选择仪器等,而不是机械的重复课本上的实验。在实验中,允许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这样需要学生在各种因素只进行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使学生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的情况下善于应变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只去探索,去思考,取得的效果就比老师讲半天强得多,也深刻得多。

(4)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重点观察,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仔细的观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分步观察和角度观察。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2.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基本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等。3.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得出结论。

(四)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把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演示与分组实验外,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具有探究意义的经历”。可见,实践操作在学生认识知识与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摩擦力》一课,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块、圆棍、抹布、测力计等材料,让学生设计减少摩擦力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用测力计拉动没有车厢的车轮,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这一实验,学生综合运用了正压力、摩擦方式、摩擦系数等知识,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总结出来的。又如,研究声音的高低与车轮转速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不仅发现声音的高低与车轮转速快慢有关,还与纸片厚薄,纸片插入车轮的多少等有关系。转速快,纸片厚,插入少,声音高,发现了音调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就没有这么多的发现。此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组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五)在第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教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成功,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此外,第二课堂还不受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开设了小制作、小发明、实验改进、专题讲座等等的活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看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特别是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失败了再改进,再失败再改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当然,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六)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你领先一步,就可能领先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在课外,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兴趣特长,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去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创造精神的。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主要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桥镇中学 冉孝明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热学知识的应用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光、声现象的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四、电学知识的应用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学生学科情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全中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从教学理论和常期教学实践中可总结出,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关键是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和信心。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学习的同时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和交流,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得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过分地对学生进行责备,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爱和亲近感,清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发电站的建立;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航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检测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把握试题难易度,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让他们从考试结果中,知道自己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物理的内在情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要动之以情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循已善诱、因利势导、克服和排除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讲授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晓庄学院物理系 蔡稚梅



讲授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用语言系统地讲授、辅以直观演示,学生以接受方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或形式。

讲授法是讲述方法、讲解方法、讲读方法和讲演方法的总称。物理教学中,教师对所研究的对象或事实材料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述叫做讲述。对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进行的解释、分析和讨论叫做讲解;教师在讲述、讲解的同时,配以演示的方法,对某一物理图景、物理现象做深入广泛的叙述和论证,以形成概念、导出规律,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叫做讲演;教师在讲述、讲解、讲演过程中结合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科书叫做讲读。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教和学的方法或形式很早就受到了许多的批评。对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弊端,讲授法得到了更多的批判和否定。

探究式学习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并列为内容标准部分,探究式学习,成为我们现代物理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探究式学习旨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学习以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诸多的特点和优势,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探究式学习在基础课程的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下,讲授法是否已经过时,应该退出教育历史的舞台?讲授法是否应该完全为探究式学习所取代?考虑到诸多因素,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一、讲授法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纵观全国各类各级学校,讲授法仍然占据着大部分课堂。各地区教学条件、环境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不同,短期内彻底拒绝讲授法不可能做到。

2.讲授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通过师生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等,讲授法在教学重点、难点、小结和归纳等方面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同等的时间里,学生从讲授中能获得远远大于自己阅读所得到的知识量。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学术见解、深邃的思辨哲理、丰富的情感意念和独特的气度风范,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3.我们应该认识到,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其知识积累的过程,许多东西学生有直接体验,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升华,间接性地获得他人的经验、结论,然后予以总结,也可以作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知识。

4.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变化。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接受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自学也非常重要。但是教师的传授应该体现探究的思想,而不是结论的传递。

5.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较强的个性,它会有若干长处及优点,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需要不同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发挥各自的长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对同一节课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重复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究竟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哪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区分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以及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而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妥的。

诚然,讲授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既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优势,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讲授法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讲授法的适用条件,并且在现代课程理念下对讲授法的潜能不断开发,使之赋有新的生机。

二、适用于应用讲授法教学的条件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适宜于应用讲授法教学的条件:

(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知识的理解。

(2)缺乏可以利用的现成的学习材料。

(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的对象呈现。

(4)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

(5)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

(6)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介绍。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讲授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于物理实验仪器的介绍、物理学史的介绍、学科知识的拓展、原有知识的复习、概括和总结等方面运用讲授法,都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讲授法从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1.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关注的目标更多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致使以往的讲授法,也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全面、细致地讲授,把知识“填鸭”似的直接塞给学生,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和自身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开展。基础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因此传统讲授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2.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的权威和专家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记,传统讲授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课堂气氛犹如死水一潭。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从而厌倦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热烈讨论,还可与教师探讨某些未知领域的观点和设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彼此尊重、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围绕问题,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的相互交流

教师在讲授时要避免平铺直叙,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准备富有智力和创造力价值的问题,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忽视之处设问,并使设问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及相应的梯度。

围绕问题,可以采用教师自我问答和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这属于传统讲授法范畴。在现代物理教学中,还应该更加注重采用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以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对问题问答方式的多样化开发,给讲授法注入生机。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展示个性,发挥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考虑学生的思维需求,关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幻想、鼓励多样性的答案。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猜想和假设,学生在思想的过程里,同样可以展开猜想的翅膀。教师在讲授中,要对于学生的各种猜想给予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信心和勇气,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个性提供条件。

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讲授模式,尽量避免采用单纯注入式教学法。

3.精心选择和组织讲授内容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选出教材中最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讲授内容的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应该抓住难点和关键,注重原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不要讲那些学生自己完全能看懂的东西。

教师对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二度消化过程,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加工,以精练、清晰、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该广泛收集相关知识信息,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把物理知识与物理学史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技术前沿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4.提高讲授效果

语言表达效果是判断运用讲授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教师讲授时能够深入浅出、情真意切、神情并茂,就会给学生智慧的启迪,还能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而枯燥乏味、缺乏情感的讲授是苍白无力的讲授,它难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物理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并不是教师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按照物理教科书中的叙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只是做做记录。通常所说的“教师念、学生记”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讲授法,而是对讲授法的一种错误认识。

讲授法要求物理教师通过各种直观的演示,或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系统地讲解物理学知识、讲解问题的关键、要害,揭示事物的矛盾,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掌握物理知识的特点。

教师要适当地利用实物、挂图、尽量多地做演示实验,并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语言,清晰明确地揭示问题的实质,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5.讲授法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以较快的速度走进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合一、声像并举、动静相辅、直观形象;它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动态地演示复杂的物理过程,将人们肉眼不能直接观测的现象或变化过程生动地加以表现。由于其生动、形象,所以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的预习、复习、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加深对科学规律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诸多不足,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活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授法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形象、直观、适度地设计好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讲授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作业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应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使学生发现疑问,带着问题来聆听教师的讲授。二是教师的讲授应该留白。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避免过于完整全面、点滴不漏,要从完全讲授过渡到不完全讲授,要留下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补充,为学生留下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传统的作业,以书面练习为主,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主要目的是为“应试”。现代物理课程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不再以书面考试结果作为唯一的依据,而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课外作业应该与学生的调查、实验、小制作等活动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学会知识的运用。

应当指出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的使用,就有不同的效果。即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课堂讲授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传统讲授法应该也必须注人新的内涵,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教科所 钟鹏明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一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一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

  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可见,通过长期边学边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率,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

  4.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边学边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初二第七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也同样可以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千方百计地准备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仪器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认真上好学生边学边实验课

  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包含下列三个环节:“设疑引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

  “设疑引学”是教师通过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辨疑解难”是要求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估计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进行研究,拟订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观察和测定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争辩、答问、练习、应用等,做到四动,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释疑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疑问,通过练习、应用和小结等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上好边学边实验课的关键在于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说,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教师做的主要工作是巡视、“集疑”、“布疑”,对个别差生进行适当辅导。对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边学边实验,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边学边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既不要使学习的跨度过大,使学生无从入手,又不要使学习的跨度太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设计边学边实验的方案时,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有的老师在设计边学边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去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