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本月16日,被誉为“神童班”的北京八中少儿班招生考试在八中校园举行。今年少儿班的报名人数达到1700余名,刷新了招生25年来的报名人数纪录。在相当一部分家长看来,少儿班就是“天才摇篮”,进了少儿班,孩子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天才摇篮”真的像家长们想象的那样,孕育出来的都是科学家吗?近来,记者对部分已毕业的少儿班学生进行了追踪采访。
■调查显示:近15年少儿班毕业生全部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而少儿班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72%继续攻读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70%出国深造。
看着手中名片上“博士后”三个字,再望望眼前这个一脸稚气的小伙子,感觉有点儿惊讶。
小伙子名叫金天,今年29岁,是第四届少儿班毕业生,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当老师。
1991年,10岁的他“随大溜”去考八中少儿班,轻松过关。在少儿班学习了4年,他被保送到北航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他因为成绩优秀被保送本校读研,一年后,又免试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
而今,已是“博士后”的他成为一名北航的老师。“我们班二三十个同学,一半读了博士,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大部分都在科研领域。”金天和记者这样说道。
这正是开设少儿班的初衷,也是少儿班老师的骄傲所在。
一份对前6届少儿班、196名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少儿班毕业生绝大部分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而少儿班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70%继续攻读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70%出国深造,有的学生22岁就拿下了博士学位。
最令少儿班老师和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少儿班第一届毕业生——陈曦。他13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岁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硕士学位、24岁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26岁完成博士后学习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主要科研方向是固体材料在微观和纳观尺度上的力学行为……2007年,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又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这是美国政府给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项。2009年,他又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八中少儿班办公室副主任王竹颖老师谈起这个毕业生时非常自豪,至今她仍记得陈曦7年前发给她的邮件,上面写着:“我和李政道博士是同事。”
■有些学生年龄较小,对高考没什么概念,少儿班每年都会出现7到10个复读生。复读一年后多数考取了名校,复读不代表不优秀。
刚从国外度假归来的洪琳碧一脸阳光,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通信工程的她,马上就要结束本科生的学习,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去攻读研究生学位。而她少儿班的同学——在外交学院读国际经济贸易的张然完成毕业论文后,也要到美国知名大学去深造。
谁能想到,她们竟是少儿班的复读生!
作为第九届少儿班学生,洪琳碧和张然应该在2005年从少儿班毕业,之后上大学。然而,她们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而是回高三重读了一年。
原因?她俩嫣然一笑:“还不都是名校情结闹的!”
那一年,洪琳碧考了580分,张然考了567分,和她们想去的清华、北师大等名校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她们决定复读。
`因为年龄较小,对高考没什么概念,再加上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北京八中少儿班每年都会出现复读生。这些学生会转到高三年级,重读一年后再参加高考,每届约有7到10个人不等。
“其实,这些孩子的分数也够考上大学的,只是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还差一段距离,他们不甘心。”王竹颖老师分析。
果然,重读一年后,洪琳碧和张然分别在高考中考出620分和657分的好成绩,都如愿以偿上了理想的大学。
复读不代表不优秀,能量经过积攒也许会有更大的爆发。张然一进大学就成了各种社团中的活跃分子,而今年只有19岁即将大学毕业的她已收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密苏里大学、北卡罗来那州立和卡耐基梅隆等大学投来的橄榄枝,接收她去攻读硕士学位。虽然她申请学校时并未申请奖学金,但考虑她的个人条件比较优秀,康奈尔大学已承诺:如果她到该校上课,每年会为其支付2.4万元的奖学金。
■有的学生从知名高校毕业后,干着和大学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有人认为是一种人才浪费,老师认为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人才。
在少儿班毕业生中,王燕绝对属于“异类”。
坐在咖啡座里,衣着时尚的王燕咯咯笑个不停:“聪明不聪明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小时候很淘气。在小饭桌吃饭时,举着大扇子乱扇……”一边说,她一边张开双臂,学起了小时候的调皮模样。
在第五届少儿班学习的4年,王燕形容自己是“没心没肺”,“成绩既不拔尖,也没落后,始终在中游晃荡”,这种没有压力的学习让她感觉很轻松。
1997年,不谙世事的她萌发了学医的念头,那一年,她差10多分没考上协和医科大学,很不甘心,决定重读。第二年,她以593分的成绩考上首都医科大学硕本连读。谁知,进了医科大学校门的王燕只学了两年,便觉得学医不适合自己,竟然背着老师和同学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并以616分的好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
在旅游卫视做外景主持人、为时尚杂志翻译稿件、去北京电视台《时尚装苑》做编辑……毕业后的王燕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事业,尽管与大部分以科研为正途的少儿班学生相比,显得有点“不务正业”。最终,她找到了以“时尚”为主题的人生梦想。现在,她在朋友开的时尚女包店做总经理,负责产品销售、运营、宣传、推广等。“我们代理了10个美国独立设计师的品牌,虽然每个包在2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价格不菲,但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和王燕一样,博客名为“满世界乱爬”的第七届少儿班女生也似乎在走“旁门左道”,因为她放着在国外的高薪工作不做,从去年10月到现在,一直满世界旅游(由于她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文中暂且用“满世界乱爬”替代)。
前一阵去东南亚玩,所以,和“满世界乱爬”预约半个多月后才得以见面。一身运动休闲装的她风尘仆仆,说话简明扼要,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意思绝不说两句。
2006年从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满世界乱爬”被一家跨国公司录用,在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石油城市做油田勘探工程师。用她的话形容:“现场工作很紧张,连续三四十个小时是常事,三四天连轴转也不稀奇。”辛苦换来的是高薪,虽然她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从她一句“旅游费用只不过是薪水的一小部分”便能听出来。尽管如此,工作25个月后,她还是辞职了。“理由很简单,我希望能到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开阔视野。”
2009年1月至7月间,辞职后的她一直在南美旅游。“不工作,纯玩,了解一下异域文化和当地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眼下,她又琢磨着去中美和拉丁美洲,想感受一下那里的异域风情。
在众多人看来,像王燕和“满世界乱爬”这样考入名校,却干着和大学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是一种人才浪费,似乎也背离了少儿班组建的初衷。
对此,少儿班的老师倒有自己的看法。王竹颖老师说:“他们能够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并在这个领域有话语权,我认为就是人才,况且,社会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