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有这样的抱怨——
“我们家小朋友顽皮得要命!一点也不听话!”
“是啊,不论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
“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
“婴幼儿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
其实,家长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了。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婴幼儿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布置才会表示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 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婴幼儿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
家长应首先认清这一点。对于婴幼儿的反抗行为和想法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假如家长们能够想到婴幼儿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时是否更能容易接受小朋友的想法呢?
解析婴幼儿的“反抗”
1. 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婴幼儿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幼稚,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身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身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时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婴幼儿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婴幼儿就会发生了反抗的情绪。
2.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婴幼儿还不能区分自身的意愿和他人的意愿。而在婴幼儿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身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示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但这种表示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婴幼儿发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婴幼儿的反抗行为。
3. 婴幼儿自我情绪控制的不幼稚
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婴幼儿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示出来。喧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家长们就认为这是小朋友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示,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婴幼儿的反抗行为。
儿童感冒乱吃药后果严重 婴幼儿出生后的几大重要事件 帮体弱小朋友强壮的运动方式 用轻音乐帮宝贝起床 教育小朋友的四种巧妙暗示法
治理“反抗”婴幼儿
面对婴幼儿的反抗,家长不能一味地去反对和制止,只有正确了解婴幼儿反抗背后的原因,才干“对症下药”。要知道家长的处置方式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所以面对“反抗”婴幼儿,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1. 理解婴幼儿、尊重婴幼儿
在婴幼儿开始喜欢跟家长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婴幼儿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求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家长对婴幼儿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小朋友的意见,给小朋友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做会让婴幼儿觉得你们尊重、他,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对婴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对于婴幼儿必需做而且完全能够做到的事,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小朋友执行;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且婴幼儿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强行要求他们。在婴幼儿玩得开心的时候,家长千万别打扰他们的兴致;要是婴幼儿确实做的不对,家长在制止他们的反抗行为时,在不危和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放小朋友们一马。这么做也许会给大人带来一些麻烦,但相对于婴幼儿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来说这点让步是非常值得的。
3.相信婴幼儿,满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对于婴幼儿的好奇心,家长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婴幼儿过度维护或是代替代替,这样会使婴幼儿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婴幼儿的能力家长要给予充沛的相信和肯定。当婴幼儿遇到自身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家长要尽量放手让婴幼儿自身去做,这样婴幼儿在体会胜利的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家长的对抗。
4.同时满足婴幼儿独立与渴望维护的需求
六十铺教育网www.lspjy.com
婴幼儿之所以表示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外表上看起来是在与家长作对,但婴幼儿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婴幼儿独立做一件事时,家长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婴幼儿自身去做。假如婴幼儿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家长必需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让婴幼儿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家长对她们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婴幼儿反抗情绪的发生。
5. 与婴幼儿有足够的交流
当家长看到自身的婴幼儿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婴幼儿生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不论不问,这样做的话那么婴幼儿可真的要成为坏小朋友了。家长要给婴幼儿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和交流。耐心倾听婴幼儿内心的想法,了解婴幼儿的需要。问问婴幼儿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婴幼儿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实习编辑:吕瑞琼)
|
|